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樓的女人》:愛情和婚姻孰輕孰重?
01
有時候看些國外的電影、書籍,老外式的幽默猶如旅行,讓偶爾喪氣的心情變得明朗,這不失為治癒低落心情的好方法。
上周末我一口氣看了四部歐美電影,其中兩部是法國電影《六樓的女人》和義大利電影《那年此時》。
儘管是以前年份的電影,在豆瓣上評分都不錯,劇情同樣講得都是中年夫妻情感危機,婚姻出軌,這似乎是永恆的話題了,故難免將兩部電影做了對比。
也給自己提了四個問題。
什麼是愛情?
什麼是婚姻?
外國人在婚姻叛變時的態度為什麼與中國人不一樣?
愛情和婚姻孰輕孰重?
同樣是對現有婚姻的厭棄,過程卻沒有中國式的各種撕逼。
劇情散發著溫情文藝浪漫的氣息,不同的是前部的結局皆大歡喜,男主人公最終捨棄一切功名利祿,追尋內心的愛情,電影喜劇收尾,同樣成全他的妻子,找到更適合她的男人。
後者浪漫的棲息,卻帶著傷感的色彩,女主人公在背叛婚姻後,單純的風流韻事,夠不上愛情,結局她毅然逃離現在的生活。
02
簡單說下故事情節,《六樓的女人》講訴的是發生在法國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男主人于貝爾先生是家族企業的繼承人,從事的是股票金融投資,他長得一副無公害的臉、一眼看上去就是正直有責任感的男人。
他的妻子不打理任何家務,多疑喜愛裝扮社交,整日與身邊同階層的主婦們聚會。她高個卻乾瘦如枯萎的乾花、一臉的雀斑,出生鄉村,骨子裡帶著暗暗的自卑卻還開明,並不刻薄。
兩個孩子在寄宿學校讀書,只到周末回家。
在他們的家庭已經服務二十六年的僕人離開後,西班牙人瑪麗亞成為他們的家的新僕人,她是一個未婚有八歲兒子的媽媽,美麗開朗勤快,做事聰明利索。
在逐日的磨合中,男主不知道不覺愛上了這位女僕,而瑪麗亞不敢接受這樣的愛情,更不像男主為自己捨棄一起,悄悄的離去,三年後,于貝爾先生不遠千里到西班牙鄉下找尋她,為了成全心中的愛情,放棄一切的功名利祿,至此故事有了圓滿的結尾。
中年婚姻單調重複,性情溫和敦厚如于貝爾先生,表面上看似不存在危機。
生活卻是慣性的維持著體面,婚姻冷淡無趣,而破裂的必然,其實早在各個生活細節中埋下伏筆。
《那年此時》,這部的出軌只是旅途的一段風流韻事而已。中年夫妻貌似神離,拉中提琴的丈夫一心撲在準備音樂會上,身為作家的妻子性情敏感,沉浸往日流產的哀傷中,每日反覆聽著已逝姑媽留下的錄音。
雖然丈夫帶著她逃離曾經的城市,來到義大利的一個小鎮,卻因忙於工作,忽視妻子內心真實的需求,少有傾聽、溫情的關懷。
夫妻感情表面波瀾不驚,如一汪靜靜的湖水,但是一顆小石頭的掉落便可激起浪花。
在義大利,玩世不恭的十九歲少年喜歡上女主的美麗,而女主在懷疑忐忑中,最終妥協接受男孩的求愛。
十九歲的少年身上有著與丈夫不一樣的浪漫自此,他們一起去沙灘、海里游泳、日光下追逐,做初戀的少男少女的事,電影畫面閃過大海、沙灘、城塔、美景賞心悅目。
成熟如她,終究明白這不是真正的愛情。在與丈夫坦白後,寬容有責任感的丈夫起初憤怒,冷靜後選擇包容。
他終究更愛妻子,他告訴妻子忘掉這裡一切,並在買好演出結束後第二天的火車票,希望妻子跟自己回去。
女主的丈夫長的相當帥,愛的偉大,有才,絕世好丈夫,如果換了她人,相信更多人回歸,可也有內心只堅定愛情的男女,就是不能妥協自己的內心,女主就是這樣的人。
火車的站台,女主的丈夫終究落寞一人,看著妻子搭另一輛火車離去,她選擇離開丈夫和求歡的對象,獨自一人去了遠方,故事帶著淡淡的傷感落幕。
大千世界,每日發生愛恨情仇,這樣的感情糾葛彷彿就是其中的某一款。更喜歡前一部溫情的成全,也許它更符合我們想要的結局。
拜倫說:
「一切悲劇皆因死亡而結束,一切喜劇皆因婚姻而告終。」
這句話戳中大多數已婚人士的痛點,中國人則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雖有偏頗,終逃不出這句「戀愛有趣如小說,婚姻無聊如歷史」的宿命。
婚姻如舊鞋,特別是中年的婚姻,說不出哪裡夾腳,卻兩看相厭!
細節最耐人尋味,引人思考,電影在不經意間透出一些淡淡的幽默,和故事發展的走向。
更鐘愛第一部結局,走入第一部《六樓的女人》情節,一起來感受它充滿歡喜、有趣的情調。
03
家庭的紛爭表現出女強男弱的的家庭地位
前任女僕固執不肯騰出老夫人(男主于貝爾先生的已逝母親)的房間,她憎恨男主的妻子,認為是她害死了老婦人,雙方為了房間舊物的搬離發生口角。
最終僕人鬥不過主人,房間改成了男主妻子的書房。在這件事情上,男主更多的遷就偏頗他的妻子,老僕人最終委屈的離開她忠誠服務了二十六年的家。
不難看出,儘管丈夫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妻子卻是這個家真正掌握話語權的人。
還有後面有段當妻子誤會丈夫與他的高端客戶,一位離異的貴婦有苟且時,對丈夫憤怒嚴逼,善良的丈夫為自己辯解不清,在妻子各種假設追問下,無奈順從她意願承認「偷情」。
強悍的妻子趕丈夫出門,這個脾氣溫和的男人沒做任何反抗,默默的接受這個的「懲罰」,但是這樁豪宅,其實是男主從爺爺那輩繼承下來的,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這是他的「根」。
男主妻子強悍如此,令人「讚歎」。
這是很有趣的情節,好同情男主又覺得他老實的太可愛。講真,現實生活中幾乎找不到這麼好脾氣的男人。
婚姻難免中猜忌、矛盾,悍妻若夫或男強女弱,雙方都沒有呼吸的空間。
固然他們曾經有過如漆似膠的甜蜜,不和諧的因子蠢蠢欲動。一方終日疲憊妥協,這樣的婚姻終究不幸福,無法長久。
當然,因為這段,電影才得以進一步升華,趕出家門後,于貝爾先生住到了六樓的閣樓,開始了與因逃離西班牙內戰,在法國當女僕,一群樂觀有活力的女人們同吃同住的日子。
至此愛情開始衝破禁錮,從萌芽到破土而出。
當男主于貝爾先生在新僕人瑪麗亞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熱情、體貼和默契,義無反顧的離開也就成了必然,這些劇中的很多細節巧妙淋漓盡致的體現。
04
愛情不在乎身份,在一顰一笑的默契中
劇中有很多橋段男主和女僕、妻子生活互動的瑣碎,讓人看到愛情和婚姻的差距。
橋段一:男主有個癖好,每天的早餐煮蛋必須三分半鐘,這是影響他開啟一天美好心情非常重要的食物。
以前的僕人不聽主人需求,一意孤行隨自己心意去煮。當瑪麗亞第一天來家裡工作的時候,男主對她提了唯一的要求,特意囑咐了這點(真的感覺是超級可愛的男人)。
第二天早餐,男主吃到了自己滿意的雞蛋,用帶著懷疑目光瞟了瑪麗亞一眼(彷彿在說她真的做到了我想要的),瑪麗亞會心的一笑,說「煮了三分半鐘」,那一刻的畫面,兩人頗有心有靈犀。
而在男主和他妻子的互動中,有一個畫面,一次家裡門鈴響了,在裝扮頭髮的妻子習慣性的,拉扯著嗓門喊丈夫的名字去開門,不是自己主動去開門,當門開後,是一個修理馬桶的師傅說明來意,妻子不明所以,丈夫從裡面走出來,帶著他去六樓修理西班牙女僕堵塞的馬桶。
前者體貼感覺溫馨,後者習慣使喚丈夫去做零碎瑣事,這就是差距。
當然,如果是真愛,丈夫在家做些家務,減輕妻子負擔也是無可厚非。
細微關懷如社會精英于貝爾先生,已通過婚姻改變命運的妻子,身處法國主人階層,是從來不再也不屑於關注到貧窮,六樓還住著一群底層的逃難女人,儘管她自己也是來鄉村。
而貴族血統的丈夫卻又一顆博大的悲憫之心,他從沒有高人一等。
不同的價值觀,其實在夫妻之間早已拉開了差距。
橋段二:因為前任女僕突然離開,家裡堆積的衣服、餐具、各種堆積著凌亂的雜物,完全超出一個人負荷的工作。
有一個畫面:早晨上班,男主走到洗衣房裡,翻找堆積的襯衫,走回房間,對正在熟睡的妻子溫和地說:
「親愛的,一件乾淨的襯衫都沒有了,全身髒的,我怎麼去辦公室?」
妻子沒有睜開眼睛,依然側躺睡覺回答:
「那就穿套頭衫去唄。」
男主喃喃地重複一聲「套頭衫?」彷彿這是個不錯的主意,可愛又溫馴的男人。
所以,瑪麗亞來的第一天,面臨巨大的家務挑戰考驗。
聰明的她,找來六樓幾個西班牙女僕幫助,非常利索的在一天內把房子收拾的非常乾淨。
于貝爾先生下班和妻子回到家,完全驚呆了,而她也贏得男主和他妻子的認可。
可以看出,妻子不用工作,卻懶惰成性。而瑪麗亞卻聰明機智勤勞,這樣的對比,難怪後面的丈夫感情的天枰傾斜了。
至此,瑪麗亞正式獲得這份工作。在定薪資報酬的時候也發生非常有趣的事情。
男主起初想給她跟前任僕人一樣的薪資,二百五十法郎,但瑪麗亞三次堅定回復一句:「四百法郎」。男主被她的固執怔住,妥協了,答覆那我考慮下。
稍後,男主答應給她四百法郎,但是說「表面上只能是二百五十法郎,剩下的是他們之間的秘密,不能告訴夫人。」(男主膽小的可愛)
這樣的對白非常有意思,這麼高的工錢也驚呆了她的女僕朋友們。
看的出,家裡的財政大權是掌握在妻子的手上,而男主說基本自己是不妥協的,但最終還是答應這個聰明伶俐的女僕,而因為這,他們有了彼此的秘密,似乎也拉近了距離。
在日常的家庭溝通中,男主總是不自覺用眼睛去瞟女僕,更是愛屋及烏,盡自己所能,幫助她的西班牙女僕解決生活困難。
橋段三:男主的妻子在家裡舉辦社交宴會,整個宴會中,男主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光總是追隨瑪麗亞身影。
當時有個來幫忙的男佣對瑪麗亞動手動腳,剛好那一幕被于貝爾先生撞見,內心的醋罈一下子打翻了,他打發走了幫忙的男佣。
他誤解瑪麗亞,第二天早餐故意為難瑪麗亞,表面上他挑剔瑪麗亞工作做的不到位,其實是他無法容忍自己愛的女人與其他男人偷情,最後甩下一句狠話「再有一次你就別幹了」,當然當時的瑪麗亞一頭霧水,被誤解,她表現的不卑不亢並未就此吞下委屈。
他終究不會真正解僱瑪麗亞,還源源不斷的暗地裡給予西班牙女傭幫助,甚至幫助其中一個被丈夫打的女傭提供了住房,在女傭們搬到新居慶祝的時候,他們意外的碰面,從而冰釋前嫌。
真正的愛情就是不會因為細小的隔閡就從此陌路。愛的最高境界就是奉獻,對愛者來說,給與是必需,是內在豐盈的留溢,是一種大滿足。
親愛的,請記住:
如果現實中有男人請你吃頓飯,發個微信紅包或是資助你一筆學費卻耿耿於懷,記賬於心底,那不是愛,即便他的甜言蜜語說的猶如初戀。
因為真正的愛情不含計算,猶如于貝爾現實主義的無私、溫柔。
愛情是靈魂的事,它不風流,極認真,謙卑的,需要格外細緻的呵護,雖甜猶苦,使人銷魂也令人斷腸。
05
愛情是一種冒險,離經叛道
橋段四:男主被妻子趕出家,住到六樓,生平第一次獨居的他,沉思,發現內心真正的需求,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那是一個可以帶給他快樂的人生,儘管不富裕,劇中男主堅定要與瑪麗亞共度餘生。
那晚的幽會,他們都交出了內心,他安排好他們美好的未來。對瑪麗亞,她知道了自己從小失聯兒子就讀的學校。也從不破階層的差異,她私下有了自己的安排,第二天,天朦朧中,她悄悄地不辭而別離開了法國。
當于貝爾先生毅然放棄已有的事業,安頓後自己的家族企業,帶著簡單的行李奔赴瑪麗亞,卻發現女主已經離開而不知去向,他失落極了。
真正的婚姻是兩個獨立的人格,水至清而無魚,親密有間。
它又是愛情的產物,必須以愛情為基礎,才能攜手走人生的路,休戚與共。
于貝爾先生堅決選擇離婚,那是他極深篤的愛情。
畫面轉到三年後,一輛跑車飛奔在西班牙的鄉村,男主尋尋覓覓得知瑪麗亞的去向,他堅守內心的意願,放棄一切追求自己的幸福。
可尋找不並不順利,瑪麗亞的不懂愛的同伴女僕隱瞞瑪麗亞的蹤跡,她的丈夫在她離開的幾年與鄰居偷情,她已懷疑愛情、懷疑婚姻。
而畫面卻有一個詼諧的轉折,西班牙女僕的丈夫偷偷的告訴于貝爾先生瑪麗亞的住處,說了句說了一句:「康塞普西翁不懂愛情」,耐人尋味。
結尾對男主的妻子做了最好的安排,她嫁給了一個藝術家,一切如此圓滿。
06
愛情和婚姻孰輕孰重,更確切的說,當愛情要付出代價時,要怎麼選擇?
這是真是個偽命題,愛情愛情太過理想,是變幻莫測的東西,誰也不能保證愛情永生永世。
在中國,當婚姻遭遇叛變後,更多的是無止休的口角、紛爭,反目成仇,甚至離婚後,一方還在抹黑另一方。或者為了無法分割的財產利益苟且度日,少有祥和的分離。
如謝霆鋒和張柏芝,男方大可不必公開再說前妻「情商低」,那只是側面貶低自己的智力不是嗎?
惡毒如作家李敖,三個月的婚姻卻消費前妻胡因夢三年,別人問他,為什麼會跟如花似玉的妻子離婚,他回答:「胡因夢上廁所憋紅臉的樣子是他無法容忍的」這樣的醜事抖落無餘。
當然作為反擊,胡因夢也抖露前夫在床頂裝鏡子,以觀察自己做愛時孔武有力。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名人如此,更何況凡人,我朋友就遇到,工作的公司老總,都離婚兩次了。還口不擇言說前妻的壞話,誇大其詞,絲毫不留口德。
國人固然沒有這麼洒脫,婚姻更多受財產等身外物束縛。
在國外,更多的包容,或更有顛覆的選擇,一方放棄一切離去,而另一方也能洒脫說再見,前夫前妻依然可以做朋友。
人性固然喜新厭舊,而婚姻遵循現實原則,堅決的人選擇前方的愛情,保守的人選擇無趣的婚姻。
沒有任何愛情基礎的劣質婚姻必然土崩瓦解。
選擇沒有是非對錯,自己選擇,自己能夠承擔就好!
(文章原創、圖片來自網路)
往期原創文推薦 點擊題目即可閱讀
我是陳和 自媒體寫手
用文字寫各種走心的事
一隻堅持優雅的精緻
玉兔精在窩裡抒寫一地兔毛!
公眾號:玉兔精不戀許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