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瓢蟲——農林作物的衛士

瓢蟲——農林作物的衛士

瓢蟲

人與自然

昆蟲日記

每年春暖花開、溪水潺潺時,一隻只像坦克的半圓形五彩小昆蟲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或者快速爬行和穿梭,似與美麗的花朵比高低。秋末寒冬即將來臨時,這些小傢伙一群群地爬向屋內、石縫、牆角,或是枯葉、草堆、樹根下,群聚在一起準備越過寒冬。這種昆蟲就是人們常見的瓢蟲。

瓢蟲的身體很小,只有一顆綠豆至黃豆那麼大小。成蟲體長僅0.2厘米至1厘米左右,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赤、橙、黃、褐、黑等,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因為瓢蟲的形狀很像用來盛水的葫蘆瓢,所以叫它瓢蟲。它是一種像半個圓球那樣的小甲蟲,有著堅硬的翅膀,顏色鮮艷,還生有很多黑色、黃色、橙色或紅色的斑紋,討人喜愛。又由於它生長得圓圓胖胖的,所以有的地區叫它「胖小兒」。它爬行的時候,穩重、緩慢,當人們捉住它並放在手心上,它會順著手指向指尖爬去,然後張開翅膀飛走,向天空逃遁,所以日本人稱它為「天遁蟲」。瓢蟲的腿很短,常沿著植物的莖稈、花朵爬得很快,活像一輛小坦克,小朋友們叫它們「花坦克」、「小麵包車」。由於瓢蟲背部五顏六色,還常常鑲著幾粒或十幾粒紅、黃、藍、紫、黑的斑點,熠熠發光、耀眼奪目,又被人們稱做「花大姐」、「紅娘」。

*胖萌胖萌的瓢蟲君*

瓢蟲是昆蟲綱、鞘翅目、瓢蟲科的總稱,全世界記載約500屬近6000個種,中國已記錄近400種。瓢蟲科分為瓢蟲亞科和食植瓢蟲亞科等等8個亞科,瓢蟲中除了約1/6以食植瓢蟲亞科為主的種類取食植物外(其他科有零星屬種取食植物和菌類孢子),其他5/6的種類均是人類的益友—天敵昆蟲,專門取食為害農林作物、農藥極難殺死的一些大害蟲,如蚧殼蟲、蚜蟲、粉蚧、蟎類、紅蜘蛛等等數千種刺吸式害蟲。

瓢蟲的成蟲有兩層翅膀。外面的一層已經變成硬殼,只起保護作用,所以叫做鞘翅。鞘翅下面還有一層很薄的軟翅膀,能夠飛翔。不同種類的瓢蟲,鞘翅上的顏色和斑紋也很複雜、多種多樣。

捕食害蟲的瓢蟲由於亞科和種類不同,捕食種類也有一些差別。瓢蟲亞科的大部分種類和刻眼瓢蟲亞科主要種類以蚜蟲為食,小毛瓢蟲亞科和小艷瓢蟲亞科捕食蚜蟲、蚧殼蟲、粉虱、葉蟎為主;其中食蟎瓢蟲族專食葉蟎,是葉蟎的重要天敵;隱脛瓢蟲亞科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盔唇瓢蟲亞科捕食有蠟質覆蓋物的介殼蟲(如盾蚧、蠟蚧等),其唇基向兩側和向前伸展,成為掀開蠟質介殼的特殊構造;四節瓢蟲亞科和紅瓢蟲亞科取食棉蚜和綿蚧,其幼蟲背面亦覆蓋蠟粉或蠟質絲,外形與取食對象相似(擬態)。在捕食性的瓢蟲中,七星瓢蟲、十三星瓢蟲是古北界最常見的蚜蟲天敵,我國和周邊國家採取助遷和保護的方法用它來防治棉蚜、菜蚜、桃蚜、蘋果棉蚜等害蟲,成效顯著。

*花大姐——瓢蟲*

植食性瓢蟲的大多數種類取食茄科、葫蘆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蕁麻科、五味子科、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數種類取食蕨類(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種以栽培作物為食,例如分布於古北界的馬鈴薯瓢蟲和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茄二十八星瓢蟲為害馬鈴薯和茄子;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瓜裂臀瓢蟲為害瓜類;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大豆瓢蟲和分布於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蟲為害大豆。以上提到的害蟲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蟲。在瓢蟲亞科中的食菌瓢蟲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絲和孢子)為食。

瓢蟲是一類全變態昆蟲,發育成長的一生中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形態都完全不同。瓢蟲一生的生活周期約需4周,故每年春、夏、秋三季可繁殖多代。幼蟲細長柔軟,通常灰色,具藍、綠、紅或黑色斑,以其他昆蟲或蟲卵為食。

「偽裝」是瓢蟲得以脫險的技巧。當它遇到強敵或覺察到危險的時候,就飛快從樹上落到地面,把它那三對細腳收縮在肚子底下,「裝死躺下」瞞過敵人。儘管這樣,瓢蟲也有它無法對付的敵人,那就是蜘蛛。因為蜘蛛會用蛛絲把瓢蟲團團纏繞起來,等它固死以後就把它吃掉。有趣的是,在瓢蟲的集團里,屬於益蟲和屬於害蟲的兩種類別,它們各踞各的地盤,互不相擾。只在雙方盤踞地區的交界線上,它們才是混雜「居住」 的。但是,它們之間絕對不產生「混血兒」。科學家們在觀察它們的生態過程中發現,就是在有害的瓢蟲當中,由於種類不同,即使強迫它們交配,也僅僅只能生出第一代「雜種」,第二代就沒有生殖能力了。

瓢蟲成蟲交配後,雌蟲會產下大量的卵,它通常把卵分布在取食害蟲時常出沒的地方,以確保自己的兒女出生後能獲取最大的生存幾率。瓢蟲卵一般長0.6毫米至1.5毫米之間;寬0.2毫米至1.0毫米之間。大多數橙黃色或金黃色,長卵形,兩端較尖。成堆豎立在樹葉、菜葉和草背面。每塊卵一般20至40粒,最多達80粒。

*正在進食的瓢蟲*

卵在夏季一般6至8天孵化,孵化後的幼蟲不具翅膀,腹部向後方延伸。幼蟲的模樣與它的父母區別很大,它們還沒有裝備上厚實的盔甲,身體非常柔軟,成節狀分布,但卻長著些堅硬的鬃毛,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它們的下顎強壯有力,形狀就像一把鉗子,能夠輕易地咬穿蚜蟲的身體。幼蟲的生活單調乏味,它們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間,瘋狂地捕食蚜蟲,一隻幼蟲一天能捕食上百隻蚜蟲和蟎蟲。此外肉食性的瓢蟲當食物不足時,會出現同類相食其他幼蟲或蛹的情形。瓢蟲幼蟲一般四齡。老熟幼蟲在葉片背面結蛹。蛹呈橢圓形,翅膀短小,不過此時已經接近成蟲的形態。當它最後破蛹而出變為一隻新的成年瓢蟲時,還要經歷一些轉變,因為此時它的身體仍舊柔軟嬌嫩,腹部會附著於枝幹處以避免掉落地面。剛破蛹而出的成蟲翅膀為黃色,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它必須暴露在陽光下,吸取養分,使它的體色慢慢加深,斑紋也會逐漸顯露出來。但隨著翅膀硬化,幾個小時後,它就會變得和花園中的其他成年瓢蟲一模一樣了。有些種類的瓢蟲在羽化時,很怕驚嚇,當有巨大的震動驚嚇時,就會羽化不全或者缺少斑紋和色澤。

瓢蟲的生命非常短暫,從卵生長到成蟲時期只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可以在花園、菜地、草叢和林地里同時發現瓢蟲的卵、幼蟲和成蟲。瓢蟲的成蟲、幼蟲在受到刺激時,都會分泌一種淡黃色液體(成分為生物鹼),雖然無毒,但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臭氣味,藉以驅散敵害。

寒冷的冬天來了。瓢蟲們即將進入冬眠狀態,它們不用像松鼠那樣忙碌地準備過冬的糧食,也不用像青蛙那樣被凍在冰冷的泥里。它們吃得飽飽的,成百上千、甚至數萬地擠在一起,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睡覺了。一直到第二年春天來到,它們才會慢慢地蘇醒。在暖和的陽光照耀下,成群的瓢蟲有紅有黑,熙熙攘攘地爬來爬去,找尋食物、尋找交配對象。所以常可以看到它們在花叢中快樂地飛舞。

文/楊大榮

圖/桂勁松 夏鄉 桂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與自然 的精彩文章:

TAG:人與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