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D21 看展時遇到的最好的講解

D21 看展時遇到的最好的講解

如果博物館裡沒有講解員?!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越來越多的人們去景點、博物館都會請講解,為什麼?也許因為不想白來一趟,也許因為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也許因為沒做攻略,哈哈。總之,去博物館次數越多,就會有更大的幾率遇到好講解,獲得的知識和感受也是大大地!

VIP

卉卉篇

卉卉是個隨性的人,人肉講解這種事,遇到就蹭一蹭,遇不到就拉倒,反正卉卉有自己的辦法。不過有一次受到了vip待遇,一對一的人肉講解,還是又高又帥的鮮肉講解員,呵呵噠,那是在四川大學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是中國西南地區建立最早的博物館,也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最初是大學創始人很喜歡收藏,後任校長繼續發揚光大,藏品越來越豐富,成立了考古系,川大的考古隊參與發掘了三星堆文明,和三峽工程的文物保護等工作。

可是,為什麼參觀的人這麼少,以至於卉卉進館的時候這位鮮肉志願講解員已經不知道無聊了多久,積極主動上來為我服務,有一瞬間感覺自己在做夢,不是真的吧。在鮮肉講解的陪同下先大致參觀了一遍,門類很多、很雜,不乏精品,不說還真的看不出來。

比如這把清末象牙扇子,扇面那像鬼一樣慘白的臉也是用象牙薄片鑲嵌上去的,一要薄,二要避開扇面折的地方,工藝的複雜程度可見一斑。

下圖是一套為英國人定製的茶具,杯口有一個月牙型的瓷片,那是為了擋住英國人的絡腮鬍,防止落進茶杯里去的,真可愛。

這個清光緒的天球瓶,怎麼看怎麼都像一個現代作品,五彩斑斕的顏色互相交融,表面有點磨砂的質感,又有一點琉璃的透明感。原來這是一件燒壞的次品,扔在垃圾堆里,被川大的那位創始人撿了回來,從此成為孤品,至於正常應該是什麼樣子,可以去北京觀復博物館看哦。

四川這邊有一個特點,就是對於地獄的想像特別豐富,四川又有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皮影戲,兩者結合,如下圖。望鄉台是給已故的人回望陽間的一個地方,台上一個小鬼抓著一位老太太,左下三個灰色的是活在陽間的人,子欲養而親不待啊。

本次參觀的最大收穫是對漢代畫像磚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在畫像磚的旁邊都有這樣的文字描述,再加上鮮肉講解員的生動講解,但是卉卉現在記得的東西不多了。所以有沒有講解,在卉卉看來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感興趣,感興趣了就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找相關的內容看,現在獲取資訊的方式多種多樣,只怕你不肯學。這樣,那些東西才會成為自己的東西,不會忘記的東西,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信手拈來。

(這是館內我最喜愛的一件藏品 皇帝御用的宣紙,有兩條龍的水印,要放大才能看清楚哦)

在川大遇到的這位講解員,應該是在讀學生,卉卉很滿意這次的vip待遇,但是也有美中不足:這位同學在背書!內容很精彩,但是經不起問,就像卉卉之前說的,積累不夠。所以婕婕前篇寫的馬四喜老師,卉卉是佩服的,呵呵。

當事人

婕婕篇

有兩類人做導覽可遇而不可求,一類是策展人,一類是當事人。婕婕就有幸遇到過一回當事人,確切地說,多虧了有內線通風報信,去聽了一回!他,就是吳湖帆之孫吳元京先生,講解的是上海油畫雕塑院2017年大展「孤帆一片日邊來 吳湖帆文獻展」。(題圖為吳先生在講解,婕婕也在照片里,再次感謝允宜妹妹通風報信)

一張家族照片,讓吳先生出現在這次展覽中。吳先生也是唯一繼承吳湖帆衣缽的子孫。還能有誰講解起來這麼自豪:我爺爺當年......我奶奶當年......,就像和我們嘮家常一般。

(一排左二 吳氏花甲重周 照片中的三位長者是吳湖帆和兩位姐姐 和下面他們的孫輩 恰巧祖孫都相差60歲 前排左一為吳元京先生)

吳先生說他爺爺吳湖帆和奶奶潘靜淑門當戶對,琴瑟和諧,篤愛藝事,堪比趙管。常常是奶奶作畫,爺爺題字;二人同鑒賞一幅畫,同鈴一枚印。奶奶三十歲生日時,父親送了宋刻「梅花喜神譜」作為生日禮物。夫妻二人合畫一幅題圖,一個畫紅梅,一個畫綠梅,從此爺爺命名其書屋為「梅影書屋」。這是南宋最早的刻印本,也是最早的梅花教科書。一共100幅畫,從梅花的開苞到葉落形態,每幅畫邊題有形態名稱和五言詩,未曾出現一個梅字,卻全部指向梅花。更為巧合的是,刻本的干支年月與奶奶的一致。

(梅花喜神譜以及二人提畫)

爺爺和奶奶生前每年都要畫貓,而且在特定的時間,吳先生很納悶兒,就問爺爺。原來,從五行上來講,每年的四月二十九日,是金危危日,即五行火月火日,火克金,金是錢財和盔甲,盔甲即人的抵抗力,所以要畫水圖個吉利。貓屬水,能避火鎮鼠生財拔除不詳之事。愛屋及烏,夫婦二人於是愛貓養貓。可見夫婦二人之情趣甚雅。

(夫妻貓蝶圖)

可惜天妒紅鸞,爺爺奶奶婚後二十四載,奶奶不幸病逝。爺爺後來續娶了奶奶的侍女顧抱真。吳先生對顧老太太也極為尊重,稱其顧奶奶。爺爺作了一幅「梅影三生圖」以紀念奶奶,題字「梅影三生成眷屬,月華同夢即神仙」。從這幅畫之後,形影不再不離,代表潘靜淑的三撇就不再出現於「影」字里,「梅影書屋」改為「梅景書屋」,爺爺對奶奶的一片深情可見一斑。(但是我們現在仍然讀「梅ying書屋」,最近去蘇州博物館看「梅景傳家」的小夥伴可不要讀錯了呢!)

(梅影三生圖)

爺爺對奶奶的感情,從他題的對聯中也可以看出來。他的梅影書屋自題集詞聯寫道「水閣雲窗湖光十里,唱予汝和春色三分」,體現了夫婦二人互相唱和,湖光春色相融的氣氛。而給顧奶奶得題詞「莫道煙波一水隔,自有雲霄萬里高」,雖然技藝精進很多,那份心境已經是不同了。婕婕發現,湖光春色對聯里嵌了吳潘二人的名字,吳先生連連稱是,他說,當時爺爺一定是這麼想的,也一定會這麼做的。吳先生說自己都沒發現,以後會把這一條補充進講解內容呢!真是個謙虛的先生。

(左:梅影書屋自題聯 右:贈顧抱真聯)

吳先生講爺爺當年是如何鑒定「富春山居圖」之「剩山圖」,如何幾次三番用愙鼎和文徴明的畫換回剩山圖的;講爺爺如何臨摹富春山居圖,要如何欣賞富春山居圖;講爺爺當年怎麼教陸儼少的;講爺爺的畫有什麼講究;講爺爺當年如何學畫作畫,成為現代海派畫家一代宗師的......

(吳湖帆臨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局部 吳先生說十座山峰用了不同的皴法,體現了爺爺高超的繪畫技法。婕婕驚為天人。整幅畫遠看山景深遠,水波廣闊,是中國式的透視法。剩山圖於2017年末在浙江省博物館有短時間的展覽,可惜時間關係未能前去觀賞,是婕婕的一大憾事。)

一個規模不大的展覽,吳先生足足講了三個小時意猶未盡,婕婕受益匪淺,就像走入了吳家的客廳,身臨其境的看當年吳潘二位先生是如何夫唱婦隨,恩愛度日的。而且吳先生上午剛剛講了一場,聽油雕院的允宜MM說,吳先生常常來無償地導覽這個展呢。最近在蘇州博物館的「梅景傳家」大展,聽阿健老師說,吳先生也特地來為志願者們上課呢!

婕婕是個幸運的娃兒,幾乎每次逛博物館都會遇見特別棒的志願者,比如甘肅省博物館的馬四喜老師、故宮博物院的王強輝老師、蘇州園林博物館的吳知勇老師、蘇州博物館的阿健老師...還有那些眼睛裡滿是熱愛的婕婕叫不出名字的湖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常州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的志願者,還有常州博物館可愛的小小志願者、三星堆博物館實習的把第一次講解奉獻給婕婕的大學生志願者,來自河南博物院在上博講壁畫的老師、來自不知道哪裡在上博講書法的專業老師......聽君一場講,勝讀十年書!婕婕非常感恩,這些志願者讓婕婕的博物館之旅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題後記

來自婕婕

婕婕和卉卉這次又不約而同地寫起了博物館的志願者。

要說正兒八經的講解員,婕婕遇到過好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敦煌莫高窟,D13之前寫過,直接把婕婕講哭了;一個是八音盒陳列館,胖胖的特別nice,D04寫過。但是其他的,呵呵,背台詞完成任務而已,失望。

相反是這些志願者,有些著重器物本身美學,有些著重展品背後的故事,有些擅長歷史文化,有些擅長建築科技,用業餘時間,把自己的專業、一腔熱情融入到他們所熱愛的博物館事業中,分享給更多熱愛博物館的人們。他們就是博物館裡的掃地僧和真愛黨。在婕婕眼裡,他們身上都發著光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婕大歡喜 的精彩文章:

D19 記憶中最精美的一件展品

TAG:婕大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