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熒屏科技類節目密集播出漸成熱點

熒屏科技類節目密集播出漸成熱點

原標題:神秘不再神 高冷不再冷

央視的《我愛發明》《機智過人》、東方衛視的《少年愛迪生》、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浙江衛視的《鐵甲雄心》、深圳衛視的《極客智造》、山東衛視的《奇蹟時刻》……近來,一向被人們視為神秘、高冷的科技類節目密集登台,與文化類節目一樣,漸漸成為了熒屏熱點。

吸引全球精英

熒屏科技類節目的興起,主要得益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去娛樂化」的政策導向。

上海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熒屏科技類節目自然不該缺位。繼去年的科普節目《未來說》彙集八大名校學生聚焦科學之後,今年的《少年愛迪生》更是吸引了3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位懷著科學夢想的少年踴躍報名,其中不乏發明小達人,美國華裔少年饒帥利用美國國立癌症資料庫加上計算機技術開發出「預測」肺癌患者診療手段和生存率的「智能醫生」;澳大利亞10歲華裔少年尤馬作為全球最小的手機APP開發者,已開發製作了六款APP;山西少年王文鶴去年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得金獎,這次帶來了他設計的人體外骨骼系統……

央視正在播出的《極客出發2》吸引了來自全球24所頂級名校的挑戰者,其中不乏哈佛、麻省理工、清華、復旦、耶魯、斯坦福等校的高才生。他們把無人車、人臉識別、隱身衣、腦控等真實產品、科創項目介紹給觀眾,讓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觀眾大開眼界

《未來架構師》《我是未來》《機智過人》《加油!向未來》《極客智造》《奇幻科學城》《機器人爭霸》等節目紛至沓來,科技+演講、科技+懸念、科技+實驗、科技+造星、科技+教育……「科技+」正在成為電視節目不斷創新的富礦,僅央視科教頻道今年就將推出《解碼科技史》《創新一線》《飛向火星》《智能中國》《科學總動員》5檔科技類創新節目。

央視近日開播的6集紀錄片《創新中國》是世界上首部利用人工智慧模擬人聲完成配音的電視節目,該節目用高科技「復活」了四年前病逝的配音名家李易的聲音,讓他「繼續」解說紀錄片。《我是未來》則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已滅絕的猛獁象走上了舞台。能歌善舞的機器人、能聽懂人類語言的各種電器、能幫助人類「再次行走」的腦機介面設備……通過熒屏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讓觀眾大開眼界。

介紹最新成果

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推出了最酷炫的科技成果,深圳衛視的《極客智造》展示了不同時代的科學進展。剛在央視落幕的科學節目《機智過人》更為亮眼,它以「人機比拼」形式,介紹了人工智慧的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包括人臉識別、聲紋模擬、機械臂、無人機、步態識別等。NBA球星林書豪和通過識別系統利用感測器控制的機械臂,誰是投籃命中率更高的「三分王」?裝了「大腦」的無人機,能否躲過世界冠軍鮑春來的大力扣殺?節目藉助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隊」的人才智庫組建了「科學智囊團」,以「最強人類」來對決頂尖人工智慧科技成果,觀眾看後大呼「精彩」。

熱播的科學節目還顯示出了國際范兒,不少節目請來了世界科學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如《我是未來》請來了「無人機教父」拉菲羅·安德烈;《未來架構師》請來了《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圖靈獎目前唯一的華人獲獎者姚期智教授加盟了《機智過人》的「機智見證團」,該節目還出現在紐約時報廣場最具標誌性的大屏幕上……這些科學類節目在國外社交網站上引發了強烈關注,一期節目相關視頻播放量往往破百萬。

記者手記:仰望星空

唯恐拖收視率的後腿,小眾而高冷的科學類節目熒屏一向很少觸及。《少年愛迪生》製片人王寧認為,只要能找准社會熱點,科學類節目也能變成「剛需」。《少年愛迪生》關注教育問題,收視就不錯。《我是未來》總策劃楊暉說,科技類節目留給製作團隊的空間很大,永遠不用擔心找不到選題。

千萬不可低估廣大受眾的文化、科技興趣,近年來文化、科技類節目漸成熱點,足以證明這一點。科學節目漸熱有不少原因:國家對科技的扶持,熒屏對「泛娛樂化」的抑制,人們對新科技的濃厚興趣。更重要的是,一些科學節目還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這更讓人充滿好奇心和敬畏感。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開不開車都要注意!男子給渣土車補胎時,被炸飛身亡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