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械式的加特林,你真的了解嗎?

機械式的加特林,你真的了解嗎?

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德·喬登·加特林創作(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譯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蓋特機槍/機炮) 在1860年設計的手動型多管機關槍,是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1963年經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改良後每分鐘可發射6000發子彈(M134型速射機槍)。 它的尾部封閉並裝有撞擊火帽。射手通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其特點為射速快,威力大,並且可以在一分鐘內打出上千發子彈。

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后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

加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 的精彩文章:

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沈烈初:關於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的八點建議

TAG: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