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換裝速度太驚人!中國空軍一個月接收24架新戰機!

換裝速度太驚人!中國空軍一個月接收24架新戰機!

面對數量仍然在900架左右的大批「落後」戰機資產,中國空軍2018年換裝速度可能會大大加快。國內軍事論壇最新發布的成飛衛星圖顯示,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越來越多等待交付的國產3.5代單發中型殲-10C戰機出現在停機坪。

預計以今年1月為節點,至少會有24架(原來1個團的飛機數量)新生產殲-10C一次性被交付給空軍。空軍換裝的提速,可能與殲-20隱形戰機入列1年的現實體驗有相當關係。

連殲-10A、殲-11B等三代戰機都屢屢被殲-20「教做人」,那900架殲-7、殲-8二代戰機唯有加快「退休」一條路。本來在2017年初,中國空軍共有戰鬥機2000多架。

其中四代機殲-20為個位數;3.5代戰機殲-16、殲-10C、蘇-35合計約100架;三代戰機殲-10系列、殲-11系列(含蘇-27)、蘇-30MKK、殲轟-7A(我軍將其歸入三代機)等共計約900架;

二代戰機有殲-7系列、殲-8系列、強五系列等共計約1100架。之所以在一年之內二代機減少了約200架,是因為強五強擊機在去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退光了。

在二代戰機中,殲-7系列數量佔了一大半,共有20來個團合計600架左右;殲-8系列約有200架。後者由於大部分擁有發射主動制導中距空空導彈,且具備空中加油能力,還有我國唯一高空高速戰術偵察機型號,所以仍在承擔較重要任務;

殲-7系列多承擔保持編製、維持飛行員訓練水平的任務。梳理近年來解放軍報等軍方媒體報道會發現,中國空軍替換二代機的速度不能說慢,但也有種相對平穩的表象。

這可能與三代以上戰機飛行員培養速度,裝備採購和人員培訓經費,機場地勤、後勤保障配套裝備設施等因素有關。

在2017年,空軍的換裝「畫風」一下子有了變化。主要體現在軍報在「脖子以下」改革的報道中,越來越多地出現空軍殲-7戰機部隊撤銷、轉隸、調整、重組等消息。

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東部戰區空軍原空3師的殲-7團,差不多就在去年一年之間,經過「抄底」式換裝,一下子由二代機部隊升級成第一支殲-16戰機旅,直接跨越三代機換裝3.5代機。

而且到了今年1月3日中國空軍開訓時,公開報道的殲-16戰機部隊一下子增加到5個。除了空軍的飛訓、試訓兩個基地,東部戰區空軍已有兩個旅換裝(未全部滿編),西部戰區空軍一個旅也開始換裝。

中國空軍換裝節奏的加快源於去年,主要是殲-20隱形戰機,殲-16、殲-10C等3.5代戰機在初步形成戰鬥力後,數次於空軍組織的對抗演訓中,乾淨利落地擊敗了由三代戰機、地空導彈部隊組成的,代表空軍主流作戰水平的「紅軍」。

不少國內軍事觀察家將殲-20+殲-16組合的表現,比作可能在實戰中遭遇的F-22隱形戰機+F-15E雙重任務戰鬥機。

而且,類似演訓還表明,殲-20、殲-16、殲-10C等戰機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對空軍三代機殲-11、殲-10等的機械掃描脈衝多普勒雷達有巨大優勢。

上述於實訓中體現出來的戰機代差差距,已不是通過研究戰法、發揮體系力量能彌補的了。從此前想像中對抗隱形戰機、3.5代戰機,到真實裝備這些戰機,設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很可能是空軍下定決心加快換裝新機速度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所以,綜合去年12月至今的成飛、沈飛衛星圖可以發現,兩大國內戰機生產巨頭停機坪上停放的,基本都是殲-10C、殲-16這樣的3.5代戰機。其中成飛還會每個月「拉」出1-2架新下線的黃皮殲-20隱形戰機,沈飛則加大了FC-31 2.0版戰機的試飛密度。

預計今年以1月份成飛一次性交付的20多架殲-10C戰機為開端,中國空軍2018年的新機換裝會大提速,進入新的速度區間。

中國空軍發言人以及空軍實際裝備殲-20部隊成員對殲-20戰機的定位與評價,以及更多殲-20戰機演訓過程中的畫面「酷炫」公開,讓外界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也了解了更多中國空軍第五代戰機的性能特點以及軍方對於該機的定位。

儘管目前裝備和使用殲-20的還只是中國空軍混裝多型戰機的試訓部隊,全部裝備殲-20戰機的殲擊機旅要到明年才會開始正式換裝,但殲-20戰機編隊訓練的全面開展,說明對該機使用的探索已經越過了對單機戰技術性能的熟悉階段。

而開始進入成建制地編隊作戰訓練階段。與傳統的第四代戰機不同,具備超強隱身性、高機動性、高速性和空戰性能的第五代戰鬥機在編隊的整體使用和戰術安排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而相較於編隊訓練,空軍對於殲-20在整個空軍裝備體系中扮演的作用,已經有了相當深入的認識。有關五代機對於空軍體系戰鬥力的作用,從一已經實際裝備五代機的美國空軍的戰場經驗中就能看出。

當F-22在敘利亞上空執行了一系列實戰任務之後,接受媒體採訪的美軍高級軍官曾經表示,F-22戰機依靠自身的性能「增強了所有戰機的性能」;此前一些曾經與F-22共同參與演習美軍四代機飛行員也曾經表示,F-22使他們手中的四代機也「更加有效」了。

如果考慮到中國空軍試訓部隊中目前就是將殲-20和殲-16戰機混合編組參加各類演訓任務,再加上殲-20飛行員們對於該型戰機是「踹門一腳」、「一根針破一張網」的進攻性武器的相關表態,就不難理解空軍對試訓部隊進行如此編組的深意。

將殲-20作為關鍵節點植入解放軍空軍的體系化作戰體系,對於空軍來說才是發揮殲-20戰鬥力最重要的工作。

在使用俄制發動機的殲-20「1.0」狀態投入現役,使用國產發動機的「1.5」狀態開始進行試飛,使用國產新一代發動機的「2.0」狀態全面展開研究的情況下,殲-20戰機項目本身的梯次升級計劃基本可謂塵埃落定。

而作為中國第一種五代機,其相比其他剛剛投入現役的四代半戰機,如殲-10C、殲-16、蘇-35或者尚未入役的殲-16電戰型、殲-10D、殲-11D等型號,其優勢自然不言自明。

而在五代半戰鬥機從「概念」走向真正的實際產品之前,軍迷不妨關注一下,作為一款全新戰鬥機,殲-20與中國空軍廣大的地勤官兵們「相處」地怎麼樣。

新型戰鬥機裝備部隊最開始的時間,往往是戰機「脾氣」特別大也特別難以摸透,出勤率低、故障率高的階段。這其中既有戰機本身設計不完全成熟的緣故,也有地勤部隊保養水平跟不上的問題。

F-15當年的「機庫皇后」時代自不必說,在中國空軍,由於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先進戰機的換裝速度超出了以往。

加上這一時期中國的地勤人員的維護水平主要還停留在維護殲-6的20世紀60年代,以至於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先進裝備的失修幾乎是裝備剛入役時候的通病。

我國於1992年引進了第一批共26架蘇-27戰機,長期完好率只有50%左右,到1995年一度只剩9架還能起飛執行任務,直到1996年台灣海峽演習前夕才通過「突擊維修」的方式將可用數量恢復到20架以上。

殲-7E戰機1993年入役之後的頭一年多時間裡,由於空中飄擺、羅盤故障燈原因,先後3次停飛了10個月,並且錯過了原定參與的重大演習活動。

在上世紀90年代很長一段時間內,殲-7C、殲-7E這些僅僅「比較先進」的戰機的完好率甚至不足50%……雖然隨著部隊訓練維修的經驗逐漸以及裝備本身隨著批次生產推進的改進,這些戰機的完好率會逐漸提升到80%甚至更高的水平上。

但在這以前的幾年中,戰機完好率的低下直接導致部隊訓練的機會和時數不足,從而拖累戰鬥力形成的速度。因此在這一時期,修殲-20的效果和效率,實際上和殲-20的換裝速度一樣重要。

與殲-20入列同樣重要的還有各類機載武器的裝備速度。從空軍將殲-20定義為「踹門一腳」的進攻性武器不難看出,儘管在研製初期殲-20應該是一種針對美國F-22戰機而生的戰鬥機。

其主要的技術難點和性能特點也都是其優異的空戰能力,但就像F-22入役形成戰鬥力後首次實戰是在敘利亞扔炸彈一樣,殲-20戰機也在其短暫的試訓過程中就被賦予了作攻擊機的任務。

F-22由於其彈倉相對狹小的尺寸,掛載傳統炸彈時彈倉只能容納2枚1000磅的JDAM炸彈,為此需要專門研製尺寸較小、可以在彈倉內重疊掛載的小直徑炸彈SDB。

殲-20雖然被認為彈倉尺寸較F-22更大,但對於航空炸彈或者空地導彈而言,顯然也遠遠談不上寬裕。我們目前還沒有有關中國小直徑航空炸彈研製和測試的消息。

但即使是看起來最普通的空空導彈以及導彈掛架,其裝備速度如果跟不上戰機的裝備進度,就可能重演上世紀90年代那種戰機交付了導彈沒交付,導彈交付了導彈掛架沒交付的尷尬局面,對空軍新銳裝備形成戰鬥力產生消極影響。

在殲-20之後,接下來要關注的,就是被網友們探討了許久,命運也確實坎坷的FC-31戰機的未來發展與命運。就像F-35定位沒有F-22高端,很多設定也沒有F-22高端,卻因為技術的自然發展用上了很多F-22時代所沒有的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一樣。

FC-31作為有殲-20墊底之後的研製項目,儘管其項目定位和尺寸、噸位都看起來比殲-20低了一個檔次,但得益於後發使用的先進技術和產品,其很多設備的性能還要比殲-20更好。

至於這種迭代開發的產品會不會被繼續運用到2.0版本的殲-20上……筆者覺得,還是先問問美國拆F-22生產線後悔不後悔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伏天 的精彩文章:

這個武器科技含量太高!美國最早提出構想,但是沒有技術,如今中國造出來了。振奮人心

TAG:三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