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轟然而至,影視行業是否也將面臨機進人退的大結局?

人工智慧轟然而至,影視行業是否也將面臨機進人退的大結局?

傳媒大眼導讀

人工智慧替代普通勞動力的這場大變革,不僅發生在傳統製造業,如今也早已進入智力密集性的創作領域,比如先影視行業之前的傳媒業,就正在發生一場摧毀式的創新性革命。

作者:文心

來源:傳媒大眼影視測評組

1月18日,世界首部由人工智慧配音的大型紀錄片《創新中國》首映式暨「創新引領中國」媒體行動在京舉行。作為央視紀錄頻道在2018年的開山之作,這是人聲合成技術首次運用到紀錄片配音領域的一次全新嘗試。

之所以會有這一極具創新精神的大膽嘗試,源於有著「紀錄片國聲」之稱的李易曾於2011年開始為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開播「獻聲」,其聲音已經成為紀錄頻道成立初期的美好回憶。2013年,李易罹患急性白血病去世,紀錄片導演們特別是《創新中國》的總導演史岩十分懷念李易老師,所以通過與科技人員的協作,再現了李易的人聲。發布會現場,李瑞英、朱軍、沙桐、鄒悅等央視「國臉」悉數到場,聆聽這位配音大師的「重生」。

作為一部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紀錄片,《創新中國》對於人工智慧的這次「創新」型運用,也讓人們再一次將焦點集中在近些年來發展迅速的人工智慧科技上。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隨著人工智慧AlphaGo以3:0擊敗柯潔,並宣布再不踏足圍棋界,這場歷時數年的人機大戰終於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在此前的2016年,《科學》雜誌甚至大膽做出預測,截至2045年,全球將有50%的工作崗位由人工智慧替代,在中國這個數據將高達77%。

事實上,人工智慧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勢,重新定義了很多行業規則,也重塑了很多行業結構。作為與科技息息相關的影視行業,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和改變,很多環節都已出現人工智慧的身影。

運用智能分發和內容監測功能

人工智慧對創作領域的滲透已成為顯性趨勢

毫無疑問,2017年是人工智慧電視全面爆發的一年。傳統品牌創維、海信、長虹、康佳以及互聯網電視品牌酷開、小米、暴風、微鯨等,都推出了各自的人工智慧電視。人工智慧電視具備了「認知」層面的進化,有自適性、自學習、自成長的特性,能夠學慣用戶使用及搜索習慣,並實現更精準的語音操控及互動。

人工智慧替代普通勞動力的這場大變革,不僅發生在傳統製造業,如今也早已進入智力密集性的創作領域,比如先影視行業之前的傳媒業,就正在發生一場摧毀式的創新性革命。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會催生出諸如受眾分析員、參與編輯、應用技術創新引領員、社交媒體和社區編輯、社會發現總監、移動項目經理、消費體驗總監、直播編輯、創新實驗室主任、虛擬現實編輯和拼接員等新工種,引領世界踏入一個全新的智媒體時代。

2015年9月10日,騰訊財經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Dream Writer,就作為主筆發布了首篇新聞《8月CPI同比上漲2.0%創12個月新高》。2016年2月18日,搜狐智能股市播報系統「智能報盤」利用人工智慧的自動跟蹤技術,及時捕捉股市動態,自動化生成並發布資訊。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地震後的18分鐘,中國地震台網機器人僅用25秒就寫出了540字並配發4張圖片的新聞稿。內容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熱力人口、周邊縣區、歷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8大項。25秒完成發稿,這對於人類而言無疑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隨著人工智慧在傳媒領域內的全面滲透,除了深度的調查報道和特稿以外,傳統的消息寫作很可能將會不再需要記者的介入。

2015年,《紐約時報》數字部門研發的對文章進行針對性推送的機器人Blossomblot誕生。騰訊的天天快報,通過智能計算用戶的興趣,將各個埠的內容通過演算法精確推送。

Facebook在2017年開始使用一套人工智慧系統來監測FacebookLive和Messenger中的不良信息,以幫助用戶防止自殺。2016年騰訊推出國內首個接入400多個APP、超過4億對用戶數據基於移動瀏覽行為的數據分析工具——騰訊瀏覽指數。

從擔綱聲音創作到編寫劇本小說

人工智慧正在讓「人」的存在感漸漸消失

正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樣,一旦人工智慧被運用到聲音創作領域,類似《創新中國》這樣以科技合成的方式再現某一位經典配音大師的成功案例,將會層出不窮。

在現階段,人工智慧已經開始在電台創作領域嘗試完成更多工作——對主持人的聲音進行精準的市場需求分析,在智能車控系統上增添其個性化的聲音,再以細分式推送完成分發,對不同受眾的主持人節目安排也將更有針對性;利用人工智慧對音頻關鍵字的搜索,快速拆條剪輯,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人工智慧虛擬主持人可以與節目互動,提高體驗性和及時性;利用大數據功能,為聽眾即時提供大數據新聞。

隨著技術上的不斷完善和創新,人工智慧還在進一步擴張其使用領域,包括在勞動力密集型的影視內容生產領域,也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下,開始走向智能化。

2016年,一個名為Benjamin的遞歸神經網路人工智慧就寫了一段9分鐘的科幻短片,並參加了倫敦科幻電影節的48小時短片製作挑戰賽。它的製作者Oscar Sharp本身就是一位電影人,正是在他和來自紐約大學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者RossGoodwin的合作下,Benjamin被輸入了包括《超時空聖戰》《捉鬼敢死隊》《星際穿越》《第五元素》在內的幾十個科幻電影劇本及經典影片,在完成劇本後又在短短兩天內拍攝出了這部科幻短片。

201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也推出了一款人工智慧系統「雪萊」,以深度學習法為基礎,通過掃描和閱讀論壇網站Reddit,收集並學習如何寫鬼故事,還可以和網友合作創作。人工智慧公司BotnikStudios利用AI技術為《哈利·波特》續寫了三頁新故事,製作了「預言鍵盤」演算法並創作題為《哈利·波特與看起來像一大坨灰燼的肖像》的小說,其中的情節絕對稱得上腦洞大開。

在國內,一些頭部視頻平台也開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對影視劇的題材、故事結構、人物關係等進行分析、編輯,以便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獲得差異性的競爭優勢。

除了一鍵完成2D轉3D

人工智慧還未來還將在打造爆款內容上發揮更大潛力

2017年,聚力維度研發的人工智慧立體設計師「崢嶸」,在「三維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崢嶸」徹底捨棄了百人製作團隊和雙機拍攝的老舊模式,自動將2D影視內容轉換為影院級3D內容,並可同步將所有2D電視頻道中的2D內容轉為3D內容,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3D頻道。

近年來國內的幾大視頻平台也頻頻依靠人工智慧打造出一系列爆款綜藝、網劇等產品。正是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創作、生產、客服、標註、變現、播放、分發等七大方面的充分應用,視頻網站可以對用戶的喜好和收看習慣都有了堪稱精確的大數據支撐,這對於爆款內容的製作無疑起到了「軍師」的作用。

除此之外,人工智慧對電影票房的預測甚至可以做到提前半年方差準確率高達77%,電視劇流量預測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方差準確率均高達88%。對於票房的準確預測,足以為預判採購行為及價格合理度提供必要的參考意見,甚至可以直接干預到是否完成採購的最終決定。

2016年,日本微軟公司開發出的可進行網路交流的人工智慧「Rinna」,以其女高中生的形象出演了富士電視台的系列電視劇《世界奇妙物語 "16秋季特別篇》。

2017年美國迪士尼也宣布,未來將在迪士尼主題公園裡推出可以與遊客互動的卡通形象的機器人,使之成為現實場景中的演員。

更值得一提的是,沙烏地阿拉伯在2017年10月授予美國公司生產的女機器人「索菲亞」以正式公民身份。這也是人工智慧首次獲得公民身份,不僅時尚界請她去拍封面,參加吉米的脫口秀節目,甚至還跑到了王力宏的MV里和這位全能歌手秀恩愛。

儘管現在還不能斷言人工智慧對影視行業的滲透將會帶來機進人退的最終結果,但是其趨勢化的改變卻在當下的每一天都在發生。這場新型的人機大戰究竟結果如何,恐怕真的沒有哪個人敢於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眼 的精彩文章:

2018最全片單出爐 視頻網站VS影視公司誰會是贏家?

TAG:傳媒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