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年習俗大全

新年習俗大全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些天,「春運」、「年貨」這些個沾有喜氣的詞開始充斥我們的耳朵,嚴冰也都開始拿出毛筆練字,準備新年時現個丑,寫幾幅對聯、剪幾個福字,好好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大年了!

明天就是臘月初八了,既然農曆新年將至,嚴冰就為大家找來一些過年的習俗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在此,嚴冰呼籲大家,新年闔家團圓之際,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多陪陪老人、家人,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新年吧!!!

一、年前——忙年歌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註解】

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戶戶買糖瓜祭灶王爺,同時還要祭祀、戶、宅、門、井五神。因民以食為天,自然灶王爺成了一把手,買糖瓜祭灶王爺(鄉村俗稱為祭灶)。寓意:灶王爺吃了糖瓜後,嘴甜上天多說好話,說壞話時糖瓜可以將嘴粘上。民間流傳"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說法。

二十四掃房子(擦窗戶、寫福字、貼楹聯):這一天老鄉說:每家每戶都要把室內清掃一遍。寓意:掃除一年來不順心的人和事,圖個吉利,清心歡快過大年。擦去一年窗戶上的塵土。寓意:擦去污垢,使新的一年心明眼亮。門裡門外,左鄰右舍及男女老少齊上陣,剪窗花、貼對聯、貼吊錢、倒貼福字。此時間進鄉村遠看一片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喜慶景象。寓意:福字倒貼,表示福氣到家。其它表示平安、吉祥、驅邪、紅火又一年,新年更紅火。

二十五做豆腐:幾乎所有素菜置辦全

二十六燉大肉:今天開始做過年菜肴中第一道菜,燉大肉。(不是紅燒肉,過去這道菜叫"燉")。鄉村過去有大事情不可少的叫:一碗肉,兩碗燉。就象扣肉不切片差不多,作法也相似,大小有4寸見方。寓意:新的一年方方正正,四面八方都是幸福生活,盼望來年肥的流油。

二十七宰公雞(雞鴨鵝,魚):(為什麼宰公雞而不宰母雞,因為母雞下一年蛋了,不能"卸磨殺驢"。)寓意:過年歺桌上都要有隻雞,圖個一年大吉大利,再配一條整魚,叫年年有(魚)余。

二十八白面發:因為在過去很少有白面(富強粉)也叫一號面,但多數平時都吃黑面,我們說的二面。過年了把平時存下來的白面拿出來找個吉利。寓意:在這天開始發麵,做各種麵食來驅邪納福,年發百(白)財。

二十九蒸饅頭:蒸蒸日上

年三十:即除夕夜,也叫守歲。除夕夜分兩個時段。第一時段是年夜飯。年夜飯是一年之中家家戶戶的重頭戲。

二、大年中

1、除夕夜: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2、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4、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較受歡迎的有:《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5、 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6、 看春晚:春節聯歡晚會,通常簡稱"春晚",作為一項新興起的除夕習俗,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在每年農曆除夕晚上為慶祝農曆新年舉辦的綜藝性文藝晚會。1983年,央視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應該說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這台晚會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節目。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開創了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且引發了中國電視傳媒表達內容、表達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它的成功不僅牢固確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電視台衍生出系列類似的節目,如綜藝大觀、正大綜藝、曲苑雜壇、春節戲曲晚會、春節歌舞晚會、各部委春節晚會(如公安部春晚)、以及國慶、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種節日綜藝晚會。隨後,全國大大小小的地方電視台頻頻效法并力求創新。

三、 年後習俗

(一)春節

1、早起:有的人認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會塌。所以要早起。

2、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3、拜年: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四類:一是走親戚。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行禮。可以逗留吃飯、談心。二是初三到親朋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際,表示謝忱。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部分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喜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4、給壓歲錢: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5、占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穀的風俗。

6、貼畫雞: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春節所剪的雞,象徵著每日打下天下第一鳴的天雞。還有一說,所畫雞,為能辟邪的重明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就是為了能夠避鬼驅邪,並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7、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8、團圓飯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來表達感激之情。

(二)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

1、燈會:元宵節時進行的大型賞燈活動,多伴有猜燈謎等活動。

2、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3、演社火: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還要幾個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蹺、跳鍾馗、花車等等。

明天就是臘月初八了,為什麼不照著這些習俗,讓我們回歸童年的美好,開開心心的為新年做準備呢?親手撿一些窗花、福字,親筆寫一副對聯,不圖多麼美麗,但圖一個心意。讓我們照著這些習俗,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新年吧!!嚴冰在此,提前祝願大家和和美美,團團圓圓,迎接新年的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嚴冰小文 的精彩文章:

TAG:嚴冰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