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失敗不可怕,不知為何失敗才可怕

失敗不可怕,不知為何失敗才可怕

原標題:失敗不可怕,不知為何失敗才可怕



職場里常有新手犯這樣的嘀咕:「這個項目我明明已經做了詳細的調研了,前期也進行得非常順利,為什麼到後期就很難推進了呢?」「雖然老闆叫我分析失敗原因,但項目本身也沒什麼問題呀。」


殊不知很多時候,一個項目是否能順利,一件事是否能成功,注意力只放在項目或事情本身是看不出個所以然的。必須把它置於整體大環境中,才能從根本上趨利避害。


有這麼一則歷史典故,說是秦昭襄王聽聞趙惠文王有一塊和氏璧,異常珍貴,於是便向趙惠文王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臣們商量不下,不給怕秦王生氣,給了又怕秦王反悔不給城池。此時藺相如主動出言,請求出使秦國。之後面對秦昭襄王,藺相如不辱使命,幾番鬥智斗勇下來,帶著那塊稀世美玉完璧歸趙。


這個充分展現了藺相如智勇雙全的典故之後,接下來的歷史發展則是:「完璧歸趙」事件結束後,秦國彷彿得到了什麼許可一般,此後的每一年都攻打一次趙國,連著打了三年,每一次都以秦國完勝告終,三次戰爭的規模都不算大,每次基本都是,攻下趙國一、兩座城池,斬首兩三萬人。這個損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足夠讓趙國「肉疼」上一陣子了。


熟悉這段歷史的人該有疑問了,秦國為什麼如此「折磨」趙國呢?明明當時秦南邊的楚國軍事實力更弱,秦國為何不先集中兵力對付楚國呢?


這便是「完璧歸趙」典故中一直都被忽視的深層含義了,看似是秦王無理取鬧,實則放到戰國時代的大環境下看,這是秦國一次非常有效的戰略試探,也是趙國一次非常典型的外交失敗案例。



首先,秦王這個請求是很反常的。


戰國中期,連續300多年的亂世讓當時各諸侯國的思維都是成熟且務實的,在一個稍不留神就可能國破家亡的大環境下,秦昭襄王怎麼可能頭腦一熱,用十五座實打實的城池換一塊毫無用處的石頭呢?稍微細想一下便知,這其中有古怪。


在當時,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和張儀連橫伐交,在秦昭襄王這一代已經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能夠給秦國製造麻煩的,只有楚國和趙國,我們之前提到,楚國軍事勢力更弱,本著「柿子先撿軟的捏」的原則,秦王自然明白應該先打楚國。但開戰前肯定要先穩住趙國,否則一旦形成南北兩線作戰的局面,即便是對秦國這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秦昭襄王於是才要試探一下趙國的態度,提出了城池換美玉這種荒唐的請求。


秦昭襄王心裡想的是,城池關乎國計民生,而美玉再稀罕也不過是件玩物,我提出如此荒唐的請求你要是都能滿足我,那你就是真的畏懼我。


從博弈理論來考慮,當時趙國居於秦國之後的次強位置,自保有餘,但又無力主動改變戰國時代的戰略格局,最好的狀態其實就是維持現狀,等著有朝一日,秦國內部出現某些問題,屆時再藉機翻盤。

所以面對秦王的試探,趙國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一口回絕,這樣秦國反而摸不透趙國的底牌。摸不透,自然就不敢輕舉妄動,那麼就只能繼續維持現狀,這恰恰是最有利於趙國的。但偏偏趙國君臣的眼界都太窄,討論來討論去,注意力都在和氏璧上,根本沒人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到此,之後故事再精彩也都失去了意義,秦昭襄王的戰略試探目標已經達成。所以秦國才在「完璧歸趙」之後連續三年零敲碎打地震懾趙國,到了第四年,秦昭襄王感覺火候差不多了,於是跟趙王在韓國的澠池會盟,簽訂了停戰協議,這時秦國的戰略目標已經全部達成。不久之後,秦國終於舉兵伐楚,再無後顧之憂。再後來,因為楚國被秦國打的一蹶不振,幾年以後,秦國在針對趙國的「長平之戰」中同樣也沒有後顧之憂,集中全力,一舉使昔日這個最大的潛在威脅再無反擊之力。



其次,藺相如其實也並沒有後世評說中那樣完美。


歷史上關於藺相如的記載不多,為後人熟知的更只有「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這兩件事。即使是「完璧歸趙」,藺相如他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秦國真正的意圖,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人,而且在攜和氏璧面見秦王的時候,藺相如還犯了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


《史記》中記載,藺相如當時怒斥秦王不守信用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和氏璧,天下共傳之寶也,趙王恐,不得不獻。」要知道,這可是國家之間的外交場合,一句「趙王恐」,藺相如等於明明白白告訴秦王,我們趙王怕你。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尊嚴的問題,而是相當於是在談判中直接泄露了自己的底牌,其後果就是讓秦國進一步坐實了對趙國的戰略預判。


從藺相如這個人的身上,還可以分析出更多的深意。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並不是老闆們看不到手下人的能力,而是在某些特定環境下,能力未必是老闆最看重的東西。藺相如看似能力一般,趙惠文王卻格外器重他,一路茁拔他到上卿的位置,原因很簡單,藺相如出身寒門,又是火箭式提拔,除了趙王,他沒有可以依附的人,所以忠誠度高。


要知道,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裡,趙惠文王其實一直是有名無實的傀儡君王,活在權臣的陰影里,他手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人」,必須要有一個既無根基又絕對忠誠的人來輔佐自己,以此制衡百官,藺相如恰恰就是最佳人選。


現代職場亦是如此,才能固然重要,但當老闆位子還沒坐穩的情況下,老闆們更加看重忠誠度。我們無法從道義角度評判這個問題,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應對。比如當你作為某個項目的具體執行者時,一旦發現老闆可能信心不足或有所動搖,適當收斂恃才傲物,對自己是有益無害的。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你能夠對整體大環境有明確的判斷,要時刻注意培養自己的大格局和寬廣眼界,在培養過程中,歷史其實是很好的載體,不僅僅是說故事,通過歷史,我們能夠得到很多東西,包括「思維格局」的改變。

已經在掌閱上線並完結的《聽秦漢史 提升思維格局36講》音頻課程是百萬級暢銷書作家王偉老師精心為掌閱用戶準備的知識盛宴,以大歷史觀為維,以戰略思維視角為經,旁徵博引、類比推證、輕鬆幽默地呈現出秦漢那段遙遠的歷史。



主講人:王偉


王偉,秦漢史學者,暢銷書作家、資深時評人。代表作《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系列、《用地圖看懂世界格局》、《看懂中國格局的第一本書:從諸侯到帝國》等作品暢銷百萬冊。


內容大綱


基礎篇


1.大禹治水:如何掌握實質性權利


2.武王伐紂:能力並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3.吳起變法:個人主張正確,無法保證集體成功


4.秦聯四國伐齊:成大事者,不拘細小得失

進階篇


5.商鞅個人成長史:牛人為什麼那麼牛


6.商鞅變法之用人策略:職場上如何佛心鬼手?


7.商鞅變法之舉措布局:改革是把雙刃劍


8.商鞅變法之統治分離:外行如何領導內行?


9.黃老之術:西漢王朝「不折騰」的智慧


10.李信伐楚:遇到一個有擔當的老闆是什麼體驗?


11.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當老闆,獨斷專行是大忌


12.保守派VS改革派:高明的破壞者一定最了解遊戲規則


13.焚書坑儒:一味迴避矛盾只會導致兩敗俱傷

14.完璧歸趙:你的眼界,決定了你的格局和成敗


15.紙上談兵:決策失誤,是創業最大的敗因


16.屈原投江:職場十有八九不如意?是你自我認知出了問題


17.西楚霸王項羽(上):天時地利人和,也是一種運氣


18.西楚霸王項羽(中):如何正確處理利益、權利和責任三者關係?


19.西楚霸王項羽(下):業務能力強的人,不一定適合當管理層


20.項羽失敗的起點:畸形人脈圈如何葬送了一代霸王?


21.韓非戰略間諜潛入秦:鬥爭背後的「陰謀」與「陽謀」


級篇


22.解析秦法(上):「下智之人謀事,上智之人謀人,睿智之人立法。」

23.解析秦法(下):強者邏輯是「精於取捨」


24.「秦政不得頌揚」:看商鞅如何杜絕高級黑


25.呂不韋和他的《呂氏春秋》: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基本盤?


26.秦始皇登基維穩:如何制衡那些議價權越來越高的人?


27.秦相王綰力主恢復分封制:員工如何增加手裡議價權?


28.秦相李斯發跡「三步走」:你的人生定位在哪裡?


29.李斯與他的「米倉之鼠」哲學:政治資源決定你能走多遠


30.守正、積勢、待時:玩轉人脈的丞相李斯為何難以善終?


31.大將軍韓信花樣作死(上):論提高自身議價權的錯誤姿勢


32.大將軍韓信花樣作死(下):心態差,事必敗

33.漢高祖劉邦人生逆襲之路:格局決定你的命運


34.蕭何擇木而棲:如何為自己「培養」一位老闆?


35.賢者居其位,能者在其職:用一個好人?還是用一個有能力的人?


36.尾聲:領悟殘酷職場中的歷史智慧


適合誰聽


1、初入職場,對職場定位和個人發展感到迷茫的新人;


2、想要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改變思維格局的普通白領;


3、工作經驗豐富,追求職場深層次發展的中層管理者;


4、愛好秦漢歷史,喜歡趣味品史的人


你將獲得

1、面對繁多可能性的快速決斷力;


2、提升個人格局的最強競爭力;


3、處理職場變幻乃至企業發展的全新眼界;


4、解讀秦漢歷史的全新角度。

喜歡的話,動動小手給小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閱讀書 的精彩文章:

聽鬼故事長大的她年均收入超百萬,看動畫片長大的你現在在幹什麼?

TAG:掌閱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