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篇:外蘇河之戰1

長篇:外蘇河之戰1

【梗概】1966年「文革」剛開始不久,紅衛兵趙淮海和夥伴偷越廣西邊境進入了越南,步行到河內要參加抗美援越。他找到中國駐越南大使館,被分配到了中國秘密進入越南的高炮部隊當戰士。在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和我方高炮猛烈的火力對抗中,他很快就熟悉了戰鬥生活。他一邊寫詩,一邊思考人生,一邊戰鬥。在野戰醫院,他見到了少年時相遇過的女兵護士庫小媛,一起參加了去深山密林救治受傷美軍飛行員的行動。在連隊里他遇到了八一電影廠戰地記者朱復興,並作為他的助手經過柬埔寨進入胡志明小道,到達越南南方戰場做戰地採訪。他經受了B-52飛機的地毯式轟炸,直接參加了面對美軍的戰鬥,目睹了殘暴殺戮。回到駐外蘇河的部隊後,趙淮海和戰友一起打下了多架美軍飛機。一次戰鬥中他身負重傷,後來在庫小媛的悉心護理下恢復了健康。這期間他和庫小媛的情感越來越深,在一次集體看電影的時候他們私下會面,結果被早已監視他們的政工組長盯住。庫小媛接受不了被開會批鬥,攜槍逃避到了山林里。趙淮海心靈受到嚴重打擊,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這些在越南境內為革命理想戰死的年輕人一直埋葬在越南的土地上。小說里的人物都有原型,作者參閱了歷史資料和當年參戰老兵的回憶文章,用虛構方式寫出了這個小說。

《外蘇河之戰》

陳河

抗美援越部隊進入越南邊境

戰士

第一章

1993年夏天,我母親第一次在電話里和我說想去越南尋找和探望舅舅陵墓的事。那時我已經在美國呆了五年,有了綠卡,但生活一團糟,剛和前妻離了婚,因此母親說起這件事我都沒有心思和她討論。不過掛了越洋電話之後,我開始覺得這是個事情。我知道舅舅是我母親最挂念的一個人,雖然我從沒見過他。在我小時候的記憶里,舅舅就是牆上的那一張黑白照片。照片里他站在一門高射炮旁邊,望著天空,那年他二十歲。母親在我呀呀學語時告訴我這就是你舅舅。我問舅舅在哪裡?母親說他在越南和美國飛機戰鬥時犧牲了,是烈士,再也回不來了。 到我小學一年級時,老師帶我們到烈士陵園獻花,過後我就問母親舅舅的烈士陵園在哪裡?為什麼我們不去給他獻花掃墓?母親說他的陵園很遙遠,在越南,我們去不了。後來我慢慢長大,在我年齡和舅舅一樣大的時候,我的長相和照片上的他一模一樣,那時我剛上大學。後來的我就開始滄桑了,年齡慢慢超過了他。而現在,我三十好幾了,鬍子拉碴,看著舅舅的照片會覺得他像個小孩一樣。母親經常會在舅舅照片前流淚,還會和我說都是她的錯,沒有把舅舅去越南的決定告訴我姥爺(我母親的父親),要不然姥爺會阻止他的計劃的。但這些年母親不大講這些了,會說一些自我寬慰的話,比如會說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只有舅舅永遠是牆上的照片那樣年輕帥氣。

所以在母親和我提起舅舅的事情之後的第二個星期,我一改上次心不在焉的態度,和她專門討論了尋找舅舅陵墓的事情。母親說自己和舅舅當年一起去越南參軍的幾個戰友都還有聯繫,說有越來越多的參加抗美援越的老兵撰寫了各種回憶文章,都表達了想去祭拜犧牲在越南戰場上的一千多名戰友的強烈願望。有各種消息表明,雖然中國和越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打了一場邊界戰爭,但當年抗美援越犧牲的烈士陵墓都還保存著,沒受破壞。母親說舅舅犧牲二十多年了,自己最近一直夢到舅舅,每回夢醒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她覺得應該去越南看看舅舅了。但那個時候中國雖然有「新馬泰七日游」之類的走馬觀花旅遊團已經帶遊客進入東南亞,但是想去祭掃犧牲在越南的中國軍人陵墓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過我母親是個有全球眼光的人,她看到中國和越南關係一般般,倒是當年的死敵美國和越南關係卻很熱火,因此她想到了也許讓持有美國綠卡的我去越南給舅舅掃墓比較合適。母親輕易不求人,也很少讓我為她做事。在我還沒考慮成熟之前,我告訴母親讓我想一想,多了解一下情況,再回答她。

和母親討論過這件事不久,我剛好去華盛頓出差,住在離國會山不遠的旅館。之前我曾來過國會山前面的紀念碑廣場好多次,那朝鮮戰爭美國大兵塑像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更別說林瓔設計的沉入地面的越戰紀念碑了。紀念朝鮮戰爭的那一組十九個美國大兵塑像,每個士兵都披著雨衣,手持武器裝備,臉色迷茫而緊張,看得出他們是籠罩在戰爭的死亡陰影之下。這一組塑像讓我對姥爺有了新的認識。我姥爺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裝甲兵團司令員,在朝鮮呆了五年,是有名的將領。毫無疑問,正是他的強悍的作戰風格讓美國人付出代價。他的最著名的戰例就是在冬季的大雨雪天圍殲了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那一戰是美國人的噩夢。我現在看到的這些如在險惡夢境里行走的憂鬱的美軍塑像豈不是和我的姥爺有聯繫?我到美國留學時,在填表格的時候要詳細填寫好幾代的家庭成員(family tree),每次填這些表格我都很害怕,不如實填怕美國人查到,填了姥爺的名字又怕美國人知道我是朝鮮戰場的那個裝甲兵司令的後裔。後來我都如實填了,美國人倒也沒找我麻煩。

離朝鮮戰爭雕像群不到一箭之遙,是越南戰爭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像是一條壕溝,一道斜坡切入地下,牆面的黑色大理石刻著死在越南戰場的五萬七千多名美國軍人的名字。設計這個紀念碑的華裔青年林瓔是林徽因的侄女,她說了一句有名的話為她的設計註解:「用刀割開大地,青草會隨時間的流逝將地上的傷口癒合。」我看著林瓔設計的墓碑上那麼多的美軍戰死者名字,不知怎麼的總覺得能找到我舅舅的名字。在這條黑色大理石壕溝里我心裡不斷出現我舅舅被美軍飛機的子母彈打穿腦袋的流血畫面,我甚至想著林徽因的侄女在設計這個紀念碑的時候,下意識里會不會也想著要紀念當年的美軍敵手中國軍人的亡靈呢?

說起來,不論是朝鮮戰爭還是越南戰爭,美國人其實都是在與中國交戰。朝鮮戰爭中國公開參戰,越南戰爭中國則是秘密出兵。我看過一段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在國會山的演講錄像,他明確指出美國出兵越南是為了遏制中國控制整個東南亞的野心。我一直相信這樣一個事實:美國的軍事力量那麼強大,但是和中國軍隊交戰可沒討到過便宜。朝鮮戰爭美國和中國算是打了個平手,而越南戰爭美國人徹底失敗了。美國人碰到的這個對手就是強硬的毛澤東。現在我知道了為什麼當年尼克松訪華時會這麼尊敬毛澤東。尼克松當時在美國國內被越戰搞得焦頭爛額,如坐在一個火山口上,只有毛澤東才能解他的套,所以他到中南海豐澤園才會這樣畢恭畢敬。

在華盛頓國會公園海洋一般的櫻花樹下我做出了決定。我母親在電話里雖然是用商量的口氣和我說話,但是我能聽出來她決心已下,一定會付諸行動。我母親性格里有很強硬的一面,和她的當裝甲兵司令的父親十分相似,所以我覺得我沒有別的選擇,得答應她去尋找和看望舅舅的陵墓。對了,我還沒說我舅舅的名字,他叫趙淮海。他生下的時候,我姥爺正在打淮海戰役。

【未完待續】

河內胡志明陵墓

作家陳河在西貢的越戰博物館前

2017《收穫》文學排行榜

「讀者人氣榜」投票正在進行中

參與投票,撰寫留言,贏得豐厚獎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穫 的精彩文章:

朱自清先生醉酒說英語

TAG: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