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妙方調養脾胃:只需記住8點
水腫、情緒起伏大、暴飲暴食、身體虛弱、皮膚髮黃……很多女性認為是自己休息不夠或者是工作壓力大,但在中醫看來,這些可能是脾虛的表現。
在中醫里,提到脾就離不開胃。脾胃被合稱為「後天之本」,為人體的五臟六腑提供營養。
幾種脾胃問題的緩解妙方
1.食積不消化,喝點蘿蔔湯
用適量白蘿蔔燉湯,可治氣脹食滯、飯食不消化;用3~5個山楂、5~10克陳皮泡水喝,同樣可以消食。
2.脾胃受寒,喝點生薑紅糖水
薑湯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驅寒暖胃偏方,但薑湯一定要趁熱喝,發一身汗,體內的寒氣才會消散,覺得通體舒泰。
3.老人食欲不振,試試山藥生薑燉豬肚
用100克山藥、10克生薑、1個豬肚燉湯,連吃兩三天,能健脾暖胃,對改善食慾有明顯效果。
4.體虛腹瀉,熬點蓮子山藥大棗小米粥
用蓮子10克、山藥100克、大棗10個、小米適量熬粥,有助改善因脾虛引起的腹瀉。
中醫四個妙方調養腸胃
1.早餐好一點
對現代人來說,多數人上午和中午工作量大,因而早餐必須得吃,而且要儘可能吃好點,品種儘可能豐富、營養均衡,保證為全天提供充足的動力。
2.品種雜一點
飲食一定要做到均衡、多樣化,這樣能維持腸道正常功能。尤其是粗糧等高纖維食物,能幫助保持腸道正常功能,刺激腸道運動。
3.數量少一點
吃飯要吃「七八分飽」,如果按吃飽算很可能會超出人體對能量實際需求的20%左右,加重胃腸負擔,甚至誘發疾病。
4.緊張少一點
人處於緊張狀態時,血液會匯聚到大腦和四肢,胃腸血液減少,導致消化不良。因此,要提醒自己勞逸結合,讓身體有一個較好的內環境,保持適宜的緊張度,合理調控身心狀態。
5.麻辣少一點
麻辣食物吃得太多,可增加腸胃刺激,促進腸胃蠕動,使食物未完全消化就可能被排出體外,引起腹瀉等問題。
6.酒要少一點
適量飲酒可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吸收,但一旦過量,就會破壞胃黏膜,甚至引發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疾病。
7.生冷少一點
如果吃太多生冷食物,不僅攝入致病細菌的機會增加,生冷食物本身對腸胃也會造成刺激,增加消化系統負擔。
8.甜食少一點
甜食攝入量要控制,因為甜食會損傷消化道,影響消化吸收,長期嗜甜,還可能失去正常的飢餓感,容易造成營養過剩。
中醫有「脾胃虛,百病生,諸病從脾胃論治」之說。
上至高齡老人,脾胃虛弱,腹脹便秘;下至嬰幼孩童積食,食欲不振,大便不通;更有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甘厚味,中焦食滯,噁心嘔吐,脘腹脹滿、口臭便干,睡眠不安等癥狀。
諸多疾病,都可穿戴【元氣袋】調理脾胃,標本兼治。
九功養生經——元氣袋
九功元氣袋的作用原理
以鐵粉、食鹽、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樹脂為主要原料的暖貼為熱源,配以天然草本植物中藥包(中藥包成份:吳茱萸、艾葉、生薑、黃芪、當歸、肉桂等中藥成份),以溫熱人體、舒緩疲勞、補益元氣,溫宮散寒、補腎納氣為主要目的熱敷產品。
成份分析


TAG: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