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鵬:從浮躁的表面刻入安靜的深處

劉鵬:從浮躁的表面刻入安靜的深處

藝術家 劉鵬

我從小在東北長大,記憶中的天氣和環境都是寒冷的。冬天變得極度冰冷,我會穿起厚重的棉外套;夏天又會變得無比炎熱,人只要一動就會大汗淋漓。這種反差讓我體會著氣候的變化。我感受著慵懶與燥熱,天氣的陰晴往往影響著心情,我想這種心情又跟藝術創作有著莫名的關係。

作品《作品編號5》

作品《作品編號11》

作品《作品編號13》

記憶中的孩童時期常常用橡皮泥捏一些小東西,我愛擺弄這些小物件,它們經過我的「捏造」會呈現出另一種形態,我對這個過程十分享受。我在破壞一種形態後,又會捏造出另外的形態。直到我經過學院系統的學習 雕的減法和塑的加法。這對於少兒時的我,往上加東西和往下削東西是雕塑最初的訓練。現在想想,正是這種兒時的「創作」,培養起來的興趣和認識塑造了我的創作手法與藝術觀念。

作品《作品編號15》

作品《作品編號17》

作品《作品編號21》

通過學院的專業學習,我對於「寫實」有了基本的認識,拋開解剖、透視、比例等基本要素,作品的風格對於藝術家來說也是異常的重要。這種風格的創造是創作者必須要面對並思考的問題。在經歷了學校反覆的臨摹、寫生、創作後,我的注意力逐漸從模特兒身上轉向了材料上,或者木頭、或者石頭、或者青銅、玻璃鋼這等等的材料 我最終選擇了木、石作為我藝術創作中主要的載體,我自己對於木頭或者大理石的質地更加敏感,有時候觸摸這種材料就像觸摸人的皮膚,木頭也可以處理的光滑、石頭也可以顯得粗糙。

作品《作品編號22》

作品《作品編號32》

作品《作品編號33》

劉鵬對藝術有著自己的看法,他的雕塑作品在工具的琢磨下,一種材料本身的美呼之欲出。他的作品注重人體質感的表達,通過細緻的打磨與塑造,紋理的光滑與粗糙相映成趣,藝術的「律動美」從材料上顯現出來。觀者彷彿能聽到雕塑刀具與材料摩擦的聲音,藝術的微妙正是此時的「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現在的他更注重雕塑人物的整體表現,通過表現手法賦予作品以「內在美」,加上「著色」的藝術效果,使得人物保持在理想的想像空間中。甚至有時候更直接,粗獷的刀痕與強烈的反光暴露於材料之上,形成了一種人物形象中的「模糊美」。

作品《作品編號34》

作品《作品編號35》

作品《作品編號37》

總體來看,劉鵬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創造,內容以少女為主,他痴迷於雕塑材料本身的特性,根據石頭或木頭的形態、硬度等本體特徵,賦予其人體之於體態、狀態、表情的藝術化塑造,或是迷茫、懵懂、靜穆、安詳,青春期的躁動、荷爾蒙的迸發、性的騷動都隱含在精雕細琢之下。這種感覺極盡柔美與溫度,最終呈現為清純之感,彰顯著作者對於藝術的理解與感知。

作品《作品編號38》

作品《作品編號39》

作品《作品編號41》

畢業後一個人來到了北京,和大多數人一樣,迷失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裡,看著每天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人們,感受著很多背後的迷茫、孤獨、無助。當然也體會著浮躁,環境的巨變往往改變著人,我希望讓自己的心能靜下來,去思考一些東西,讓雕塑作品變得安靜、寧靜,正是對於材料的迷戀,我把它刻進了我的作品裡,這些作品都沒有大的動勢,更加註重材料本身的特性,我希望通過材料本體表達雕塑語言,讓表現的人物呈現出某種狀態,並希望這些狀態可以讓觀者、讀者去體會與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概藝 的精彩文章:

杜立:繪畫是內在情感和感受的傳達

TAG:概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