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州租車超低價闖入 分時租賃領域基本可以收官了

神州租車超低價闖入 分時租賃領域基本可以收官了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當下市場有太多的商業模式只是看起來很美,如果你只是一家從零起步的初創企業,真正一頭扎進去就會發現是一個「坑」。其中貼著共享汽車(以下稱分時租賃)標籤的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就是一個。當然,並不是這個模式本身存在「缺陷」,而是要看你的出身和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分時租賃僅僅是汽車共享出行的一個子賽道,單獨拿出來做可能是不成立的。

前幾天,摩拜單車與一汽轎車「搭夥」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聯手進入共享汽車領域。此舉,外界認為短期概念成分更重一些。沒過兩天,汽車共享出行領域真正的大鱷,神州租車放出了一個大招,宣布正式挺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還拋出了超低價格的大手筆動作。這兩個消息放在一起的話,顯然後者的影響要大得多,神州這個玩法基本上將分時租賃行業里很多新生面孔的「生路」給堵死了,也預示著2018年分時租賃市場基本宣告收官了。

超低價介入,神州租車不怕賠錢嗎?

價格戰策略在互聯網行業屢試不爽,當年的滴滴、Uber大戰,大搞補貼接力賽,一下子日訂單量能達到數千萬單,行業地位一直保持到現在。顯然,從短租、專車市場上一路走過來的神州租車深諳這一道理。所以,底氣十足的神州租車剛一上場,就祭出了價格戰的屠刀。

按照1月18日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陸正耀對外透露的口徑,神州租車分時租賃業務將採取超低價格的擴張策略:0元起步價+每分鐘0.19元+每公里0.99元。對比市場上已有的EVCard、GoFun、途歌、滴滴分時租等汽車分時租賃平台的計費水平會發現,途歌、EVCard兩家收取15元的起步費,每分鐘收取的費用大概在0.2元-0.5元之間,每公里計費區間在1.88元-0.99元之間,神州租車分時租賃業務在起步費、每分鐘及每公里計費方面都創出了行業里的最低價。

粗略估算一下,如果按照1小時/20公里和3小時/40公里兩個示例對比總體支出費用的話,神州租車分時租賃的支出費用分別為31元、74元,而EVCard、GoFun、途歌、滴滴分時租等同行的費用平均要高出50%-100%,拿途歌來說,分別是61元和132元,而且還會額外收取15元起步費,價格差距就更大了。顯然,對汽車分時租賃價格較為敏感的用戶來說,一旦神州租車的服務上線了,必然會投誠過來,而不是選擇價格高出一大截的競爭對手的服務。

而且還有一個關鍵點需要強調,如果分時租賃的價格比本地計程車高或相差無幾的話,用戶就會選擇打計程車,因為分時租賃涉及到取車、停車等繁瑣一些的環節。這表明,只有分時租賃價格比計程車價格低很多時,或者是特殊需求場景下,用戶才會選擇分時租賃出行。這方面,途歌、EVCard等的價格與計程車差不了太多,而神州分時租賃的價格則僅有計程車的一半。這表明,在計程車出行服務價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分時租賃最終的價格只能是逐步走低的趨勢。

對於神州這種冰點價格清洗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的行為,有人擔心:神州就不怕賠錢嗎?其實不然。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陸正耀表示,神州本身就有長租、短租的業務和遍布全國的網點覆蓋,一方面神州在車輛採購上具有規模優勢,是國內最大的單一汽車採購商,價格能做到最低;二是,神州車輛資源可以共享,目前神州租車的出租率在60%-70%間,總會有閑散的資源可以釋放出來。即使分時租賃的價格超低,依然有利潤空間,拿一台車1小時/20公里計算,神州獲得31元收入,扣除運營成本5元,維修保養3元,燃油費14元,最後凈利潤還有9元。

不過,沒有租車業務支撐的其他同行可能就沒這麼幸運了。

單一汽車分時租賃模式是不成立的

自從去年開始,汽車分時租賃模式乘著共享經濟的風口,受到了資本廣泛的追捧。尤其是一些新興創業平台以投放寶馬、賓士等豪華車為噱頭,著實吸引了市場的注意力,也讓汽車分時租賃概念變得日益火爆。但整個行業「冰火兩重天」的現象表現得相當明顯,其實大都在賠本賺吆喝,覆蓋城市數量少,高成本讓擴展變得畏手畏腳。尤其是沒有車廠、租車運營服務的背景,單一的汽車分時租賃平台模式,很可能是一個陷阱,一個很難成立的「偽模式」。而這一點,也從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陸正耀的嘴裡得到了印證。

實際上並非是經營不善的因素所致,而是單一分時租賃平台根本生存不下去。那麼,究竟問題出在哪呢?

一是單一汽車分時租賃平台的投入和運營成本較高。通常來說,走分時租賃路線,車輛+保險、運營、停車、油費等是主要投入成本,車輛採購與網點鋪設的成本佔了60%以上,根據車型、燃油車與電動車的不同,最高的車輛租賃成本接近80%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單車單日平均收入需要穩定在150元以上(各家成本不同,盈虧線也不一樣),才能保持平台盈利。目前來看,單一分時租賃業務要想盈利,難度較大,好一點的可以實現局部城市的盈虧平衡,但像神州分時租賃將價格拽下來後,盈利卻不是一個難題。

神州分時租賃即使超低價也能賺錢是有原因的,因為車輛採購成本、網點鋪設、停車費等邊際成本基本上由原有的租車業務承擔,唯一多出來的只是燃油費等運營成本,以及為了保證「隨取隨還」的體驗而加大網點密度的新投入成本。所以,放在神州身上,這就成了一個賺錢的生意模式。

二是新興分時租賃平台的體驗短期難以有大的改善。車型方面,為了降低採購和運營成本,大多數平台車型較少,採購的車輛在駕駛、舒適度上並不理想,比如電動車充電的便利性差,且國產電動車續航多在200公里左右。在網點覆蓋和車輛投放數量上,幾乎80%以上的平台投放車輛少於5000台,只是拿幾百台試水,投放數量超過1萬台的寥寥無幾。

體驗方面,神州分時租賃雖介入較晚,但車型要多得多,初期便有超過50種可選,包括朗逸、帕薩特、凱美瑞等,也有豪華車沃爾沃、寶馬、路虎等;網點覆蓋上,其他平台還需要「開城」,會碰到牌照資源和准入門檻的限制,而神州只需要在原有網點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即可。按照神州對外公布的消息,目前已設定了55個城市分時租賃業務上線的時間表,其中,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將在3月28日率先運營;4月16日成都、重慶、杭州等11個城市同步上線,5月初將完成全國55座主要城市的覆蓋。這意味著神州幾個月的時間裡,就能一躍成為國內覆蓋城市最多、投放車輛最多的分時租賃平台。

從以上兩點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單一汽車分時租賃平台與神州這樣的大平台來PK的話,直接就被KO掉了,最終會被逐步擠出市場。這一點也並不是危言聳聽,其實可以參考美國汽車分時租賃鼻祖Zipcar的例子,Zipcar自2000年起家,2011年上市,但作為獨立的分時租賃平台,囿於採購和運營成本的高企,擴張速度很慢,特別是在赫茲、安飛士等傳統租車巨頭順勢切入分時租賃後,幾乎難以生存下去,最終只能以上市時50%市值的折價賤賣給了安飛士。或許這會成為國內很多單一汽車分時租賃平台的宿命。

有租賃運營背景的平台勝算更大

表面看資本跟風追逐汽車分時租賃模式,哪怕投錯了,也不願失去風口的機會,但其實純粹的投資機構出手都比較謹慎,大都屬於汽車出行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砸錢進來往往有別的考慮。

我們梳理了一下2017年汽車分時租賃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去年11月,首汽旗下的GoFun出行獲得了大眾汽車、奇瑞汽車聯合投資的2.14億元A輪融資;隨後PonyCar在12月拿到了知合出行領投的2.5億元C輪融資,領投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剛剛投資了合眾新能源汽車;剛到2018年,上周TOGO出行又宣布獲得了2600萬美元的B+融資。但分析這些融資案例發現,單一分時租賃平台拿到融資的例子越來越少了,而且拿到投資並不一定代表著能笑到最後。

這個市場越來越像「圍城」,火爆背後也有黯然退場者。去年10月,共享汽車平台EZZY宣布解散,欠下了供應商、房租等一大筆錢,員工的工資、用戶的押金均化為泡影。而之前EZZY曾拿到過4000萬人民幣的融資,還一開始就上馬了BMW i3作為首批投放車輛,同時為了搶奪市場,採取了較為激進的會員擴張促銷和補貼策略,結果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最終只能解散。其實在EZZY之前,已經有一批汽車分時租賃的平台陸續「散場」,如去年3月退出市場的友友用車。

不過,總體來看,汽車分時租賃作為汽車共享出行的重要補充,會持續向好的方向發展。與美國比,國內城市、人口密度較大,交通出行需求密集。此外,美國私家車滲透率比中國高很多。相比,根據羅蘭貝格《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報告》數據顯示,國內私家車使用率僅5%,存在95%的閑置。根據公安部2017年公布的數據,國內有證無車的本本族達到2.15億,每年還新增3300萬拿證人群。這都為分時租賃提供了強勁的需求。只要價格便宜、合理,停取車方便,體驗說得過去,就會是一個大市場。

對比有租車運營背景的神州分時租賃與主機廠、新能源產業鏈優勢的平台,神州租車介入分時租賃領域的競爭優勢更大,在運營成本、車型和擴張速度上遠遠甩開後者。後者中的一些平台比單一分時租賃平台僅僅省下了一些投入成本,或者用戶體驗上有所改善。但主機廠肯投資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比如大眾汽車、奇瑞、一汽轎車是為了拿到採購訂單,消化掉國家指標內的電動車產能而已,就像共享單車養活了自行車廠一樣。而且他們投資的錢相當於給自家新能源車打了一個大廣告,其實內心對分時租賃是持觀望態度的。

這麼看的話,神州租車挺進分時租賃市場,對單一分時租賃和有主機廠或上下游投資背景的平台來說,都會帶來巨大的壓力,既是洗牌,又是收官之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范兒 的精彩文章:

TAG:環球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