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割讓給英國,是誰紅了雙眼?
177年前的今天,英國遠征艦隊撤出廣州城外的穿鼻炮台,清朝欽差大臣琦善與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在炮台達成停戰協議,清朝同意割讓香港島給予英國,這就是穿鼻條約。
條約是義律單方面代表了英國,其實當時英國是不同意的,因為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他們看中的是舟山群島,而非香港。但聽到香港割讓給英國,最痛苦的不是英國,也不是大清,而是澳門,正確的說是葡萄牙統治的澳門。
因為葡萄牙喜歡的是香港,不是澳門!早在1514年,葡萄牙就佔領了香港的屯門,1521年,明世宗下令使驅趕葡人,當時4000多位中國軍民及50條大小中國船隻迎戰葡萄牙的戰船,這場戰役是葡萄牙人大敗,歷史上稱「屯門海戰」。
而後,明朝政府下令水師,凡是見到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船隻就將其擊毀,一直到了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借口,賄賂當時明朝的廣東提刑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獲准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以取代「屯門」成為在中國的首個落腳點。
沒想到300年後,他們當時佔領不到的屯門附近的香港島竟然要給了英國,葡萄牙上下震驚,當時澳門大法官巴士度斯向里斯本報告:若同意讓距離澳門城咫尺之遙的香港開埠,對澳門來講,無疑於致命一擊。國人丶外人丶華人一致認為,對葡萄牙人而言,澳門的貿易丶公共收入丶海關等等的結束指日可待。
1841年2月10日,廣東高濂道台易中孚(正四品)丶澳門同知謝牧之(正五品)及香山縣丞張裕來到蓮峰廟,與澳門議事會理事官內羅丶前任理事官佐治等人展開兩小時的會議。極力地遊說易中孚千萬不可割讓香港,同時也開寬澳門的貿易限制,指出「澳門的興衰仍大清帝國命運的關鍵」之類。
然而,事實還是殘酷的,無論葡萄牙人如何遊說清朝官員,香港割讓最後還是在1842年的南京條約中成為事實,也因此葡萄牙和清政府談判要求與英國享有同等待遇,最終澳門在1887年的條約中允許葡萄牙「永居丶管理澳門」。
香港跟澳門到底有多近?看上圖,這是從香港屯門的青山看到的澳門島,就這麼近,若是坐直升飛機大約20分鐘,若是坐噴射飛航55分鐘,若是游泳大約8小時,若是未來的港珠澳大橋開車大約1小時。
【完】


TAG:真實的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