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冬天手腳冰涼?中醫教你6種「升溫」法

冬天手腳冰涼?中醫教你6種「升溫」法

受訪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 張競之

一到冬天,很多人就凍得瑟瑟發抖,尤其很多體型瘦弱、虛寒體質的美女,即使穿得再暖和,手腳始終都是冰冷的。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陽氣不足的反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張競之認為,手腳冰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陽氣不足,二是氣滯。那該如何「升溫」呢?

手腳冰冷有兩種情況:陽氣不足、氣滯

張競之介紹,所謂的陽氣不足,很多人都理解,就是能量不足,能源不夠,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所以手足不溫。而氣滯就是能量是夠的,但是道路不通暢,能量運輸不出去,形成四肢熱量相對不足的狀態,中醫術語就是「陽氣內郁,不能達於四末」。

「要判斷自己屬於那種情況,最好先找中醫師判斷一下。」張競之說,如果是陽氣不足,那就用溫補的方法處理,中醫有溫補陽氣的中成藥,如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如果是氣滯的原因,那主要用理氣的方法,比如中醫有個方劑叫四逆散,就是治療氣機不暢形成的四肢逆冷的。

在家試試這六種方法「升溫」

張競之建議,除了服藥調理身體外,在家中也要注意一些細節,同樣可以讓身體「升溫」——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攝入足夠的熱量。飲食是氣血化生之源,如果不按時飲食,或吃得太少、偏食,比如節食減肥等,都會引起氣血不足,陽氣虛弱。

2.適當的運動。運動則氣血流暢,陽氣外達,溫煦功能正常。

3.注意保暖。多穿衣服,防止熱量散失過快,也少在溫度過低的環境中,防止消耗過多的熱量。

4.食療。可以多吃一點溫補的藥物或食物,如黃芪、當歸、巴戟等中藥材,口感好,又都可以溫補陽氣。像羊肉、雞肉、生薑、大蒜、大蔥、大棗等食物,也都有溫補的作用。

5.泡腳。睡前溫水泡腳也有很好的運行氣血的作用,還可以加用桂枝、艾葉、木香、川芎之類的中藥,或者直接加一些白酒也可以。泡腳還應注意水溫不能超過45攝氏度,時間在半小時以內。

6.熱敷丹田:丹田周圍,是人體陽氣化生匯聚之地,用粗鹽包、藥包熱敷或神燈照射丹田周圍,如神闕、關元、氣海這些穴位,都有較好的溫補陽氣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周刊 的精彩文章:

適寒暑 調體質 預防感冒從日常做起

TAG:健康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