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治療,能夠治好躁鬱症嗎?

心理治療,能夠治好躁鬱症嗎?

一 躁鬱症|心境障礙的治療

推薦療法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I型必須配合藥物)

心理治療步驟:

1.正確評價自己的狀態

2.完全了解自己的疾病

3.穩定情緒與生活節律

4.解決對人關係問題

如果能認真做到,躁鬱症可以得到很大改善。但實際操作相當困難。

二 為什麼躁鬱症這麼難治?

1 來訪者難以正確認識自己,拒絕承認平庸,自認為「躁狂相」時的那個自信滿滿、活力十足、聰明絕頂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

2 對藥物抱有錯誤認識,認為精神科的藥物會讓人變蠢。其實,是一次次的躁狂態讓自己變蠢的,而藥物,雖然阻止了腦損傷,也阻止了他認為自己「聰明」的錯覺。

3 情緒與生活節奏難以穩定

如果一個模特本身是易胖體質,但她必須終身維持90斤以下,即使本來是健康人,她也很容易染上暴食症、厭食症等等飲食障礙。

而心境障礙的人,對待情緒的「攝入」,比易胖的模特攝入卡路里還要小心翼翼。一點點的刺激,就容易引起他們躁狂發作。而如果害怕躁狂的負作用而不敢快樂,變成「連幸福都會害怕的膽小鬼」,又很容易陷入抑鬱。如果一不小心過於開心而躁狂,而後耗竭而抑鬱,心境障礙者的罪惡感和絕望感會非常強烈。

如果連「喜」「怒」「哀」「樂」的刺激強度都要控制一輩子,想想都會很疲憊。因此破罐子破摔的,也不在少數。

4 社會關係已經被疾病破壞的差不多了

雙相Ⅰ型的人,躁狂發作時經常會給別人添麻煩,讓人厭惡。比如:

過於自戀;

話多,不管別人跟得上跟不上他的思維;

有幻覺和妄想,愛胡說八道;

熱衷找刺激,如過度消費,亂性,胡亂投資。

而當轉入抑鬱時,「終於消停了」「你這是求同情」「不就是找存在感」「本來你就懶」「性格差」等等,他要面對各種刻薄的言辭,還被認為是「活該」。

雖然他們行為極其異常,但周圍人很難理解躁鬱者。更殘酷的是,即使周圍人知道了,也只覺得麻煩。

甚至有些人在坦承了自己的病情後,被當做一個「精神病人」,被社會完完全全地排斥:失業、失婚、朋友躲避、父母反目,陷入了完完全全的孤立狀態。

三 心理諮詢能夠為躁鬱症患者做什麼?

這些事,很多都不是心理諮詢師可以直接干涉的。

心理諮詢師能夠做到的是,在第一個階段,使來訪者逐漸接受一個事實——他的心理問題僅反映出運氣和天資的偶然性,而非代表其個人的缺陷或失敗;在第二個階段,則要使來訪者痛苦地接受:即使上述情況屬實,也只有他能承擔起解決自己問題的責任。

然後,幫助來訪者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讓來訪者能夠在大多數時候,無論是獨處還是在人群中,能夠控制自己,不會由於過度的情緒、思維困擾造成問題。

然而,一個受遺傳因素影響而對心境障礙具有易感性的人,不可能期望生活中永遠沒有心境障礙的插曲。但經過心理治療,他可以學會對此做出理性反應,例如,接受事實而非自怨自艾,選用適宜的藥物而非物質濫用或自我否定,向關愛自己的人傾訴痛苦,而不是陷入諱疾忌醫或動輒暴怒的退縮深淵。

這一事實,似乎打破了外界對心理諮詢的期待。

是的,心理諮詢師並不能通過包容共情、調整認知、增強社會功能,就能讓本應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的人「不需藥物」,也做不到「手到病除」。

但我可以打包票,任何被心境障礙折磨過的人都可以證實,讓他們能夠接受這樣的自己,能夠更理性地處理疾病,並不是微不足道的成就。

四 給更好的世界一個機會

與心理疾病抗爭,絕不僅僅是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的責任。它也需要來訪者不屈不撓的鬥爭,全然的信任和改變的動力。

我們也需要一個更友善的世界,更包容的環境,讓這些因種種原因而備受折磨的人走出泥濘。

抑鬱如同深海,感受過深海的人,會更加包容、博大、可以體驗更深層次的感情。武志紅說,「那時我沒有和抑鬱對抗,而是乾脆沉入抑鬱的井底,體驗抑鬱並思考人生,兩年後自愈,並感覺內在很多條河流被打通一樣,由此確立了一個寶貴經驗——直接碰觸負面體驗,這極具價值。」

而一個優秀的潛水員,不在於他潛得有多深,而在於他能夠活著回到海面上。

而躁狂時,人會屢屢出現馬斯洛所謂的「高峰體驗」,他在躁狂狀態腦海中迸發出的那些事、提出的那些觀點、發現的那些聯結,看似瘋狂,但基於當時遠超常人的洞察力,在高峰上尋回的寶藏,極具價值。在他「躁狂相」的那麼短的時間內,僅僅靠他一個人,當然完不成他的奇思妙想,但如果做好籌劃,拉一群人來呢?那些絕妙的點子,就會有照進現實、改變世界的可能。

比如那個「混蛋」「暴君」喬布斯,我深刻懷疑他在公司動輒破口大罵,並非耍個性,而是沒控制好的「躁狂相」。

但是,我們仍不忍心對這些人說,凡經歷的,只要沒殺死你都會是財富。

我們只是希望,人們能把視野拉的再廣博一點。給不同的人生更寬容的空間,給那些飽受折磨而顯得弱勢的人們更具實踐性的照顧與關懷,這也是讓人類得以進化的一個機會。

精神疾病和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病、罕見病類似,其易感性也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一半人在這個過程中掛了,肉體上或精神上,剩下的一半,我們也不知道朝那個方向改變。總之最後真的往「超越」上改變的,並不是那麼多,但一旦有,就會非常、非常的美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悅心情 的精彩文章:

自卑感:不要隨意地輕視自己

TAG:米悅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