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大國和烹小鮮,這兩者有什麼可比性呢?老子卻沒說。我也只能說我的猜測了~

因為烹小鮮是很家常的事務,而治大國卻是不家常的。我猜老子是想用烹小鮮來闡發治大國的道理。烹小鮮有什麼道理呢?我想到的,我體會到的,說一下吧,而且我百度了一下,我對這句話的某些理解竟然沒有人說過噢~說的不對的,請朋友們批評指正。

第一個關鍵詞:有規劃。烹小鮮,就是做家常小菜吧,首先要有一個「宏觀規劃」,要怎麼做,心裡要有譜,要用到哪些材料,要提前去購買、準備~

第二個關鍵詞:實操感。炒菜是要做全方面的考慮,步驟,時間,火候,用料,理論應用於實踐的時候,需要一種具體的操作能力。不是想想,一盤菜就出來了。一定要有很強的實操感。尤其是做中國菜,根據口味「酌情」添加的時候特別多。這個酌情,就是一種感覺了,感覺的東西往往可以具有藝術性。所以說「廚藝」,但做菜也是一種技術活兒,算是一種技藝吧。那麼治理是技術也是藝術,這兩者有通感了。

第三個關鍵詞:掌控感。炒菜是一種自上而下的俯視視角,看的很全面,這在現實的生活中,其實一般人很難做到,多數人做到的都是盲人摸象,接觸到的是碎片化的信息,形成的判斷難免有缺失。而對於治理者來說,如果拿炒菜來闡發道理,就應該有這樣自上而下全面統觀的視角,無遺漏。而且操作的時候,火大火小、味鹹味淡、色重色輕,都可以自由裁量,甚至炒糊也是可能的,不想炒糊,就得用點心。掌控感和用心,都和管理理念相通。

第四個關鍵詞:服好務。家裡掌勺的人,雖然做菜有很大的權力,但是必須得考慮吃飯的同志們的需求、口味、意見。天天菜式不變,千篇一律,肯定滿足不了同志們的求新求異的心理需要,也不符合營養學的要求啊。所以要了解民意,了解需求,了解最前沿的養生理論,才能做好菜,服好務。從這個道理上講,治國者也應該從中受到啟發。

先說這四點吧~至於做事的分寸感,我覺得可以和火候相提並論。也屬於實操感吧~

老子用烹小鮮來闡發治大國的道理,我就覺得做菜就不是一件小事了。可以幫我悟很多的道理啊。

還是介紹今天的菜~

蒜泥茄子:茄子切成條,上鍋蒸10分鐘,蒸好後,加點鹽、加點醋、加點白糖、加點香菜,就可以了。

繽紛素菜:其實就是炒雜菜~把粉絲、胡蘿蔔絲、金針菇、豆芽焯水備用,圓白菜切絲,不焯水。炒鍋中,放油,蔥花薑絲熗鍋,加點十三香,加點蚝油,先炒圓白菜絲,加一勺糖,翻炒,再把焯過水的其他菜倒入鍋中,翻炒,加點鹽,加點香菜,加點醋,翻炒一下,出鍋。

翡翠珍珠菇:其實就是香菇油菜和鵪鶉蛋~ 香菇和油菜都先焯水。炒鍋中,放油,蒜片熗鍋,先放香菇,翻炒一下,再放小油菜,放幾個鵪鶉蛋,加點鹽。出鍋前放點醋。注意一下盛菜的順序,先盛出油菜,再盛香菇,最後盛鵪鶉蛋,就完成擺盤啦。

番茄魚柳:用的魚是超市裡冰凍的巴沙魚魚柳。先把魚柳寫成塊,用醋浸5分鐘,再把醋沖洗掉,再用鹽腌制10分鐘,再放點玉米澱粉。先用平底鍋,把魚塊煎一下,基本煎熟了。再用炒鍋,放油,蔥花薑絲熗鍋,把切好的西紅柿放入鍋中翻炒,少放點鹽,魚已經放過鹽了。在鍋中加點水,煎好的魚塊放入西紅柿中,蓋鍋蓋燜2分鐘,撒上香菜,撒點白鬍椒粉,出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奶牛太郎有話癆屬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