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鐵西區大幹實幹領跑振興

鐵西區大幹實幹領跑振興

爬坡過坎,滾石上山。在東北地區經濟增長全面放緩的不利條件下,鐵西逆勢而起,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蹄疾步穩領跑振興,展現出瀋陽新一輪振興發展的昂揚態勢。

五年砥礪,鳳凰涅槃。在一度唱衰東北的雜音和複雜的經濟環境中,鐵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捨我其誰的責任和擔當,率先駛入轉型創新發展的快車道,開拓「風景這邊最好」的嶄新局面。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召喚新作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要求,鐵西圍繞「改革統領、完善功能,提高效率、優化環境,整合資源、雙節雙增,崇尚法治、政治清明,項目為本、永恆民生,創業創新、復興振興」的48字發展思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當好瀋陽振興發展的領跑者,向人民交出更滿意的答卷。

中德裝備園

瀋陽振興發展新「西」望

「鐵西的發展,前提在空間,重點在園區,核心在基地,未來在高端。」

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瞄準產業鏈高端環節布局,堅持走轉型創新發展之路,顯示了強大的發展活力,為鐵西復興振興提供了強大支撐,也為瀋陽實現振興發展培育全新經濟增長極。

彰顯新動能 強力拉動經濟實力增長

德國本土以外唯一的寶馬研發中心、華晨寶馬高壓電池、紐卡特行星減速機等41個項目建成投產,世界頂級的瑞士服務機器人、生物製藥、新能源汽車等項目落戶;環普產業園、德中企業服務中心一期、中德公館等項目開工建設……

經過兩年的努力,中德園推進項目共計310個,總投資2079.5億元,其中已落地171個,投資額632億元。

優質項目的紛紛建成投產,對經濟拉動支撐效應凸顯。2017年,中德園預計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15億元,增長49%,完成全年計劃的184%;全口徑稅收81億元,增長46%,完成全年計劃的188%;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7753.2萬美元,實際到位內資21.41億元。

佔領新高地

瞄準產業鏈

高端布局大項目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著力引進高端化、成長性好的項目,毫不動搖地堅持招大、引強、選優,高水平推進項目建設。

2017年,中德園新簽約和達成合作意向的項目68個,投資總額219億元,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10個。其中——

智能製造產業,引進了中瑞福寧機器人、維頂機器人等項目;

高端裝備產業,引進了燃氣輪機、東北軌道交通等項目;

工業服務產業,引進了國信優易、清華紫光、德國SAP等項目;

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了北方生物谷、康格斯柔性電子等項目;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寶馬等核心企業,延伸拉長汽車產業鏈條,引進了美國PPG、德國海拉等項目。

同時,新儲備項目500餘個,為園區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探索新模式 先行先試激發園區活力

創新工作機制。比照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國內先進園區,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構建了「管委會+平台公司」的管理和開發建設模式,組建中德園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德(瀋陽)國際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兩公司實質運營, 「中德開」通過PPP模式融資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6億元,為園區提供資金保障。

率先在全國實行「承諾制審批」。縮短審批時限3個月以上。該做法已經成為瀋陽市全面創新改革可複製推廣經驗,並上報國家發改委。

享省級行政審批許可權。繼省政府明確中德園享受省級行政審批許可權後,去年11月,土地規劃市級審批許可權下放中德園,中德園成為全市唯一特例享受此許可權的園區,加速項目落地。

行政事業「零收費」政策 2017年預計減免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240萬元,免除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約1億元,「無費區」政策作為瀋陽市唯一的創新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

建設「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設立海關、商檢、工商、承諾制審批、企業服務、人力資源、知識產權、法律、財務、外企管家等窗口,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過程、全鏈條、線上線下的「一站式」服務。

拓展新視野

國際知名度

不斷提升

中德園肩負「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的使命,堅持放眼全球,對標國際,目前已設立法蘭克福、慕尼黑等4個駐德聯絡處,縱深推進對德招商,分別與德國杜塞爾多夫中國中心、德國德贏科技公司、德國GoingPublic Media股份等10多家公司建立了招商合作夥伴關係。

對接瑞典韋斯特羅斯市代表團推動東方機器人谷建設;在德國薩安州首府馬格德堡市成功舉辦德國「鐵西日」活動;承辦「京沈合作對接」「正和島全球創新大集」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動,對接推進招商項目30餘個;與德國巴符州輕量化局共同舉辦第三屆德國企業瀋陽行暨2017年中德新能源移動交通輕量化技術研討會,會議帶來近千條德國合作需求信息……2017年,中德園對外交流合作頻繁,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德國及歐洲企業矚目鐵西、矚目中德園。

經濟實力穩居前列

總量和增速重新領銜「雙第一」

面對嚴峻複雜的宏觀經濟形勢,鐵西人破浪前行,逆勢突圍,發展既有質量又有速度。2017年,預計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8.46億元,同比增長19%;稅收收入105.59億元,同比增長24%,稅收佔比97.5%。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透視經濟實力和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指標保持高速增長,增速和總量重新領銜全市「雙第一」,經濟實力穩居全省各區縣前列。

民生支出佔八成

升級百萬鐵西人民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一茬人接著一茬人干」,五年來,鐵西區在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支出共計282.7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2%,比上個五年增長37.7%,堅持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回饋百萬鐵西人民。

擴展超豪華「朋友圈」

更多「世界500強」加入鐵西製造

以全球視野擴展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世界級企業關注鐵西。目前,56家世界500強企業和475家外資企業駐區發展;米其林2.5工廠、安川電機第三工廠等80個億元以上項目落地;以華晨寶馬為代表的汽車產業集群投資規模達42億歐元。五年來,鐵西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8.7億美元,連續居全市第一,總額佔比達40%;外貿出口總額91.6億美元,佔全市比重達30%,始終居全市區縣(市)首位。

謀劃「一園一城一谷」

振興發展新格局全面拉開

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鐵西區以「一園一城一谷」為支撐,打開了產城融合、東西互動的發展格局,促進全域空間、人口、資源、環境、產業的優化配置,成果不斷顯現。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上升為國家戰略,寶馬研發中心等41個項目建成投產,成為全國「中德智能製造合作試點示範園區」;中法生態城與央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新的產業隆起帶正在形成;金谷國家級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初具規模,總部經濟效應不斷顯現。

創新驅動改革步伐

邁向東北投資發展環境最優區

首開東北三省產業園區先河,中德園率先試行無費區、承諾制審批、全程代辦等政策措施,全面履行對企承諾。圍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鐵西全面布局「多規合一」審批模式,實施「一張表單」報審模式和「一口受理」服務方式,成立全省首家區級「聯合評審中心」,積極推行「外經貿企業設立多證聯辦」模式,並在全市率先推行企業註冊「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聚焦審批「堵點」、企業「痛點」和服務「盲點」,為企業申報簡化辦事程序,審批速度提高了63%。

2017

經濟數據看鐵西

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853億元

同比增長8.5%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20.1億元

同比增長17.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5%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8.46億元

同比增長19%

稅收收入完成105.59億元

同比增長24%

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216.5億元

同比增長16.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625億元

同比增長5%

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5億美元

同比增長8%

進口總額預計完成83億元

同比增長20.3%

出口總額預計完成97.6億元

同比增長3.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完成42107元

同比增長6.6%

新的一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開局之年,是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瀋陽提出「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科技創新中心、先進裝備智能製造中心、高品質公共服務中心」的立意之年。

一切難題,只有在實幹中才能破解;一切辦法,只有在實幹中才能見效;一切機遇,只有在實幹中才能抓住和用好。

「馬上辦」「釘釘子」,做復興振興的奮進者、搏擊者、引領者,鐵西人發力前行。

強化「項目為王」

謀求高質量的發展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鐵西區著力引進更多補鏈、擴鏈、強鏈的隱形冠軍企業和高端項目,全力構建「山多峰高」的項目發展新格局。

充分發揮「一園一城一谷」引領作用,深入實施集群項目滿園擴園行動。複製推廣中德園20條優惠舉措,對標深圳前海探索試行1.5級土地開發模式,不斷掀起項目集聚新熱潮。

相關舉措

確保米其林2.5工廠、日本精工2.5工廠等48個新建項目如期開工,確保東葯集團等52個續建項目繼續推進,確保延鋒彼歐等30個在建項目建成投產,確保北方文化新谷創意產業基地等20個服務業項目和10個農業項目如期開工建設、達產運營。

打造營商環境

叫響投資環境最優區

對標國內外先進地區,從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入手,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的攻堅戰、持久戰。提高審批服務效能,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行政審批提速,全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完善承諾制審批配套體系,優化網上審批、邊建邊批、先建後驗、全程代辦等舉措,向「最多跑一次」目標邁進,讓各類市場主體無顧慮投資、無干擾建設、無障礙發展。

相關舉措

舉辦好第四屆「德國企業瀋陽行」和第二屆「德國鐵西日」等重點活動;在全省率先建立企業外貿業務海關、檢驗檢疫審批「一站式」服務平台,推進中德園「一站式」服務中心建設,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外商服務站,對全區涉外重點企業實施跟蹤式服務。

深化「三引三回」

吸引領軍人才集聚

鐵西振興復興,需要人才;人才創業創新,需要平台。圍繞「三引三回」實施「人才戰略」,鐵西區創新招才引智新思路,探索招商招才一體化途徑,強化平台支撐,繼續辦好人才峰會等各類人才交流平台,構建人才政策、產業政策、金融政策有機結合的大人才政策體系,吸引更多領軍、緊缺人才和團隊投身鐵西發展。

相關舉措

結合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制定2018年度人才培育目錄,出台人才引進政策;加快瀋陽千人計劃工研院有限公司等孵化載體建設,建設深圳、北京和海德堡等離岸創新中心,推動產學研要素深度融合。

鐵西區委宣傳部策劃

轉載自:瀋陽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遼網綜合 的精彩文章:

鞍山飛北京等四城市可以玩手機了 需打開飛行模式

TAG:大遼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