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遠古時期南京人的生活圈 有個北陰陽營的地方

遠古時期南京人的生活圈 有個北陰陽營的地方

本文作者黃強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地處中國東部地區,長江下游。擁有6000多年文明史、24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有「東南形勝」之譽。

100萬年至120萬年前南京一帶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多萬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

【圖1,北陰陽營原始人生活復原圖】

五六千年前,南京鼓樓一帶是一處山崗,山崗上生長著茂密的樹木,動物出沒其中……在鼓樓崗傍水的高坡上,一群不畏艱難的人們,手持簡陋的工具,披荊斬棘,伐木砍樹,挖地掘洞,搭建起半地下的原始房屋。房屋多採取南向或東南向,以適應溫暖潮濕的氣候。並且逐漸房屋由半地下向空中發展,圓形或方形的房屋開始建立在地面之上,周圍密布較細的樹木,圍成柵欄,單個的居住房屋在鼓樓崗建立起來。房屋漸漸多了起來,在1萬平方米的地方一個又一個地出現,漸漸形成了一個原始的村落。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北陰陽營,五千多年前,南京最早的原始居民就生活在這裡。

【圖2,蔣贊初著《南京史話》】

蔣贊初《南京史話》記述:「金川河從它的西面流過,南、北兩面過去都是池塘(古代的湖沼殘跡)環繞,只有西面可經山道通向今鼓樓崗。南京原始人們都是選擇江河旁的二級台階作為住所,因為當時的一級台地很潮濕,且有洪水泛濫之災,不適宜於人類居住,只能作種植水稻之用。而鼓樓崗和五台山一帶的河旁二級台地,正是原始人們理想的住地。」

遠古時期,人們穴居,為了生存,選擇樹葉、獸皮、羽毛遮掩身體,這就是人類最早的服裝。在舊石器時期,人類已經開始使用獸骨製成的骨針,將獸皮縫製成衣,並懂得利用植物的莖皮搓制繩索。進入新石器時期,人們對植物纖維有了認識,初步掌握了製取和加工技術,提取植物纖維加工成線,紡織成麻布,製成衣裳,最為突出的是對桑蠶的養殖與蠶絲的利用。

《後漢書》記載:「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後世聖人易之以絲麻,觀翚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見鳥獸有冠角髯鬍之制,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黃。」

【圖3,北陰陽營遺址出土七孔石刀】

研究表明,長江下游東南沿海一帶於七千年前就已有架織機,南京地區的原始居民選擇鼓樓崗居住的時間要晚於有架織機出現後的一二千年,他們過著「身自耕,妻親織」的生活,結束了飲毛茹血時代的結束,進入了文明社會。穿衣禦寒、保暖、保護身體,衣飾體現出一種身份與地位,隨著階級社會的演進,服飾「分尊卑,別貴賤」的作用出現,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守由此產生的社會等級差別約束。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簽約作者黃強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金瓶梅風物誌》《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5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強服飾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美女很多 有招牌標誌甜酒窩的唯有她一個

TAG:黃強服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