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高水長:中國美術學院吳山明教授

山高水長:中國美術學院吳山明教授

近期,

【導師風采】欄目隆重回歸!

我們將繼續展示我大國美碩導、博導們的風采,

敬請關注!

今天,掌聲有請吳山明教授!

吳山明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藝研院博士生導師

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藝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浙江省國際美術交流協會會長

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長

杭州市政府文化顧問

西泠書畫院院長

浙江開明畫院院長

「個人簡介」

吳山明 1941年11月出生浙江浦江縣前吳村,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與國畫院副院長。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長,浙江省國際美術交流協會會長,杭州市文聯名譽主席,杭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開明畫院院長,文化部文化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政府參事,杭州市政府文化顧問。

1950年代後期江蘇常州戚墅堰機車廠採風(附中畢業班)

1959年夏中國(原浙江)美院附中畢業留影

1960年代井岡山採風歸來

1964年與潘老等先生合影,前排左起劉葦、費以復、肖峰、高培明、潘天壽、黎冰鴻、總務處長、鄭思同、王德威,後排左起盧坤峰、張桂銘、周毛金、吳山明、張錦標、倪紹勇、李紹然、呂丁、金光渝、張亦浩、金正惠、徐友生、畢彰、楊象憲、蘇春生

1964年左起王乃辰、周昌谷、張品超、吳山明、蔣文兵攝於黃岩

1968年新婚後合影

1970年代末在美院老宿舍

1970年代中期在延邊寫生

1980年代,左起1、童中燾,2、杭州市政府接待處某領導,3、李震堅,4、吳山明,5、吳永良

1980年代初在甘南寫生

1980年代初在教學樓門口合影,前排左起郭楨、王慶明、吳山明、宋忠元、李震堅、王德威、顧生岳、方增先、吳永良,後排左起4為袁軍、7為盛元富、11為谷文達、12為吳憲生、12為馮遠

1980年代去藏區採風寫生,在帳篷里留影

1980年代西部寫生

1980年代與陸抑非先生在一起

1980年代與沙孟海先生在一起

1980年代與舒傳熹老師一起作畫

1980年代在課堂教學

1986年與陸儼少先生香港開畫展

1997年中國美術館個展時學術討論會

1997年中國美術館個展時與盧沉、唐勇力合影

2002年全國政協舉辦浙江十畫家進京展

2007年在唐卡之鄉日貢觀摩

2007年在唐卡之鄉日貢觀摩考察

2009年創作國家重點題材《遵義之春》

早期著作與手稿

《 吳山明意筆線描人物畫集》 吳山明著,西泠印社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

《 意筆人物畫》吳山明著,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

《毛筆速寫與技法》吳山明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

《美術叢刊》第15期,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美術叢刊》第15期p102,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美術叢刊》第15期p103,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美術叢刊》第15期p104,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速寫畫法》浙江美術學院繪畫教材編寫組吳山明、鄭朝執筆,浙江人民出版社1977年7月第一版

《吳山明國畫人物選》吳山明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

《吳山明畫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7月第一版

《吳山明水墨人物速寫》吳山明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一版

《浙江人物畫選》封面,西泠印社1986年7月第一版

《浙江人物畫選》內頁,西泠印社1986年7月第一版

吳山明畫語錄手稿1-4

個人作品

《蘇比依》46x35cm,1975

《陳毅同志像》75x90cm,1977

《傣家女》68x56cm,1978

《漆綠》57x41cm,1978

《傣家詩人》82x70cm,1978

《姑娘》(下鄉示範)70x41cm,1978

《湘西老農》68x65cm,1980

《百草園》128x62cm,1981

《小學生》89x60cm,1981

《吳昌碩先生》68x51cm,1983

《強巴》68x55cm,1986

《蔡元培先生》125x125cm,1991

《西泠秋韻》188x94.5cm,1993

《草原無垠》中國畫·Chinese Painting 99x95cm,1994

《初雪》中國畫·Chinese Painting 97x96cm,1994

《格桑花》中國畫·Chinese Painting 109x68cm,1995

《造化為師》188x94.5cm,1996

《天山老人》35x35cm,2009

《黃賓虹》124cm x 124cm,2013

《辜鴻銘》124cm x 124cm,2013

《胡適》124cm x 124cm,2013

《康有為》124cm x 124cm,2013

《梁漱溟》124cm x 124cm,2013

《林風眠》124cm x 124cm,2013

《馬一浮》124cm x 124cm,2013

《王國維》124cm x 124cm,2013

《大學生》138x69cm,2013

《道法自然》125x125cm,2014

《武林夢尋-江干纖聲》直徑43cm,2014

《武林夢尋-理公塔》直徑43cm,2014

《武林夢尋-六和濤聲》直徑43cm,2014

《武林夢尋-錢王祠》直徑43cm,2014

《天籟一》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天籟二》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天籟三》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紅了櫻桃》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春華秋實》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白黑之韻》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雁歸》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秋水池塘》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青稞飄香》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徐志摩》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雪蓮一》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雪蓮二》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初春草原》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豐年》青花瓷板,60cm x 60cm,2015

《小活佛》42cm x 42cm,2017

《高原丫頭》42cm x 42cm,2017

《草原小學生》42cm x 42cm,2017

《太行齊王寨之秋》52cm x 38cm,2017

《太行晨韻》52cm x 38cm,2017

《大美太行》52cm x 38cm,2017

《翔魚》28cm x 60cm,2017

《金龍魚》28cm x 60cm,2017

《海魚》28cm x 60cm,2017

藝者杖藜行歌

許江

吳山明先生是中國浙派人物畫的新一代領軍者。他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入中國美院附中,曆本科,度「文革」,促改革,樹高峰,五十載的教學生涯,始終沒有離開美院。美院之於他,是家園,又是事業;是出身,又是歸屬。從身形活躍的浙中才俊,變為鶴髮童顏的名師大家,山明先生幾乎是一類成功的榜樣,一種院校成長的典型。其間折射出美院育才的模式與力量,也標示著中國藝術的某類歷練成長、自覺塑造的求索路徑。

繪畫之事,外寫物象,內蘊胸壑。中國繪畫因此而自成體系,精神上成就歷史峰壑。近代以來,西畫之學傳入中國,現代學院已成繪畫傳習之所,素描之法的觀察方法、表現內涵均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傳統的繪畫,尤其人物畫,對造型的研究、對筆墨的研究、對時代生活生機的研究,極大地推進了中國人物畫的創作。浙派人物畫正是這一歷史性浪潮的生動激流。浙派人物畫的特點在於既堅守寫生造型,又尋求筆墨表現的突破;既要捕捉真實人物的生動,又要謀求筆墨靈動、傳神表情的詩性;既要讓繪畫注萬家憂樂、洗百姓心目,又矢志潛心地營造繪事的人性高度與獨特風貌。

我無數次回溯這段文化史,力求深入創造者們的胸壑中去體悟那活潑潑的獨特之性的時候,剖去諸多雜糅的枝蔓,最令我感懷的是那雙手,那雙巧奪天工之手。山明先生的繪畫,筆,變幻跳匿,淋漓洒脫;墨,機趣天然,蒼潤華滋。方家總括為中鋒筆痕加宿墨滲化。山明先生作畫,始終並行兩條線索。一條是筆意的追蹤。人物畫之難在於人物的佳好,總存一體的關係,其靈神畢現卻又只在一瞬。一筆落下,既要成形,攝得人物之貌,又要聚墨,凝出墨色本身的氣象。用筆講骨法、講氣骨,用墨講韻味、講環生。如此筆形與墨象,氣骨與韻味,環環相蘊,層層生髮。高手用筆無一定之規,所謂胸有成竹,不是心中已有固定在先的圖像,而是「胸懷渭川千畝,氣壓十萬丈夫」,而是瞭然生活、熟悉人物的洞觀和隨機生髮的覺察。這種筆墨生髮的隨機性,既要有動若脫兔的敏捷,又要含運筆起承轉合的默契,山明先生的一桿筆點畫布局,彼此呼喚,苦覓生機,彷彿深山孤行,心中總有萬般糾結,恨不能有萬千靈心慧眼,盼只盼筆意赫然洞開,一旦靈暈驟至,便成妙合形趣,生機卓然。如此寫意,猶如精神飛翔,形骸虛離,一顆心總在筆鋒使轉的核心處,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山明先生作畫的另一條線索是墨韻之淳化。山明先生的宿墨出神入化,肌理凝厚,滲化天然。要實現這番宿墨墨趣,先要簡筆提煉,這種簡筆並不是一般的減法,而是能將人物作整體相看,並常凝成一組一團,相襯出一眸一息的顧盼流連,一舉一掌的執重滄桑。山明先生曾說:「經歷了『山花燦爛』,方知『骨法用筆』內涵」,正是這個道理。提煉的同時,又當殘墨試錯,宿墨實則上就是殘墨、廢墨的復活。復活之妙在於殘墨融入形意,活用隨機偶成的肌理,形成墨塊與走筆之間的生動轉換。那宿墨在這生動轉換中,在碑帖交織的用筆中,呈現澀重與華滋、蒼勁與溫潤的諸般相和之彩。那宿墨的墨韻常蘊一份光感,向陽舒笑,近風欹斜,含煙弄雨,頓開殘落。正是這種殘落,使得山明先生的繪畫似古實新,其方法似拙實巧。也正是這種殘落,讓山明先生筆下的人物湧現出一份質樸,一種凝重,雖淡墨飄飄,卻頗似黃賓虹先生的山水,凝結天地悠悠的深切關懷。

中國繪畫總體上有一種山水化的傾向。這並不是說將人物花鳥改向山水,而是指以山水的境界和方法來塑造人心,涵融藝行。山明先生正是將人物畫置於一種煙波望境之中,筆墨徜徉,凝成山水般的蒼潤意象。人物繪畫總囿於寫人物形貌之難,難得筆墨自主。今日諸多人物繪畫一方面克服古代人物畫結構不明、造型不精之弊,另一方面卻又沉迷於照相寫實,常以墨色狀模攝影的效果,深陷藝術遺神取貌之病。中國繪畫的神采之妙在於陶冶胸中造化,吐露筆端生活。所謂筆墨以天地為師,拜山水為供養。而天地山水,雖極盡變化,卻無非生機。得此生機,宇宙生活俱在手上,人物意態呼之欲出。寫人物形貌殊難,也必當靈動意寫,則不求工巧而自多妙處,不刻形貌而自足神趣。山明先生的畫正自有這般煙雲機趣。那墨塊如月影移壁,亦蒼亦潤。霏微迷漫,空洞沉冥,覆水如纊,橫山如練,一派煙波氤氳之象。那宿墨天然地沉鬱,力克華美穠麗之過。用筆呈現鏤金刻石的深度,卻絲毫不滯;敷染如若古錦舊壁,光暉愈見樸質。自來墨色淡而顯濃厚難,而山明先生的宿墨疊筆中,卻見山水風神,濃纖得中,愈淺淡,愈見絢爛,愈顯濃厚。

今日藝壇,寫意人物尤難。山明先生卻獨步寫意,盡成得筆墨煙雲之妙。那煙雲中,山明先生杖藜行歌,既是寫照,又是眾望。

2014年4月13日

--END--

責任編輯:湯汪艷

責任審核:陶非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會 的精彩文章:

窗外風景正好:中國美術學院任志忠老師

TAG: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