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努力」成就北京「藍天答卷」

「人努力」成就北京「藍天答卷」

社論

關注「北京兩會」系列評論

治霾事在人為,只要把「鐵腕治霾」做到位,將「人努力」儘可能發揮到極致,根治霧霾並非遙不可及。

據新京報報道,1月22日下午3時,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正式開幕。在政協向大會作的報告中,「科技創新」、「京津冀聯防聯控聯治」、「深化醫改」等多個關鍵詞,引發政協委員熱議。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房山區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孫愛華表示,經過大規模的工程治理、結構調整減排,北京市結構性、工程性減排空間進一步收窄,大氣污染從結構性減排階段向管理「內涵性減排」轉變。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氣候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強斌則建議,要以點帶面、「點穴式」整改推進整治工作,實施精準督查。比如利用熱點網格、無人機、揮發性有機物快速測定儀等先進技術裝備,實施精準督查。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大氣污染問題,事關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北京兩會期間,自然也成為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2017年,北京交出了一份出色的「藍天答卷」:2017年全市收穫226個優良天,其中有66天空氣質量達到一級;空氣質量中最重要的指標——PM2.5的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8微克,完成了國家「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而在2013年,這個數字是每立方米90微克。

即使不看這些數據,許多人也能真切感覺到,改變在悄然發生——北京的霧霾天越來越少了,藍天變得多了,人民都很有獲得感。許多人記憶中,還留存著2013年1月霧霾鎖城的痛苦記憶,但在2017年秋冬季,人們普遍感到,北京都沒有「像樣」的重污染天,空氣質量好得有點「習以為常」,以致藍天不再「刻意」刷屏朋友圈。

短短5年內實現這樣的減排目標,幾乎是難以達成的任務,但北京確實做到了。那麼,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其中,固然有「天作美」,以2017年為例,氣象條件整體有利於污染擴散,表現為逆溫發生頻率較低,空氣較為乾燥,北風頻率較高。但更為重要的,還是靠「人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視察北京時指出,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採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北京超預期的成績,也來源於超常規的治理。2013年到2017年,北京嚴格執行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五年來,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農村散煤治理、調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污染企業、老舊機動車報廢轉出等完成總量大約是過去十年來的總和。

五年間,北京的環保執法堪稱史上最嚴,對固定源立案處罰總計1.62萬起,處罰金額5.9億元;其中,查處大氣類環境違法行為8519起,處罰金額2.1億元。執法的密集和高壓,對大氣污染違法行為造成有力的震懾。

五年間,京津冀在大氣治污上不僅實現了聯防聯控,還建立了嚴格的治污考核和監督機制。

北京發生的改變告訴我們,治霾事在人為,只要把「鐵腕治霾」做到位,將「人努力」儘可能發揮到極致,根治霧霾並非遙不可及。

這也正是「北京經驗」的價值所在。許多地方的民眾如今不再調侃「京霾」,轉而讚揚北京霧霾治理的成效。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曾經指出,好天氣要一天一天地去爭取,PM2.5治理要一個微克一個微克地去摳。北京的這份「藍天答卷」令人欣慰。但也要看到的是,大氣治污是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要做到讓民眾真正滿意,未來還需在「人努力」上加把勁,把治霾措施繼續做精、做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劉惜君 我不只會唱情歌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