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兩會 60萬老年人需要照顧 市政協委員建言「醫養結合」

上海兩會 60萬老年人需要照顧 市政協委員建言「醫養結合」

圖說:上海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市委專職副主席陳芳源發言。

【新民網·最新報道】今天(1月24日)上午9點,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專題會議,聚焦「完善基本民生制度,持續增進人民福祉」。委員們紛紛就這一話題展開發言。

上海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市委專職副主席陳芳源發言:醫養結合,是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長久之計。2016年,民政部和衛計委就發布了通知,明確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也支持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目前上海有60萬的老年人需要照顧。

第一,聯動機制不完善,多頭管理,不利於政策落實。碰到最難辦的是多頭管理。醫養結合,居家養老服務是民政部審批管理,內設的醫療部門是衛生部門認定。所以相當於民政、衛生、社保,社會組織等部門,都要介入到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當中,多頭管理,使各個部門對政策的落實,難以做到協調一致和橫向整合。

第二,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積極度不高。對於一些微利,甚至不盈利的養老機構而言,風險比較重。在養老機構當中,出現併發症,稍有處置不當,就是醫療糾紛。

第三,養老機構護理能力不足,醫療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的養老機構,對入住的老年人,基本上提供生活照理,所以對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等等醫療方面,還是不足。目前,有些社區中心跟養老機構簽訂的協議,都是簡單的為老人提供服務。第四,醫養服務專業人員隊伍非常缺乏。從我們調研來看,一名護工,至少護理十名左右的老年人,而且這些護工大多數都是沒有固定職業的中年婦女,文化層次比較低,沒有經受過專業的培訓或者取得資格。每月三到四千元,流動大,工作量大,後繼乏人也是養老機構發展的瓶頸。

陳芳源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第一個建議,全方位的政策導向。建議市政府相關部門儘快出台促進醫養機構發展的具體實施意見,加強相關部門的合作,明確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服務性質、服務對象,服務主體,服務範圍,機構設置的標準,從業人員的上崗標準,以及具體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投資的方案,將醫養服務的模式納入到區域老齡發展規劃,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的設置規劃。

第二個建議,建立醫養結合工作的推進機制。醫養結合首先必須打破各個系統,各個部門間的瓶頸,做無縫銜接。建議市政府出台醫養結合工作實施辦法,明確民政、衛計、發改、財政、社保等部門工作職責,共同建立醫養機構協調機制。另外以市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對醫養結合和養老機構,實施民生准入、民政扶持、醫保定點等等。養老機構的准入,退出機制,建立一個非常好的完善聯動,規範市場化的行為,加大監管的力度。

第三個建議,試點以探索不同類型的醫養結合模式,比如說扶持大型的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建設。鼓勵大型的養老機構,走醫養結合的道路。市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力度,重點打造一兩家醫養結合示範單位。另外鼓勵醫院功能拓展,或者轉型。比如說民營醫院以養老機構建立綠色通道,也可以選擇一些區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自身的優勢,開辦養老機構,或者養老床位,給予政策的傾斜,使醫療服務,切入到養老產業。

第四個建議,加強醫養結合專業人物隊伍建設。我們必須建立長期的照顧服務體系,編製這些人員中長期的發展規劃,鼓勵大專院校設立老年照護專業,也可以引進一些外省市護理人員,加快中層次照護人員的培養。另外醫養機構當中的人員培訓,要建立起醫養機構服務人員的上崗許可,資格認證等體系,同時通過多重渠道,提高工資待遇,社會地位。建立養老機構的聯動機制,鼓勵各醫生到養老機構內,開展多點職業。

第五點建議,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的支持力度。希望建立對醫養結合財政補貼制度,比如說建立專項的發展基金,稅收方面,採取優惠政策,來積極鼓勵民營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發展。另外就是對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申請醫保定點,提供便捷服務,做到優先受益,優先審核,對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範圍內。

第六點建議,積極推荐居家養老的延伸,可以開設虛擬養老院,建立居家養老服務平台。這些老年人在評估的基礎上,自動生成一個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務,比如說上門服務,生活照理。最後實現多種形式的醫養衛生和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通過家庭醫生的簽約,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跟社會養老相結合,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新民晚報融媒體兩會報道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星語寶寶:知識就是生命!老年人常見急救知識!轉發給最多的地球同胞,護生救生!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