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成就大事的人,秘訣就在於這點

想成就大事的人,秘訣就在於這點

每天20分鐘,52期輕鬆學完《群書治要》

第四十五講 尊賢者王(下)

在任用賢才這個方面,能和魏文侯相媲美的就是趙簡子。《新序》上記載著趙簡子一個類似的故事。趙簡子走上一條狹長又彎曲的山路,群臣都下車光著膀子幫他推車,只有虎會不幫忙,自己扛著戟,還唱著歌,也不去推車。趙簡子看了就非常不高興,便說:「群臣都來幫助推車,而虎會你單單地扛著一個戟,還唱著歌,你身為人臣,而侮辱了君主,該當何罪呢?」

虎會回答說:「作為人臣的侮辱了他的君主,那罪過是死而又死。」那趙簡子就問了:「如何叫死而又死啊?」虎會說:「首先罪臣自己被處死,然後他的妻子兒女也受到牽連。這叫死而又死。君主您已經聽到了臣子侮辱君主的下場,您想聽一聽做人君的侮辱臣子的結果嗎?」趙簡子說:「那是什麼結果?」虎會說:「做君主的侮辱他的臣子,有智慧的人就不會為他出謀劃策,能言善辯的人就不為他出使其他的國家,勇敢善戰的人也不會為他去作戰。有智慧的人不為他出謀劃策,國家就危險了;能言善辯的人不為他出使,那就不能夠和別的國家交好;勇敢的人不為他去作戰,邊境就會受到侵犯。」

趙簡子一聽,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就拜虎會為上客,對他非常地敬重。所以古代的君主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成就,那也絕非偶然,與他們對待賢德之士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說苑》上還記載著一個故事。田忌離開了齊國,奔往楚國。楚王就問他說:「齊國和楚國常常想互相吞併,您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田忌就回答說:「如果齊國任命申孺做將軍,那楚國只要發五萬的兵士,使上將軍率領他們,就能夠擒獲敵軍將領的首級而返。但是齊國如果使眄子做將軍,楚國即便徵發了所有的兵士,而且加上楚王您親自做將軍出征,也僅僅是免於不被擒獲而已。」

結果,兩軍交戰,開始的時候,齊國確實是派申孺做將軍。楚國便徵發了五萬士兵,派上將軍率領,果然就帶著敵軍將領的首級凱旋。之後,齊王換眄子做將軍,結果楚國徵發了所有的兵士,而且楚王親自率領,最後確實是僅僅沒有被敵軍擒獲而已。

楚王就問田忌:「先生您為什麼很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呢?」田忌回答說:「申孺為人有這樣一個特點,他侮慢、輕視賢德的人,又對不肖之人很輕賤。他這種態度,使得賢德的人和不肖之人都不願意為他效力,因此得以滅亡。而眄子,他尊敬賢德的人,又愛那些不肖之人,所以賢德的人和不肖之士都會竭盡全力承擔責任,因此楚王您大敗而回。」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看一個將軍能否打勝仗,只要考察他的德行就可以了。若他是賢德之士,對屬下的態度畢恭畢敬,便會不戰而勝。而如果將軍好大喜功,剛愎自用,那麼打仗的結果同樣不言而喻。所以,「以禮敬人」在各個方面都特別重要。

《屍子》上說:「下士者得賢,下敵者得友,下眾者得譽。故度於往古,觀於先王,非求賢務士,而能立功於天下,成名於後世者,未之嘗有也。夫求士不遵其道,而能致士者,未之嘗見也。」意思是,禮賢下士的人能夠獲得賢才,能夠對敵人禮敬的人可以化敵為友,能夠對眾人禮敬的人可以獲得眾人的稱譽。所以縱觀歷史的發展和古代聖王的治國經驗,如果不依靠賢才,沒有哪個先王可以立功於天下、成名於後世。而且君主若沒有按照道來求取賢才的話,那麼賢才也是不會被招致的。這說明,禮敬的態度非常重要。一個領導者對賢德之士有禮敬的態度,他才能夠得到賢能之士的幫助,才能夠成就事業。

這個道理在《說苑》上也有說明。《說苑》上記載,孔子對宓子賤說:「你治理單父,大家都非常地高興、滿意。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麼達到這一點的呢?」宓子賤回答說:「我對待百姓的父親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對待百姓的兒子如同對待自己的兒子,體恤那些孤兒,而且百姓有喪事的時候,我都為他們感到哀痛。」

孔子說:「你已經做得不錯了,但是還不足夠。」宓子賤便接著說:「我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的人有三個,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的人有五個,結交的朋友有十一個。」孔子聽了之後說:「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的有三人,可以教導百姓孝了;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的有五人,可以教導百姓友悌了;結交的朋友有十一個,可以教導百姓好學了。但這也是中等的善事,中等的人會歸附,還是不足夠。」宓子賤聽了之後便又說:「在百姓之中,比我賢德的人有五個,我對待他們非常地恭敬,他們教導我怎樣使國家、百姓得到治理的方法。」

孔老夫子說:「想成就大事的人,秘訣就在於此了。以前堯舜都是非常謙恭地對待臣下,這樣才招來賢德之士,幫助他們治理國家。所以能夠舉薦賢德的人,這才是百福的根本、神明的關鍵。可惜你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你所治理的地方大,你所取得的成就就可以與堯舜相繼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若想真正使百姓歸附,禮賢下士、尊敬賢才是至關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余莉學館 的精彩文章:

天下並不缺人才,只看你求與不求罷了

TAG:劉余莉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