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密關係中,你必須知道的4個溝通秘訣

親密關係中,你必須知道的4個溝通秘訣

主播:依文

主播荔枝號:聆聽依文(FM1390689)

一個人必須知道該說什麼,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必須知道對誰說,必須知道怎麼說。

之前微博上有這樣一個視頻很火,一位國外的父親,在教育自己生氣的女兒時說:

「生氣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氣,你可以生我的氣、媽媽的氣、妹妹的氣,甚至是生自己的氣,好嗎?

我們依然愛你,你也不會受到影響,你的世界依舊一片光明。

每一次你像這樣感到生氣的時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心情里,好嗎?你要接受它,尊重它,你要承認你生氣了,然後慢慢放下,好不好?

只是不要讓這種心情支配你太久,因為時間太久的話就會出問題,慢慢放下,克服它,有時候也可以直接停下來大聲發泄,或者拿枕頭出氣。

而且我只是在逗你,就像有時候你開我玩笑一樣。

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它說開,這樣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我會尊重你的底線,絕不會越過,但是你也得先告訴我,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

但是如果有時候我了解不夠,我就做不到。」

父親全程語氣溫柔還很小聲,而且是蹲下來面對孩子,非常有耐心地慢慢說話。沒多久孩子的情緒就逐漸穩定了下來,很快就恢復到快樂的狀態。

有這樣一位懂得溝通和理解孩子的父親,這個女孩被無數人羨慕。很多網友評論說自己看哭了,覺得女孩好幸福,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家人會對自己說這些。

其實像這種有效溝通除了在教育孩子時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如此。

面對親密的人,如果我們在交流時過於直接,這裡的直接是指不考慮對方感受和實際情況地訴說自己對於事情的看法,即使表達了內心,但對方要麼會產生抗拒心理、要麼情緒會變得低落。

如果拐彎抹角,試圖讓對方去透過委婉看本質,結果對方卻總是思想偏離,溝通後的所作所為仍舊不如人意……

可以發現,有效溝通才是維持幸福的精髓。

那麼面對自己最親密的人,我們如何去做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效果呢?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到,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就自然流露。也就是說,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都已經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告訴我們,要讓家庭充滿愛,提升家人的幸福感,就在於用NVC(即非暴力溝通或愛的語言)建立聯繫,讓關愛成為現實。

書中介紹了NVC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馬歇爾·盧森堡認為,專註於這4點,並努力做到,愛就能融入生活。

第一,學會觀察,留意發生了什麼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一般來講,發生爭吵的原因常來自於人的道德評判,而道德評判就是人們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主觀地去評價別人。而表達事實的好處就是不引起反駁,因為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是讓人無法辯駁的。

作家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中說,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最後構成了一個現象場,它就像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坐標體系。

親人之間的理解之所以很難,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坐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

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我們完全不同的坐標體系。

同一件事情,因為坐標體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認識和想法。不要拿自己的尺子量對方,溝通才是兩個心靈之間的捷徑。

就像小時候,我被父母批評之後,總喜歡躲在房間靜一靜,然而他們每次看到我這種行為,就認為我的認錯態度不端正,覺得我這麼做是不對的。

其實這種觀點就是因為價值觀和需要的不同而產生的一種評判而非事實。

如果他們認為我的表現不好,直接說出我認錯後的種種行為:

如做錯事後造成的具體後果、用力地摔門、道歉時的表情等等,先不加以自己的評判,這樣我也可以很冷靜地去了解和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究竟有哪裡不妥。

但如果把事實和評判混在一起去說,對方更容易聽到的是批評,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才會反駁你兩句。

所以結果就是新一輪的教訓沒完沒了,而我的內心則會愈發抵觸。這樣下去,不但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還達不到父母想要的教育效果。

而那位外國父親,他在一開始就直接告訴孩子自己觀察到的事情,就是「你生氣了,但是生氣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氣。」

不管自己是否喜歡,只是說出對方所做的事情,表達自己觀察結果,這樣雙方便可持續互動,直至情意相通。

第二,表達感受而非想法

馬歇爾·盧森堡認為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僅能讓溝通更加順暢,也有助於你疏導情緒,但是表達感受的重點在於,我們要學會區分想法與感受。

前段時間,雙雙打來電話說自己要瘋了,兒子和丈夫沒一個讓她省心的。

原來雙雙的兒子最近在學習打擊樂器,五歲的小孩兒正是處於躍躍欲試的認知階段,他們會對新事物無比好奇並樂於嘗試,以至於他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就會玩自己的小架子鼓玩到很晚才睡。

雙雙常忍不住訓斥咆哮:「小浩,你鬧出的動靜太大,太吵了!老公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像個石頭一樣?」

兒子點點頭沒有做任何改變,而一旁丈夫的反應就真得像一塊石頭,看著電視,一句話也不說。

我問雙雙的感受是什麼,她說她覺得兒子不應該在晚上還發出這麼大的聲音,老公也不應該一直坐在一邊不管。我提示她,雖然她用到 「覺得」這個詞語,但是她表達的是看法而不是感受。

雙雙想了想說:「我覺得晚上太吵了會影響到鄰居,而且我老公每次下班都是坐在一旁看電視,悶聲不響。」我告訴她這還是看法,並不是感受。

最後她想了想,才說:「我很生氣也很傷心,還會感到心煩意亂。」

我說:「那你是不是希望兒子可以在晚上玩一些其他安靜點的遊戲,而你老公能幫你管一管兒子呢?」聽到這話,雙雙表示認同。

因為我們的感受是由心發出的,是感性的,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同理心,不會製造衝突;而看法則是從人的大腦思維發出的,是理性的,尤其是你給對方貼了標籤以後,就會引起對方本能地抗拒和反駁。

這就造成沒必要的麻煩,甚至引起衝突,而且是無效溝通。

不要去說「我覺得……」而是去說自己是否開心、喜悅、害怕、生氣、受傷等。

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這樣對方才能更好的體會,就像換位思考一樣,可以拉近你與家人之間的距離,讓你們的心離得更近。

第三,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在溝通中,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麼,記住,這裡的需要是一種內在需要,例如想要被關心、被尊重、被認可等等。

就像我們第二點所提到的感受,其實都是由自己的需要造成的,而不是對方的行為造成的。

電視劇《GO Back夫婦》里,當妻子因為母親去世痛哭時,同樣悲傷的丈夫把自己假裝成開心的樣子去逗樂她,只在妻子看不見時默默難過流淚。

最後妻子提出離婚,她十分難過地指責丈夫不愛自己。丈夫崩潰著答應,他實在不懂自己做了這麼多,為何妻子一點也感受不到。

直到他們穿越回到過去,妻子遇到困難被別人解救,丈夫知道後說:「離婚時你說的對,虧我還以為自己一直在一旁守護你來著。」

看著自己深愛過的人,妻子說:

「誰讓你守護我啊?不是守護我,就是陪在旁邊就好了啊。不是要把我養活,而是和我一起養活這個家。

如果我哭了,你就陪我一起哭,而不是在我最傷心的時候,裝作若無其事。對於當時那樣傷心的我,你為什麼那麼輕鬆,顯得我的傷心很渺小。從那時起,我們的關係開始出現問題。」

聽完這番話,丈夫才明白自己的妻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說:「我是想讓你開心來著,我不想讓你哭泣,只想讓你幸福得一直開心地笑。」而這時的妻子也才明白,丈夫的愛從未消失過。

有些事情你不說,別人永遠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即使對方做了再多,你也會無動於衷,甚至還會產生效果相反的誤解。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不說出自己真正的需要,會引發多少無謂的遺憾。

溫·卡維林曾說: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

例如在生活中,面對丈夫晚歸的情況,可以說「你無法準時回家吃晚飯,我很難過,因為我本來想和你好好聊一聊。」像這樣去說明事實、感受和導致感受產生的需要,我們的心理就能表達得很清楚,也不會發生爭吵。

在我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時,常常會引發家庭的不和諧;在我們通過批評的方式去表達我們的需求和願望時,我們得到的也很可能會是相應的指責。

所以,坦誠說出自己真正的需要,而不是考慮別人有什麼錯,去批評別人

畢竟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看重自己的需要,那別人可能更不會,只有直接說出來,獲得積極回應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第四,明確提出自己的請求

朋友小雲吐槽說,她告訴自己的丈夫不要總是花太多的時間在工作上,結果沒過幾天她丈夫告訴她,自己跑去報名了一個健身班。

一邊的丈夫沾沾自喜地求表揚,而小雲卻快要被丈夫的腦迴路氣瘋了。

我問小雲的願望究竟是什麼,她想了想說:「我希望他每周末能在家陪陪我。」後來,當她像這樣直接告訴丈夫時,兩人再也沒有因此而產生隔閡。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需要是什麼時,可以直接溝通,這樣效果才會好。在溝通時也要注意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越具體越好,這樣才有可操作性。

如果我們的意思模糊不清,對方其實是很難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我們也就很難獲得積極的回應。同時還要明確自己的談話目的,要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發泄情緒,而偏離自己的談話目標。

長期以來,尤其是在家庭里,我們常習慣於把照顧家人當作自己的最高職責,所以總是傾向於忽視自己的真正需要,在表達自己的請求時總是用委婉的、拐彎抹角的形式。

事實上,幸福的家庭,離不開彼此的坦誠和溝通,因為沒人住在你心裡,沒人擁有上帝視角。

正如《大話西遊》里唐僧的至理名言:你想要就和我說啊,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原則。

但是當家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很多事情都在熟悉和平穩中變得理所當然,我們尤其喜歡把那些「沒有說出口但想著對方一定會懂」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可家人又不是福爾摩斯,生活也從來都不是猜謎遊戲。

非暴力溝通可以讓家庭關係變得穩定,可以讓現實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而溝通順暢,對於增進感情、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很喜歡德魯克說的一句話:一個人必須知道該說什麼,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必須知道對誰說,必須知道怎麼說。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運用非暴力溝通聆聽彼此心靈深處的需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不同個性的家人。

運用語言的力量,培育家人的尊重、關注與愛,讓家庭的幸福感提升,讓親密的人更親近。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書 的精彩文章:

張雨綺:父親缺席女兒的人生會怎麼樣

TAG: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