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產業拜訪之台灣篇:鋰電材料與EV供應鏈

全球產業拜訪之台灣篇:鋰電材料與EV供應鏈

最近兩個月,我們拜訪了矽谷、日本、台灣三地,拜訪EV與自動駕駛產業相關企業,親眼目睹了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及無人駕駛領域全球熱火朝天的大發展。其中三地各有特色,矽谷的亮點在於無人駕駛和特斯拉相關信息;日本的焦點則在燃料電池和機器人,尤其以發那科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有耳目一新之感,詳情請參考我們之前的報告;台灣拜訪則出人意料的接觸到了不少規模不大但技術非常有特色的企業,在燃料電池、鋰電池材料、EV供應鏈方面都有相當的技術競爭力。

幾點感受:1、電動化、無人駕駛和共享汽車將是改造20萬億的汽車產業的三個核心因素,而前兩者的趨勢非常明確,而共享汽車的商業模式雖清晰但還需要以無人駕駛成熟為前提。總之,傳統汽車產業的帝國正在被打開缺口,各路掠食者在門外虎視眈眈。但作為百年的龐大產業集群,產業的顛覆目前仍處於早期,我們既不能過於低估汽車產業長期的變化,也不能過分高估短期的變化,前面的新興造車勢力承擔的更多的是測試供應鏈難度、檢驗客戶偏好的基礎工作,成為先烈也在意料之中;2、電動車新增供應鏈應該是這兩年的投資重點,一方面不像電池部分處於高速擴張後消化產能的過渡狀態,又不像傳統汽車零部件逐漸被替代;3、台灣與日本不少小企業技術上非常有特點,但目標市場主要在中國大陸,因此如何將台灣與日本的技術優勢結合大陸的市場和資金優勢就變成非常重要的題目,對下面提到的企業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聯繫我們。

汽車行業是全球主要製造業里唯一PS小於1的,變革迫在眉睫

本篇報告主要為大家分享台灣的鋰電和EV供應鏈的企業,燃料電池部分將在下一篇展現。

鋰電池部分:創揚科技(BMS+三電系統方案)、泓辰電池材料(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汽車零部件部分:貿聯集團(線束)、明泰科技(毫米波雷達)、恆升精密(空調電動壓縮機)

1.創揚科技:亮點BMS

公司成立於2003年,從3C產品及鋰電池模組做起,逐步擴展至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電動船、電動車的動力電池組、BMS和三電系統方案,以及各類儲能系統方案。其品牌JustPower,可提供從4串到192串最大至1200A的電池管理系統BMS與後端監控軟體平台,下至手機及手持電動工具,上至風光電電廠大型儲能系統及軍用國防儲能系統。

對於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可以提供從動力電池及BMS延伸至三電系統的整體動力系統配置方案。主要應用為5-11米商用客車及物流車,合作客戶包括大陸主要車廠如宇通、金龍、銀隆、舒馳、博能上饒、依維柯等多款車型,量產提供超過8000輛純電動車鋰電池組與2000套以上三電總成系統。

目前國內有能力開發BMS的企業主要有三類:專業第三方BMS企業,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但參與者多技術差異大;動力電池企業,國內第一梯隊電池企業掌握了電芯、模組到整包的核心技術,對於BMS也有深厚的理解;整車廠,相對來說對於電池及BMS的技術儲備比不上專業企業,但近些年開始投入開發,成本控制方面有較強競爭力。而台灣相關企業如創揚科技,對於動力電池及BMS有長期的技術積累,且依託台灣傳統的電子製造業的基礎及精細化的管理,較於國內企業有自身的優勢。

2 .泓辰電池材料(亮點:高能量密度磷酸錳鐵鋰材料)

公司成立於2001年,可追溯至1997年與日本坂本技研合資公司宏坂科技,公司主營業務為粉末製造設備和電池正極材料,其中粉末製造設備包括噴霧乾燥機和卧式磨砂機。2009年與工研院ITRI合作正式投入新能源事業—磷酸鐵鋰LFP正極材料的製造,2013年與陶氏化學合作開發磷酸錳鐵鋰LMFP(陶氏配方,宏瀨代工),2014年成為全球第一家量產磷酸錳鐵鋰的公司。2015年陶氏退出此業務,宏瀨成立子公司泓辰電池材料,主營電池正極材料業務。

公司主要產品及技術核心在於磷酸錳鐵鋰的顆粒、粉體及製備方法。應用有三個方向:

a、三元材料NMC混入磷酸錳鐵鋰LMFP20-30%),在略微降低能量密度的情況下,能夠大幅提高安全性,適用於乘用車。

b、以磷酸錳鐵鋰為主要正極材料混如三元材料(30%),能量密度可大幅超越磷酸鋰鐵,主攻大巴車市場。

c、儲能電池:磷酸錳鐵鋰LMFP/鋰鈦氧LTO電池,具有大容量、長壽命、高安全的優點,2萬次循環,電壓平台2.5V。

d、怠速起停系統ISS,磷酸錳鐵鋰取代錳酸鋰LMO電池

公司的磷酸錳鐵鋰材料能量密度較高,其他優點包括較低的碳含量和比表面積、粉體加工更容易、精度更高,並且自身有設備開發和製造能力。三元+磷酸錳鐵鋰一代產品能量密度達到190wh/kg,三元+磷酸錳鐵鋰二代產品能量密度達到206wh/kg,相比於全部三元材料能量密度225wh/kg,高低溫測試、過充、擠壓等均優於三元材料。

另一方面,目前雖然三元材料日漸主流,但是價格越來越高,三元材料21萬元/噸,磷酸鐵鋰8-10萬元/噸,而磷酸錳鐵鋰台灣生產在17萬元/噸,後期在大陸設廠成本將會更有優勢。三元+磷酸錳鐵鋰可降低成本並減緩三元需求的壓力,且密度高大安全性高壽命長。

泓辰目前積極在與國內外電池廠商合作測試三元+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方案,日本電裝、古河電池、日立化學、TDK、法國SAFT、中國CATL、BYD、力神、沃特瑪、孚能、微宏、駱駝新能源等;而一代產品已經量產供應中航鋰電和山東威能。

2015年,宏瀨科技和山東國瓷合資成立山東泓辰,計劃在2018年設廠生產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而國內天津斯特蘭、深圳比亞迪也在積極開發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對比三元材料愈來愈高的價格,三元+磷酸錳鐵鋰是另一個有潛力的選擇。

3、貿聯集團 BizLink (亮點:特斯拉供應鏈)

貿聯集團在加州創立於1996年,從3C線材貿易公司起步,2011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產品涵蓋電腦周邊零組件、車用、家電、半導體、醫療設備、光通訊、太陽能以及工控儀測設備等相關接線組、連接器、線材,以及光電子元件等,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墨西哥、美國設有工廠。公司在2017年初收購了德國萊尼的家用電器和工具類線束事業部,目前三個主要業務領域有電腦周邊(36%)、家電(32%)、車用(17%)(截至到2017年第三季度)。

關於車用線束,貿聯主要產品有電動車電池管理系統BMS線束(供應特斯拉)、交流充電槍及線束(供應沃爾沃、吉利),摩托車滑雪車主線束(供應Polaris)。

公司也是特斯拉的線束供應商,早在2005年就與特斯拉接觸,主要為特斯拉供應BMS線束及其他小線束,隨著特斯拉的發展從Model SX一直到現在的Model 3協同前進。貿聯在美國的辦公室緊鄰特斯拉,以便應對特斯拉快速的開發節奏和工程變更,而生產工廠主要在深圳和崑山。特斯拉日前爆出Model 3產能瓶頸,主要是電池工廠Gigafactory的自動化產線問題,對於Elon Musk周產5000輛的目標,產能從1000到3000再到5000爬坡挑戰不小,而特斯拉及貿聯對此都有信心,並且貿聯配合特斯拉準備了專供的產線與廠房保證供應。

對於新業務的開展,貿聯一方面依靠開發的技術優勢以及精細化成本控制綁定特斯拉,下一代產品Model Y以及未來Semi Truck,貿聯都有參與;另一方面,貿聯也在拓展新的業務:對於無人駕駛的大趨勢,貿聯同時在開發ADAS系統相關線束,如影像系統線束及攝像頭線束、車載娛樂系統線束等。

4.明泰科技(亮點:毫米波雷達)

明泰科技在2003年由友訊科技(D-Link)分割成立,2004年台灣上市,產品涵蓋資料中心級及企業級交換器、企業級和家用路由器、網路監控攝影機、車用毫米波雷達,是台灣少數具備完整網路通信產品線的設備廠商。工廠設在台灣新竹、大陸東莞和常熟。

車用毫米波雷達是公司的亮點,公司從2013年設立MES(Mobile Enterprise Solutions)事業部開發毫米波雷達,201524GHz毫米波雷達量產,供應日韓系乘用車,以及歐美系商用車,並且已經同大陸新能源車廠合作進行裝車測試。更進一步,公司投入開發77GHz毫米波雷達,預計2018年量產。

整個市場趨勢方面,得益於政府對於行車安全的法規強制,隨著AI發展而蓬勃發展的無人駕駛,ADAS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市場潛力巨大。相比於超聲波雷達和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體積小、探測距離遠、穿透能力強、精度高、性能穩定,能夠監測到大範圍內車輛的速度、加速度、距離等高精度信息,是自適應巡航ACC、緊急制動AEB功能的首選感測器,也是ADAS的核心感測器。全球毫米波雷達預計到2020年出貨量超7000萬個,市場規模達到87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出貨量1300萬個,市場規模達到17億美元。

對比歐美日韓廠商,雷達技術成熟但價格高,不易進入大陸市場;大陸本地已有多家廠商開發24GHz產品且量產,但產品品質落差較大,且較多為第三方合作開發,而明泰科技的優勢在於24GHz產品完全量產且能夠配合一級供應商定製化,配套的測試設備、軟體演算法、調校工具、治具全部自主開發,並且在網路通信產品方面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對於未來產品擴展有技術支持。

新產品方面,明泰從產品升級和多產品融合來發力。

a.多波毫米波雷達,優點在於:天線較小而更集中、探測距離更遠、特定更大帶寬、特有頻段、具方位角辨識、軟體演算髮提高準度、應用彈性高。

b.影像雷達系統,一個毫米波雷達加一個攝像頭組成一套系統,彌補毫米波雷達難以分辨行人物體的不足,通過演算法來識別行人和各種物體,誤報率極低。

c.車用乙太網交換機,在未來車聯網的大趨勢下,車用數據交換高速多通路的需求愈加明顯,明泰依靠傳統的網路通信行業的技術積累,提前布局,進入車用乙太網交換機領域。

5、空調電動壓縮機 -- 恆陞精密

恆升精密成立於2003年,主要從事車用渦旋式壓縮機的開發和生產,效率高、靜音、可靠度高、體積小,比活塞往複式節能25%,主要產品為201cc渦旋式壓縮機。2010年投入開發電動壓縮機,前端渦旋後端DC無刷電機,低功耗、體積小、重量小,恆升的電動壓縮機把渦旋、電機、電控都集成在了一起,而主流電裝的電動壓縮機只是渦旋和電機集成在一起,電控在外部獨立。

目前恒生主要量產產品還是傳統渦旋壓縮機,乘用車商用車均有應用,而電動壓縮機正在與大陸一級供應商整車廠合作裝車測試,多是客車廠商,如鄭州科林、山東舒馳等。另外恒生和台灣富田合作開發馬來西亞SUV和輕卡項目,正在進行測試。

傳統壓縮機產能6萬台/年,但利潤逐年降低,售價從最開始180美元降到現在70美金。電動壓縮機產能5000台/年,單機價值很高,500美元/台,並且隨著量的提升成本能夠得到顯著下降。

在產品方面,恒生依靠自身電動壓縮機的技術優勢,整合其他零部件,開發整個空調系統,意欲進入空調系統供應商領域。應用有幾種情況,如電動物流車、電動冷鏈車,傳統冷鏈車加裝一塊鋰電池和電動空調系統。在能耗和製冷效率方面有很大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興產業觀察者 的精彩文章:

TAG:新興產業觀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