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蒙頂山拜茶記

蒙頂山拜茶記

四川被認為是中國乃至世界種植、製作、飲用茶葉的起源地之一,茶文化源遠流長。在茶馬古道的三條主要線路中,綿延3000多公里、持續1300多年的川藏茶馬古道,被學術界譽為「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

趁著貓冬的閑適,約上愛茶的友人去了一趟雅安蒙頂山。

沒有夏季旅遊登山時的人仰馬翻和喧囂熱鬧。整座山,籠在霧氣里。車行在盤山公路上,音響里播放著《火鍋底料》,窗外的農舍、落木,混合著清冷的空氣和動力十足的節奏,一股腦兒呼嘯而來,呼嘯而去。

對於雅安,對於蒙頂山,生活中熟悉,認知里淺顯,一直只曉得蒙頂出好茶,皆因初喝茶時就被「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洗禮過。所以,對於蒙頂茶,一直有一種別樣的期待,特別是其中的甘露和黃芽。而這一路行來,途中這句標語隨處可見。面積不大,風景也不夠險奇的蒙頂山之所以能夠成為與峨眉山、青城山並稱的三大名山,也都多虧了這膾炙人口的宣傳語。

翻閱資料,可以清晰看到蒙頂茶發展的脈絡和痕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

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

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為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

蒙頂茶作為天字型大小第一的地位由此可見。

文字的描述,無論如何精妙,都不如實地去看看,去嘗嘗。特別是茶葉這種極其注重個人體驗感的東西。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

冬季。四川盆地的潮濕陰冷總讓人跳腳。一路攀爬,看山巒疊嶂,如水墨丹青,心曠神怡。茶園散落其間,山中樹木蔥蘢,香樟、丹楓、杉樹、樺樹間雜,構成隱蔽空間。而一旦到了視野略微開闊之處,陽光又穿透正在散去的霧氣。遠處的青衣江像閃閃發亮的帶子蜿蜒在層疊的矮山之間。「先春朝胭常雨,霽則霧露昏蒸,晝午猶寒」,這樣適宜的茶葉生長環境,蒙頂山恰能夠滿足。

不緊不慢的緩步行走于山間,遇見一群來實地考察參觀的農業專業的學生,對著吳理真的七科茶樹頂禮膜拜。茶樹雖小,意義重大。我們來此,不還是有點兒朝聖的心理嗎?

時有飛鳥鳴叫。

山間清幽。

盤腿坐在寺廟近旁的六角亭內。有渾厚的鐘聲響起。

聽屋檐的銅鈴被風帶起,看雀鳥撲稜稜的跳躍枝椏,觀雲霧與山的纏綿。

後悔沒有將隨行茶具帶上來。否則,就著眼前的大好河山,品一口熱茶,該是多麼恣意瀟洒的事情?

山間氣溫低。小坐一會兒,頭髮和衣服都氤氳濕潤。

不敢久留。戀戀不捨的告別。

對於久喝成癮的茶人而言。一日無茶不歡,更何況入了蒙頂這座寶山,又豈可空手而歸?一場小雨,讓我們止步于山腳,卻無意覓得此行最大收穫。

山門外不遠處茶舍小歇時,偶遇一戶茶農人家,戶主是個四十開外的中年男性。見我們前去,熱情招呼。隨行的朋友因為有些感冒不住跺腳,攤主立即倒了杯滾燙的開水給她捧著。這小小的舉動讓我們心裡一暖。大山的淳樸。

隨意的攀談著。蒙頂山的山民,靠山吃山,以茶養家。他是家中第四代種茶制茶人,每每採茶季節便忙得不可開交,腳不沾地。特別是采明前、穀雨前後時節,家裡親朋四友全都來幫忙,茶園多的還要雇外人來幫工,對幫工還不能怠慢,得好吃好喝。不然撂挑子走人,滿山的茶葉不趕上好天氣、好時間採摘,等芽壯了、老了,價格就會一天一個變。到了冬季,茶園進入休眠期,才歇得一口氣,打打牌,吹吹牛,走走親。

茶家主人健談且耐心。不僅將你中意的茶葉豪氣的添杯加水,還讓你對比同一款茶不同品質的滋味。

我喝得最多的是黃芽。蒙頂甘露、石花和黃芽聲名遠播。但甘露屬於綠茶,平日里喝得多,並不稀奇。倒是手工製作的黃芽讓我興趣濃厚。

蒙頂黃芽,製法與石花大同小異,唯殺青後要揉捻。色澤黃亮,芽呈金黃色,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此茶必須採用明前的茶葉,清明後的茶葉只能做當地普通的毛峰和炒青茶了。黃芽屬於六大茶類里的黃茶,輕度發酵。

我問他,你們平時喝明前茶制的黃芽嗎?

「明前茶都存著賣給茶廠、還有喜歡喝明前茶的客人。你看品質好的黃芽,都是用飽滿的芽頭做的,芽頭裡面並不是空的,有的裡面還有好幾層很小的嫩芽。泡茶的時候舒展開了就能看到,像一朵朵的小花兒。品相最好的,包裝最好的,幾萬一斤哦。這種級別的黃芽,是那些有錢人喝得哦。」

尾音拉的很長,咧開嘴笑得憨直。

很多人初識黃茶的時候,還以為此茶是存放久的綠茶,其實不然。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這種黃色是制茶過程中進行蒙頂黃芽悶堆渥黃的結果。

那些存茶的鋁箔口袋就像一個個藏寶庫。每開一個,就會激起心底的漣漪。依次品嘗,估計會醉茶。只得揀選同類茶里品質最好的,用暖水瓶的山泉水沖泡,一小口一小口輕嘬。以天地為茶席,就這麼站在路口,暖手暖心。

同行的朋友,熱情高漲。幾款茶後意外欣喜,如獲珍寶般叮囑茶家稱重、打包。還不停掰著指頭算,這包給誰,那包給誰。

同時也與茶家約定采春茶的時候,要去他家的山場轉轉,與當地人一起採茶,看他們制茶。

這樣的約定,因為喜歡而期待。

因為茶的吸引,讓我們有機會窺見通過茶而穿透生活的那種多變和不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此行緣得的蒙頂茉莉花茶,本是受家人囑託捎回少許以做品鑒,沒想這茶中常物卻當珍寶般收藏起來捨不得沖飲,因為我的到訪方拿出來共飲。凈手、凈茶器,煮水,取茶,僅僅只是在投茶間便香氣軒室,旁座之人連連稱嘆。

立即聯絡蒙頂茶家主人,所知它源自樂山伏天所得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朵兒,待入晚花開呈虎爪形時,將其摻入穀雨季前採摘的茶芽製成的烘青綠茶中反覆窨制而成。片片芽葉肥碩肥滿,色澤翠綠,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人的槍,朵朵茉莉在水中如蓮花般盛放。鮮活明亮,香氣怡人,滿室環繞。而穀雨茶本就有葉肥汁滿,濃郁渾厚的優點,此茶又得蒙頂高山雨露滋養,入口即生津如泉涌,幾水過後,仍餘味悠長。激動之餘,定購了許多,供母親贈送友人,隔天就寄到。

每一片茶葉內都包含了一部迷你的風土地方志。也考驗著每一位制茶之人的技藝。而對於品茶的人而言,對味道的感知誰也幫不了。色、香、味、形。茶葉的每一個標準,都會因人而異。私人的嗅覺味覺以及腦神經的記憶系統的綜合搭建,都需要漫長的過程。這就像,你走進了一條美麗奇幻的森林小路,有孤單的美感。

這世上茶葉滋味萬千,本沒有最好。喝得多了,自然能辯其中差別。

慢慢走,你能延伸生命的彈性;

慢慢喝,你能品味解讀自己。

我想,這是茶對我而言最大的魅力。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喜歡。

以/茶/養/生

蒙頂黃芽能更好發揮黃茶原茶的功能,茶黃素能穿入脂肪細胞,使脂肪細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復代謝功能,將脂肪化除。蒙頂黃芽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物質,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

此外,蒙頂黃芽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抗癌、殺菌、消炎、減肥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

穀雨茶與清明茶為一年茶中之佳品,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其性溫涼,因為穀雨生長在溫和的春季,春季溫度也適中,受氣溫影響,發育充分、芽葉肥醇,而穀雨前後採集的茶色澤青黃嫩綠,聞之清香,嚼之微苦中帶清涼,這樣的茶葉能打油茶喝,打出來的油茶色澤橙黃純凈,食之清香四溢,滿口生津,妙不可言。因此穀雨茶沒有一般茶的濃度,卻清甜甘口,令人口齒清爽。

所以穀雨茶能溫良去火、健牙護齒,由於還富含了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營養與礦物質都十分豐富,含有的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文字:miss 董

圖文編輯:杜毛毛

尋四方几處好茶 拾人生諸多美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