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引文索引的發展與演變

科學引文索引的發展與演變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 )的創辦人為尤金·加菲爾德(Eugene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加菲爾德於1955年在《科學》雜誌上率先提出了科學引文索引的概念。加菲爾德依據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獻離散律理論,提出了引文分析理論的主要基礎,通過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等的統計,對學術期刊和科研論文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或地區、科研單位、個人的科研產出績效,來反映其在國際上的學術水平。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 的影響最大。

科學引文索引以其獨特的學科設置和期刊遴選方式,通過統計大量的引文,然後得出某期刊某論文在某學科內的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即時指數等量化指標來對期刊、論文等進行排行。被引頻次高,說明該論文在它所研究的領域裡產生的影響大,被國際同行重視。由於SCI收錄的論文主要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領域,所以SCI指標主要適用於評價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成果。

加菲爾德於1957 年在美國費城創辦了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 ISI)。並在1964年正式出版《科學引文索引(SCI)》,SCI被視為科學傳播和情報科學的根本變革。SCI後來拓展到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領域,其中的SSCI在中國有較大影響,A&HCI在中國影響不大,並發行了網路版Web of Science,從而囊括了科學領域的幾乎所有學科類別,成為世界上最權威的科學文獻引文資料庫和功能最為完善的科學文獻檢索工具。

科學引文索引(SCI)的發展與演變大致如下:

1957年,加菲爾德在美國費城創辦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 ISI);

1964年,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正式出版《科學引文索引(SCI)》;

1973年,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正式出版《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

1976年,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正式發布《期刊引證報告(JCR)》,公布期刊影響因子IF;

1978年,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正式出版《藝術和人文學科引文索引(A&HCI)》;

1988年,加菲爾德把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超過50%的股權出售給JPT出版公司(JPTPublishing);

1992年,湯森集團(ThomsonCorporation)收購了JPT出版公司,主要是為了控股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

1997年,Web of Science發布,該資料庫集成了SCI,SSCI和A&HCI;

2001年,Web of Knowledge SM整合的學術研究平台發布,並推出《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

2008年,湯森集團和路透集團(Reuters GroupPLC)合併成立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2008年,Web of Knowledge SM平台中文版發布;

2016年,Onex公司(Onex Corporation)與霸菱亞洲投資基金(Baring PrivateEquity Asia)收購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其中就包括web of science等產品),成為一個獨立的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鑒於加菲爾德博士在科學引文索引、引文分析方法和科學計量學的開創性、奠基性貢獻,國際科學計量學和信息計量學學會(ISSI)授予他該領域首屆最高榮譽——普賴斯獎章(D. de S.Price Memorial Medal)。

(主編李志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的精彩文章:

材料科學:溶質成分對TiAl-Nb合金包晶轉變完成程度和溫度區間的影響

TAG: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