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流口水?你可能攤上了大事!
假如睡覺時,你發現口裡流口水了,是不是覺得尷尬呢?那出現這一情況,身體怎麼調理呢?小編為大家推薦幾款食療給大家調理身體所用,想知道一起來學習一下!
什麼是脾虛
指脾氣虛弱的病理現象。多由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脾虛則水谷稍微無以傳輸運化。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儒養,從而出現面色萎黃、精神疲憊、身倦乏力、食後睏倦、食少乏味;或食後作脹,大便搪瀉;或穀食不化、四肢欠溫、氣短怯冷,婦女脾虛帶下,甚至是睡覺經常流口水;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脈細弱無力等一系列脾虛表現。
脾虛的癥狀
01
舌苔有變化
往往出現脾虛首先就會有舌頭的變化,健康的舌頭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而當舌頭出現明顯的齒痕,說明有脾虛的現象。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同時,在夏季,脾濕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02
食慾下降
因為在中醫理論中,當濕氣進入人體中的時候,就會傷害到我們的脾臟,造成食慾下降,沒有胃口。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03
早起不適
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04
濕氣重
當出現脾虛濕氣重的時候,往往患者還會在短期之內有體重明顯增加的現象,並且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水腫的現象。
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脾虛的人如何選擇食物
宜食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燦米、鍋巴(焦鍋)、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證豆、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筧萊、茭白、葛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綠豆腐、肢麥等。其中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有鴨肉、豬甲魚肉、牡頗肉、牛奶、芝麻等;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有養山檀、蘿蔔、香菜等。
幾個脾虛食療法
01
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於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02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03
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也可用山藥、白朮、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如何保護脾胃
01
少吃油炸食物
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02
少吃腌制食物
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02
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
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04
規律飲食
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05
定時定量
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06
溫度適宜
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07
細嚼慢咽
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好好保護自己的脾胃。如果身體濕氣太重,那麼也會導致自己脾胃功能下降!
(本文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流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