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小靜——清朝乾嘉年間哪位海盜縱橫海上,被稱為「大出海」

林小靜——清朝乾嘉年間哪位海盜縱橫海上,被稱為「大出海」

清朝時期海盜活動盛行,主要與沿海省份外貿發達、海洋廣闊有關,海洋武裝團伙的出現,一開始便是與劫商劫漁連在一起。這些海盜活動有好幾類:有專門進行海上走私的;有搶劫來往商船的;也有通過進擾沿海地區以進行反清活動的。其中有一位名叫蔡牽的海盜,曾讓清政府十分頭疼,嘉慶帝稱蔡牽是鄭成功之後的「海洋首逆」,蔡牽活躍之時也正好是安南夷艇開始進擾沿海地區之時,有種說法是蔡牽與鳳尾、水澳等幫伙有密切關係。學界關於蔡牽的研究,不外有以下幾種認識:一支武裝走私集團;武裝的海商集團;海盜;沿海貧困破產的農民、漁民等組織起來的人民反清鬥爭起義隊伍。

海盜船

至於蔡牽的身世,目前存在不同的說法,蔡牽是福建「濱海平民」,清政府曾對蔡牽進行調查,查明蔡牽是「祖居同安縣西蒲鄉地方,人丁本屬無多,現在該犯親友之人,俱隨蔡牽在船。」福建當地的地方志記載:「蔡牽,同安人,以彈棉花為業,後入海為盜。」也有說他初為傭工或者為人補網。不管蔡牽此前是何種職業,至少可以說他的出身低微,蔡牽組建起來的隊伍成員多數為「沿海窮民」,其中以福建、台灣最多。此外,在蔡牽隊伍中,還有被俘的清軍兵丁。蔡牽能擁有一支數百人的隊伍,與其他足智多謀、待人平和有關。據後來被清廷俘虜的蔡牽隨從回憶:「蔡牽年約四十來歲,身材矮小,面色黃瘦,微須,左太陽穴有刀傷疤痕,身穿蕉布短衫,青紗褲子,花綢巾包頭,手帶金鐲,赤腳,穿鞋,賊眾呼為』大老闆』,也有稱為『大出海』」。正是因為蔡牽與手下人相處沒有任何架子,很快他的隊伍發展壯大到了數百人。

清代的李長庚神像,因遭回祿,面目模糊,但仍被翔安後濱村李氏子孫珍藏。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蔡牽開始海盜生涯,最初他率領著只有十幾個人的隊伍在福建海面活動,駕駛著那種避免觸礁的尖底鳥船,搶劫過往商船,對出洋的商船,勒稅番洋四百圓,同時蔡牽還不時騷擾清軍巡邏船隻。嘉慶五年(1804年)四月二十八日,蔡牽隊伍分乘四五十艘船隻突入北汕木寨,搶奪炮台。六月初五日,蔡牽在俘鷹洋擊斃浙江水師溫州鎮總兵胡振聲,溫州水師全軍覆沒,嘉慶帝震驚,將蔡牽從「江洋行劫大盜」升格為「叛逆」。嘉慶七年(1802年)6月,蔡牽率領的五百人分乘30多艘鳥船,在金門間的大擔島和小擔島登陸,輕鬆殲滅當地守軍,消息傳到朝廷,引起很大震驚。從此清政府將他視為一支反清的民眾武裝艦隊,派出王朝水師主力鎮壓。可是清軍戰船笨重,無法與船堅且速度快的蔡牽船隊抗衡,因此在與蔡牽的交戰中落於下風。

蔡牽以閩海、浙海作為自己的地盤,通過劫掠來往商船積攢了一定的財富,於是從嘉慶九年(1804年)6月起,蔡牽先後五次來到台灣,四次進入鹿耳門,並且在台灣本島盤踞和作戰。嘉慶帝認定蔡牽為鄭成功之後的「海洋首逆」,十二月派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專征蔡牽。蔡牽最大的一次行動是在嘉慶十年冬至十一年春進襲台灣,「豎旗滋事,自稱鎮海王」(一說鎮海威武王),還刻有「正大光明」王印等。此後,蔡牽隊伍與李長庚率領的清軍交戰多次,各有勝負,嘉慶十三年(1808年),蔡牽在由福建北進浙江途中被李長庚發現,李長庚緊追不捨,交戰中蔡牽指揮船尾炮位乘機連放幾炮,正打中李長庚咽喉,李長庚當即斃命。不過這場惡戰也讓蔡牽元氣大傷,嘉慶十四年(1809年)1月,蔡牽遭定海鎮總兵朱天奇水師伏擊,因坐船桅杆被打斷,率眾倉皇撤退,途中蔡牽船隊被清軍全殲,最終蔡牽下令船炮自焚,全家老小與追隨將士共百五十餘人一同沉海。

參考文獻:

楊國楨、張雅娟:《海盜與海洋社會權力——以19世紀初「大海盜」蔡牽為中心的考察》,《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關文發:《清代中葉蔡牽海上武裝集團性質辨析》,《中國史研究》,1994年01期。

盛巽昌:《縱橫海上十六年的蔡牽》,《航海》1993年04期。

葉志如:《試析蔡牽集團的成份及其反清鬥爭實質》,《學術研究》,1986年0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