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樂福23年「東遊」:前半生躺著賺錢 後半生或加入「二馬」混戰

家樂福23年「東遊」:前半生躺著賺錢 後半生或加入「二馬」混戰

告別昔日繁華,在被注入中國互聯網資本後,家樂福將參與的可能是阿里和騰訊之間展開的新零售大戰。

文 | 馬巾坷

來源 | 投中網

ChinaVenture

NEWS

沒有誰可以確保自己在商場上的領先地位不被撼動,但曾經的行業先導者被大浪淘沙,總是會引發幾多唏噓。這一次被推上風口的正是家樂福。

成立於1959年的家樂福是大賣場業態的首創者,它是歐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曾及一時在中國,家樂福在某處開店都會成為大新聞,人們趨之若鶩,商業綜合體也把引入家樂福這樣的品牌當作是招商的噱頭,不過,自互聯網、新零售逐漸崛起以後,家樂福曾經的這些名號在中國市場已經漸成虛名。

告別昔日繁華,在被注入中國互聯網資本後,家樂福將參與的可能是阿里和騰訊之間展開的新零售大戰。

向中國資本要生鮮、流量

1月23日下午,家樂福中國經歷多次被出售傳聞後,有了官方的確定消息。家樂福發布公告稱,騰訊與永輝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買賣雙方已簽署了相關意向書。家樂福與騰訊已達成在華戰略合作協議。

永輝超市同一時間也發布簡短公告稱,永輝超市、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就對Carrefour China Holdings NV (一家荷蘭公司)的或有投資與Carrefour SA達成股權投資意向書。它還表示,擬定投資事宜及有關合作還處於初步探討階段,尚未就投資協議達成一致。

隨即,該公告收到上交所問詢,要求永輝超市就上述投資擬取得的股權比例及預計投資金額,是否涉及標的資產控制權等重要信息進行詳細披露。並要求永輝超市於1月24日披露函件以書面形式回復,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永輝超市股票也於1月24日停牌。

儘管目前詳細涉及投資股權、金額等信息還未有詳細披露,但從1月23日家樂福發布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投資完成後,家樂福仍將是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也就是說,騰訊和永輝超市只是入股家樂福中國,並沒有獲得控股權。

家樂福會接受中方資本投入,大致可以是看中了兩個要點。騰訊在互聯網領域的江湖地位,還有永輝超市在生鮮品方面的巨大優勢。畢竟,互聯網對於標準消費品的衝擊,使得大型商超如今的競爭重點落在了生鮮品和自有渠道產品上。永輝能夠有今天的規模,其生鮮品的引流是其最大的賣點。

家樂福在信息披露中還表示,通過此次戰略合作,家樂福將提升其線上曝光率、提高線上與線下零售業務的流量,並利用騰訊先進的數字和技術專長開發全新的智慧零售項目。

騰訊將在家樂福生態圈內進一步發展其社交平台所提供的零售服務、推廣微信的使用與微信支付、雲計算等服務。

此次合作擬議的範圍包括數據、智慧零售、移動支付、店內體驗和數據分析,旨在提升家樂福客流量。

家樂福的中國23年

過去五年中,家樂福中國出售傳聞從未停歇。最近的一次即是,1月18日,法國當地媒體報道,家樂福正研究出售中國區業務,買方可能是阿里巴巴+歐尚。不過,家樂福當天否認了該說法。

再往前回溯,2017年12月21日,有法國媒體報出,家樂福首席執行官已聘請三家投行研究剝離中國、阿根廷和波蘭業務的方案。當然,家樂福仍然是直接否認了此消息。

據界面此前的報道稱,一位家樂福原高層透露,家樂福在2010年前後就有出售計劃,彼時,家樂福還有著不錯的盈利能力,但因為價格原因最終沒有實現。「當時的中國資本不如現在兇猛」上述家樂福原高管描述,簡單地說,就是那個時候,還沒有誰可以買得起家樂福。

如今的家樂福和20年前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已判若兩人。

從1999年開始,家樂福用七年時間完成了中國的整體戰略布局,尤其在2003年-2006年間,門店數每年以十多家速度遞增,截至2006年,家樂福中國門店突破百家。此時的家樂福也是外資零售中門店數最多的一家。

家樂福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大賣場這個時髦的新物種,除了消費者的欣喜,行業內也興起一股學習家樂福的風潮,當時在家樂福有過工作經歷的人,就好像如今在阿里鍍過金一樣。

有業內人士透露,當時家樂福大膽的採用了一種新模式,首先讓店長擁有貨架上大部分商品的把控權,通過進場費模式創造毛利,因為不是統一採買,家樂福不需要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商品直接由供貨商送至門店倉庫,這樣的輕模式,也為家樂福快速圈地提供了保障。

統一採購和分店經營的方式,就好比直營和加盟一樣,快速擴張後的家樂福在後來的幾年裡開始出現異像,例如總部無法集權,門店的經營品質參差不齊。

2007年3月,時任家樂福阿根廷總經理的羅國偉空降至中國區出任總經理。羅國偉一上任,就開始逐步回收門店權力,加強區域市場統一管理。並提出未來幾年,以北上廣為戰略重點,加快二三線城市發展,在東北、西北地區開更多門店。

在界面《賣掉家樂福》一文中,一位家樂福原高官稱,當時的家樂福內部已經發現大賣場本身出現了問題,但當時家樂福還是躺著賺錢的階段,沒人會在掙錢的時候革命。此時的家樂福並沒有及時補足自己供應鏈和物流的短板,選擇了保持現狀。

隨後2010年7月,家樂福關閉了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西安小寨店關閉。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歷年中國連鎖百強榜單中,2011年榜單排名第九的沃爾瑪突飛猛進,580億元銷售成為2012年中國連鎖百強的第六名。2011年排名第七的家樂福則以453億元銷售額跌落至第十位。

在2016年的該榜單中,沃爾瑪以767億元位列第五,門店數為439家,家樂福中國是505億元、319家門店位列第十一,此時的永輝超市位列第十,銷售額為544億元,門店數487家。

而伴隨中國本土大賣場品牌的崛起,缺失供應鏈、配送物流的家樂福逐漸開始大踏步的掉隊。畢竟當年其引以為傲的供應商直接配送和進場費模式時期,仍為買方市場供應商處於弱勢,本土大賣場的增多,供應商的地位也開始發生變化。

但本土品牌卻在大補供應鏈端的功課。永輝超市選擇的是供應鏈端的買斷和直采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生鮮壁壘。大潤發則通過生鮮供應鏈產地直采,同時,大潤發還通過ESOP(員工入股成為股東)的模式增加了門店的執行力和效率。

其實,發展上游產業鏈模式,一直是國外便利店品牌在嘗試的方式,例如,7-11即通過在上游尋找合作夥伴提升商品的差異化競爭力,其獨有的7-11麵包等商品一直是其毛利率最高的產品之一。

家樂福的重要競爭對手沃爾瑪彼時也開始在中國加大物流和倉儲配送的建設。

一位沃爾瑪日化供應商曾在知乎上回復,沃爾瑪採用供應商送至全國配送中心模式,由配送中心分送到所轄門店,時間只需要七到十五天。現在沃爾瑪正在探索的模式是,由沃爾瑪統一派車到供應商接貨,與配送中心簽到生成電子收穫單,中心直接反饋到司機將貨物分送到什麼門店,更加節省了時間、保證貨架有貨率,還節省了物流成本和空車運輸的情況。

2017年7月開始,沃爾瑪全國400多家門店所售蔬菜已全部由生鮮配送中心進行全程冷鏈配送。沃爾瑪孵化的高端山姆會員店模式,也成為其最賺錢的業態。

相比競爭對手,家樂福此前在上述埠的消息則少之又少。直到2015年,家樂福中國區再次換帥為唐嘉年,他給中國家樂福帶來的最大變革是集中採購權、開建配送中心、上線電商業務。但這一切似乎有點來不及。

從銷售上來看,2012年,家樂福業績利潤雙雙下滑。大潤發在2013年,單店平均銷售額為3.3億元,相當於家樂福1.6家門店的銷售額。2017年3月,家樂福年報顯示,集團2016年凈利潤為7.46億歐元,較上年大跌24%。家樂福2016年在亞洲虧損5800萬歐元,而上一年為盈利1300萬歐元。家樂福中國已經連續2年銷售額出現負增長。

雖然家樂福也嘗試了自建網上商城、電商平台、「Easy家樂福」便利店、調整部分門店24小時經營等舉措,家樂福還表示未來還將推出跨境電商、投入六個物流配送中心、手機錢包等業務,但就已推出創新來看,並未形成高知名度。

就在1月18日家樂福回應出售消息時,還表示四天後(1月23日)會發布來自法國總部的新一年戰略規劃。事實是,1月23日,總部發布了擬定接受永輝超市和騰訊投資的消息。

「開戰」超級物種與盒馬鮮生

騰訊和永輝超市會成為家樂福的救世主嗎?

這似乎不是關鍵,家樂福的加入更大的價值,可能與即將開啟的阿里、騰訊新零售大戰有關。

自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線上線下零售的界限日益模糊,互聯網勢力通過股權方式進入傳統零售布局的案例屢見不鮮。

2017年11月,高鑫零售公告稱,阿里巴巴集團、歐尚零售、潤泰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將以224億港元,間接和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隨後,淘寶中國啟動對高鑫零售要約收購。此前家樂福中國的出售傳聞中,阿里和歐尚也是最熱門的接手方之一。

騰訊與阿里的競爭一直都是不甘人後的基調,2017年12月,永輝超市爆出獲得騰訊42億入股的消息,再加上此次入股家樂福,騰訊在大賣場上模式上,已經握有兩枚棋子。

業內零售人士分析,騰訊擁有QQ、微信等大流量和粘性的線上入口,還有業內公認的技術實力,除了可以為家樂福提供線上流量外,還可為其提供數字化運營的幫助。永輝超市的直采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很強,就如公告中所說,生鮮品運營未來將是家樂福和永輝超市的合作重點。不過家樂福和永輝超市在大賣場模式上,仍會是兩家獨立運營的個體,未來在競爭方面如何協同,還需要時日觀察。

相較於此前騰訊投資入股美團、京東、唯品會等公司,永輝超市和家樂福對騰訊來說,是增加了新零售更多的線下支付場景。而家樂福進入騰訊軍團,或有助於幫永輝超市「超級物種」發展,助力對抗阿里的線下生鮮新零售。甚至有業內人士點評「傳統零售商家樂福+零售2.0版的永輝+騰訊」是類似盒馬鮮生模式的超級組合。

阿里入股大潤發等幾家商超零售品牌後,為其盒馬鮮生儲備了足夠多的門店資源,騰訊與永輝超市孵化的超級物種此前也僅靠永輝超市的資源拓店,以北京為例,目前超級物種的兩家店,均設置在永輝超市店面,而家樂福在中國20多年積累的門店資源或許就在這個關鍵時期,能給超級物種提供更多支持。

據公開數據顯示,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的門店數在2017年末分別為26家和22家。而納入了大潤發的阿里和入股家樂福的騰訊,2018年勢必會展開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的開店大戰,尤其在搶奪一線城市市場方面。

此前就有報道稱,盒馬鮮生2018年將在北京快速拓店,預計年內將在主城區開設30家新店。

如今,單看零售市場,阿里和騰訊兩大陣營的站隊非常明顯,阿里入股高鑫零售、三江購物、聯華超市,騰訊入股永輝超市、家樂福、京東及其相關零售企業。這其間的關係有多微妙,參看此前的烏鎮飯局就可知道。

不過,這一切對家樂福來說意義大不相同,最終騰訊和永輝超市的入股一旦正式落槌,外資巨頭家樂福在中國的前半生就即將落幕,商場大戲仍在繼續,只是主角已成配角。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中網 的精彩文章:

TAG:投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