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年查胃鏡查對了!周大伯發現了早……

每年查胃鏡查對了!周大伯發現了早……

因對自己的胃病很重視,64歲的周大伯雖然因萎縮性胃炎進展到胃癌,最後卻只是切掉了一小塊胃黏膜,預後很好。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消化內科、內鏡中心主任費保瑩主任醫師提醒,伴有腸化或中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一定要堅持每年做胃鏡檢查,以便把胃癌治療損傷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腫瘤指標升高 他首先想到可能是胃出問題了

周大伯患慢性萎縮性胃炎有10多年,基本上每年都複查胃鏡,診斷結論一直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伴中度腸化」。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一種癌前病變,它和一般胃病癥狀差不多,並沒有明顯特異性特徵,必須要通過胃鏡才能發現。」費主任說,從胃鏡下看,正常胃黏膜是紅白相間的,而萎縮性胃炎的胃黏膜白色居多,還會有顆粒狀增生。「而『腸化』是指胃正常的胃腺體細胞逐漸被腸腺體細胞代替了,這也是一種癌前病變。」

去年4月份,周大伯在很偶然的檢查中,查血發現腫瘤標誌物提示CA724輕度升高。他警惕性蠻高,馬上想到會不會是胃出問題了,於是複查胃鏡。檢查結果顯示,他原本粗糙的萎縮胃黏膜上,發現了大約0.6cm大小的一塊隆起灶,活檢病理提示這一小塊病灶有「中度不典型增生」。

「基本上,萎縮性胃炎發展成胃癌有一個過程,先是胃黏膜萎縮、腸化,再到不典型增生,最後變為胃癌,這個發展過程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因人而異。」

切除一小塊胃黏膜

就治好了周大伯的早期胃癌

周大伯當時看看檢驗結果只是「不典型增生」,倒是沒警惕。直到9月份,在看他胃鏡檢查結果的費保瑩主任,憑多年經驗,馬上意識到這個小病灶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

立刻安排他住院,並給他做了一次染色放大胃鏡精查,仔細觀察後,費主任基本確定了自己當初的判斷,擇日做手術把周大伯含有病灶的那一小塊胃黏膜剝離切除。

術後這塊黏膜的病理檢驗,證實了費主任術前的判斷,這確實是一個很早期的、位於黏膜固有層的黏膜內癌。

所幸周大伯自己重視,費主任及其團隊及時發現了潛伏在周大伯胃裡的這顆「炸彈」。周大伯胃裡只是切除了一塊黏膜(以後也是會癒合的),不用開刀切胃,也不用化療,只需幾天恢復。最近,周大伯回院複查,一切安好。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

每年要堅持做胃鏡檢查

在我國,胃癌發病率居總惡性腫瘤的第2位,其預後與腫瘤分期密切相關。

如果胃癌能在早期發現,並且無淋巴結轉移,那可像周大伯那樣,用微創胃鏡治療即可。

早期胃癌胃鏡下治療5年生存率超過90%,而進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卻低於30%。所以治療胃癌就一個關鍵字「早」。

慢性萎縮性胃炎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免疫力和年齡都有關,年紀越大,患萎縮性胃炎幾率越高。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患者患胃癌的風險比正常人群明顯增高。據費主任估計,浙江省萎縮性胃炎發展成胃癌的幾率可能有1%-3%。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一定要記得定期做胃鏡檢查,有助於腫瘤的早期發現及改善生存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網 的精彩文章:

尋訪傅大士在鳳凰山上留下的遺迹

TAG:杭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