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能文能武的一代梟雄戰神,最後卻被一個戲子殺死了

能文能武的一代梟雄戰神,最後卻被一個戲子殺死了

李存勖自幼隨父征戰,英勇過人。父親死後,他秉承遺命,滅後梁,逐契丹,統一北方,建立後唐,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為他贏得了「戰神」的稱號。可建國之後,驍勇的戰神一變成為「超級票友」,每日和伶人同台唱戲,終因寵信伶人誤了國政,身死國滅,成為天下笑柄。

後唐庄宗李存勖小名叫亞子,據史書記載,他從小就勇猛過人,喜歡騎馬射箭,很受父親李克用的喜愛。當別的孩子還在無憂無慮地嬉戲時,11歲的李存勖就已經隨父出征了。打了勝仗之後,李存勖隨父親一起覲見唐昭宗。看到這個英氣逼人的少年,唐昭宗甚為欣賞,還令其上前,輕撫他的背說: 「此兒日後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才,比其父更為勇武!」正是因為唐昭宗的一句「此子可亞其父」,李存勖才得了「亞子」的小名。

據史書記載,李存勖稍習春秋,略通文史。比起其父李克用來說,李存勖在計謀方面還要略勝一籌。他自幼就跟隨父親征戰,經常能夠給父親出謀劃策。當時,佔據幽州的劉仁恭本來是李克用手下的將領,在李克用的扶持下才得以成為佔據幽州地區的軍閥。但是此人並不感恩,當李克用向他徵兵的時候,他竟然拒發一兵一卒。後來,劉仁恭也被朱溫圍困,他不得已只得厚著臉皮來向李克用借兵。李克用性格剛烈,對此等忘恩負義的叛徒恨不得殺之後快,自然不肯發兵。這時候,年輕的李存勖審時度勢,從大局出發,極力勸說父親要擱置個人恩怨,利用幽州的力量牽制朱溫,為自己的崛起謀求更多的時間。李克用冷靜下來,覺得兒子所說在理,便出兵解了幽州之圍,阻止了朱溫吞併幽州、擴張勢力的野心。

開平二年(908)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繼承了晉王之位。在李克用病重期間,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寧曾經企圖篡位,所以,李存勖一辦完喪事,就設計捕殺了叔父李克寧,可見其行事手段之凌厲。當時,朱溫已經滅了唐朝,自立為帝,國號梁,改元開平。為了統一全國,朱溫趁李克用病死的機會發兵進攻潞州(山西上黨)。但是李存勖絲毫沒有因為居喪而亂了陣腳,他知道潞州是河東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唇亡齒寒。於是,他便親率大軍,從晉陽出發,直取上黨,乘大霧突襲圍潞州的梁軍,結果大獲全勝。這一戰使得李存勖名聲大噪,連本來依附後梁的軍閥王容和王處直都開始動搖信心,竟然與李存勖結成了反梁的聯盟。

據《資治通鑒》記載,朱溫得知消息後大驚,說:「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

潞州一戰,新晉王李存勖揚名立萬,軍隊的士氣也大漲。李存勖乘勢以「光復唐朝」為口號,發兵討伐後梁。雙方在柏鄉又展開了一場血戰。在這次戰役之中,梁軍有王景仁率領的禁軍和魏博兵八萬之多,而晉軍只有周德威率領的3000騎兵和鎮州、定州的軍隊,實力相差懸殊。而且梁軍守柏鄉、以逸待勞,而晉軍則長途奔襲,自然疲憊。所以,此戰必須以計謀巧勝。李存勖採用周德威建議,沒有貿然攻城,而是用計引誘梁兵出城,然後聚而殲之,並且故作不敵,自動後退。梁軍主將王景仁本來就自恃兵力戰備優勢而輕敵,一見晉軍後退,馬上發動全部軍隊出城追趕逃兵。結果正中了李存勖的計策,梁軍大敗,八萬餘人死傷殆盡。這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之戰,使得梁軍喪失了對河北的控制權,沉重地打擊了梁軍的氣勢,也為晉國的崛起謀求了寶貴的時間。

柏鄉之役之後,晉軍的隊伍成為了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時間讓後梁君臣聞風喪膽。但是戰神李存勖並沒有自信心膨脹,發動更大規模的戰役,而是息兵行賞,休養生息。這一段難得的停戰時期內,李存勖抓住機遇鼓勵生產,整頓吏治,寬刑減賦,使得河東經濟獲得了迅速發展,為接下來的戰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待到時機成熟,李存勖拿出了父親臨死前交給自己的三支箭。那三支箭象徵著父親的三樁遺命,一是討伐劉仁恭,攻克幽州(北京一帶);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三是消滅世敵朱全忠(朱溫)。據史書記載,李存勖每逢出征都要將供奉在太廟裡的三支箭取出來,隨身攜帶,以鞭策自己。這次和之前不一樣,河東的勢力已經大異於前,可以與朱溫一決勝負了。

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縣)大敗了朱全忠親自統率的50萬大軍。接著,攻破燕地,將劉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後,他又大破契丹兵,將耶律阿保機趕回北方。經過十多年的交戰,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親遺命,於923年攻滅後梁,統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為唐,不久遷都洛陽,年號「同光」,史稱後唐。

父親的遺命已經完成,北方已經統一,後唐政權已經建立,作為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的確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在常年對後梁的征戰中,李存勖卓越的軍事才能讓他贏得了當之無愧的「戰神」稱號。在李存勖看來,他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已經圓滿地完成了,征戰半生的戰神也該休息休息,享受一下當皇帝的快樂了。

李存勖的愛好不多,他雖然略通經史,但不善於吟詩作畫,對馬球、賭博等行當也不感興趣,可他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聽戲、唱戲。據史書記載,五歲的李存勖有一次隨父親去打獵,回來的路上聽伶人演唱《百年歌》,聲調甚為凄苦蒼涼,聽得隨行的人都很鬱悶,他卻聽得很陶醉,似乎有所心得。可見李存勖從小就對音樂很敏感,長大之後經過學習和研究,對音律甚為通曉,而且他不但會聽,還能親自登台表演。

李存勖建立後唐之後,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唱戲中去,還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李天下」。他經常面塗粉墨,穿上戲裝,和優伶們同台演出。有一次,他上台演戲,自報家門喊了兩聲「李天下」,台下一個伶人立刻衝上去扇了他兩個耳光,周圍人都嚇傻了。李存勖也被打愣了,問那個伶人為何要打自己,那個伶人也有些小聰明,不但不謝罪,反而振振有理地說: 「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兩聲,還有一人是誰呢?」李存勖一聽,倒也算是有理,反而賞賜了那個伶人。

伶人掌摑皇帝反而受到賞賜,這種荒唐事前所未有,可見當時李存勖對於伶人已經寵溺到何種地步。當時的伶人地位極高,不僅可以隨意出入宮廷,和皇帝不分尊卑地打打鬧鬧,甚至還有些恃寵而驕,侮辱戲弄大臣。而一班朝臣卻是敢怒而不敢言,甚至為了升官發財還要去巴結討好皇帝身邊受寵的伶人。

據史書記載,李存勖還僱用伶人做自己的眼線,到處刺探大臣們的言行,弄得朝野人心惶惶。他還肆意將自己寵愛的伶人封為刺史,完全置有才之士於不顧。皇帝昏庸無道,自然招致朝野上下的不滿,矛盾正在不斷激化,而醉心梨園的李存勖卻似乎全然不知。

李存勖在建立後唐的過程中屢立奇功,領導有方,深受將十們擁戴,大家都尊他為「戰神」。可是眾人沒有料到,這位戎馬半生的大將軍,竟然變成了一個扭捏作態的戲子,每天不理朝政,就知道登台唱戲,完全不顧皇帝的身份和尊嚴,甚至縱容一群無知淺薄的戲子戲弄朝臣,讓眾人失望至極。

同光四年(926),李存勖竟然聽信宦官伶人的挑撥,冤殺了大將郭崇韜。這一舉動震驚朝野,立刻將積蓄已久的怨憤升到極點。為了替冤死的將軍討回公道,另一名大將李嗣源率領重兵開進汴京,準備自立為帝,討伐這個無道昏君李存勖。李存勖聽到消息之後大驚,可是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了,情急之下,他只得拿出內府的金帛收買人心。可是將士們早已對他失望,眼看大勢已去,他還試圖御駕親征,做垂死掙扎。結果,沒想到他還沒有來得及戰死沙場,就被身邊的伶人郭從謙發動兵變殺死了。這真是莫大的諷刺,李存勖那麼寵幸伶人,沒想到卻身死伶人之手,淪為天下的笑柄。當李嗣源攻人洛陽之後,李存勖的屍骨已經被投入大火中焚燒,只剩一些零星屍骨,最後葬於雍陵。可憐一代梟雄,竟然落得如此死法,真是令人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樂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改過名字的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TAG:樂樂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