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所封八個異姓王,哪些人必死,哪些人善終?

劉邦所封八個異姓王,哪些人必死,哪些人善終?

劉邦登基時,分封了八個異姓王,分別是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閩粵王亡諸。然而,這八大王雖然高居侯王,位極人臣,但大都命運多舛,善終者極少。下面,聊聊八位異姓王的命運:

一、楚王韓信。在楚河漢界的疆場上,韓信一身傳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沈沙決水、傳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這些如今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是韓信用智慧、勇敢和鮮血創造出來的,他出陳倉、定三秦、破魏、代、趙、燕、齊,最後打敗項羽,為漢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然而,正這位連劉邦都曾自嘆不如的「人傑」,最後卻死於婦人之手、鍾室之中,讓後人嘆息不已。

二、韓王信。韓王信自為韓將開始,就一直追隨劉邦,入武關、進咸陽、到漢中。彭城大敗之後,劉邦的反楚聯盟迅速瓦解,趙、魏、齊、燕等諸侯紛紛離劉邦而去,投入了項羽的懷抱,只有韓王信不離不棄,後來雖為保命短暫投靠過項羽,但他轉眼便逃歸了劉邦。

大將軍韓信曾以「漢中對」聞名漢軍,其實, 「漢中對」中的「還定三秦」,最早是韓王信提出的,他到漢中後,即勸劉邦說:「項羽封王,獨安排您去南鄭,這無異於貶謫。建議漢王率兵東進,爭奪天下。」劉邦聽從了他的建議,這便是還定三秦、楚漢爭雄的開始。可以說,韓王信獻策比韓信更早,他才是最先為劉邦參謀奪取天下的人,功不可沒。然而,他被封為韓王后,卻投靠了匈奴。前196年,韓王信帶領匈奴騎兵,入侵參合,劉邦派柴將軍率軍迎擊,結果韓王信被柴將軍斬殺于軍前。

三、淮南王英布。秦末大亂,義軍紛起,英布帶著數千兄弟,投靠了項梁,後隨項羽。楚漢之爭劉邦漸處上風後,英布又投靠了劉邦。劉邦滅掉項羽後,英布被封為淮南王。當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被劉邦殺掉後,他擔心被誅,隨即提兵反叛,劉邦率軍親征,英布兵敗身死。

四、梁王彭越。彭越曾為劉邦立下過四大功勞:一是劉邦大與項羽對峙期間,彭越率軍在梁地破壞項羽糧道,使劉邦抓住了發展的機會。二是彭越攻下睢陽、外黃等城,牽制了項羽的軍力。三是彭越繳獲糧食十餘萬斛,源源不斷地接濟劉邦大軍,給予了有力的保障。四是在垓下之戰中,彭越加入,加速了項羽的滅亡。這四大功勞,少一功,劉邦就失一成勝算。然而,陳豨反叛,劉邦親征,僅僅因為彭越沒有率軍相隨,便將彭越殺死,梟首滅族。

五、趙王張敖。張敖是趙王張耳的兒子,秦末隨父參加起義。前202年,張耳去世,劉邦封張敖為趙王,並招為女婿,娶魯元公主為妻。趙相貫高謀殺劉邦,次年事發,張敖受到牽連入獄,後因事件得以澄清而釋放,貶為宣平侯,前182年去世。

六、燕王臧荼。臧荼,原燕王韓廣的部將。項羽滅秦後,封臧荼為燕王,後被韓信招降,被劉邦封為燕王。在劉邦剪除項羽殘餘的過程中,臧荼因自己曾是項羽舊部,擔心劉邦清算,第一個舉起了反旗,結果被俘後梟首。

七、長沙王吳芮。項羽滅秦後,封吳芮為衡山王。劉邦統一天下,改封吳芮為長沙王,轄治長沙、豫章、桂林、象郡、南海等地。不久,吳芮病逝,其子吳臣襲封為長沙王。吳芮是得以善終的異姓王。

八、閩粵王亡諸。閩粵王亡諸,越王勾踐後裔,越國解體後,移居閩地,自稱閩越王。秦朝統一天下後,亡諸投降,命為君長。秦末大亂,亡諸舉師北上,協同諸侯滅秦。楚漢紛爭,亡諸出兵輔佐劉邦。前202年,劉邦封亡諸為閩粵王,後得以善終,世襲王爵數代。

(參考資料:《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帝國的臉譜 的精彩文章:

讓兩個帝王百般寵幸的花蕊夫人姓啥,又是怎麼死的?

TAG:帝國的臉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