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黃雀的三國
螳螂黃雀的三國
世 標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自《莊子·山木》,指的是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放在三國時期,就更加引人注目。
中國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時期,最英雄輩出的時代,最蕩氣迴腸的時空,非三國莫屬。不管是詭計多端,還是縱橫捭闔,不管是血雨腥風,還是鞠躬盡瘁,不管是槍林彈雨,還是宮闈計謀,都留下了熱血激蕩的故事匯,奏出了愛恨情仇的交響曲,成就了英雄好漢的大格局。
三國時期,不長。廣義上的三國大約100年,起自公元184年的黃巾起義,終於公元280年東吳滅亡。狹義上的三國時期,更短,起自220年,終於280年,只有60年。卻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稱魏文帝,曹魏始。嚴格來說,曹丕不是開國之君,是靠繼承他爹的遺產才得到了天下,他當了皇帝,就追謚其父曹操為魏武帝。魯迅曾說過一句話:「曹操是曹丕的兒子」,這句反話,實際上就是因此而來。三國時期也從此正式開始。曹丕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王朝如此短命,過了還不到半個世紀,他的故技被司馬炎重演,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曹魏終,立朝45年。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立朝43年。劉備不容易,雖是皇族後裔,卻是賣草鞋出身,好不容易打下一片天下,皇帝也才當了不到三年。倒是他的兒子有福氣,小名叫「阿斗」的劉禪,就是鬧出過「樂不思蜀」笑話的那個傻子。不過,這個看似憨憨的皇帝,卻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共在位41年,並且還得以善終。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史稱「東吳」,公元280年,亡於西晉,立朝51年。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三國時期的君主,活的最長的就是這位孫權了,活到了70歲。赤壁大戰,天下三分。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關鍵的一場戰役,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曹操與之也算是惺惺相惜,對其讚賞有加,曾直言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被辛棄疾寫進了詞里,廣為流傳。
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稱晉武帝,西晉始。到公元316年,晉愍帝司馬業出降,西晉亡。司馬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王朝也是個短命的時代,只維持了51年。篡奪他人江山的司馬炎,把江山傳給了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此人是個真傻子。災荒之年,老百姓沒有飯吃,餓死了不少人,他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何不食肉靡?」正是因為他傻,皇后賈南風專權,才引出了八王之亂,最終導致西晉滅亡。
百年風雲,過眼煙雲,其中卻蘊藏著看不到的規律。黑格爾說過「一切重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一般地說都會出現兩次」,馬克思補充說「第一次是作為悲劇,第二次是作為鬧劇」。魏篡漢,晉篡魏,八王亂,西晉亡,這些三國時期的故事,就是這段話最好的印證。真正可怕的是,這樣的歷史故事,不斷地輪迴上演……
(2018年1月22日於襄陽)
所思所寫皆真情


TAG:世標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