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D列印市場前景預測 2023年或達350億美元
2017年全球3D列印行業市場規模
根據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的定義,3D列印(3D Printing)是藉助三維數字模型設計,通過軟體分層離散和數控成型系統,利用激光束、電子束等方法將金屬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細胞組織等特殊材料進行逐層堆積黏結,最終疊加成型,製造出實體產品,也稱之為「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3D列印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噴墨印表機的發明,1984年查爾斯?胡爾將光學技術應用於快速成型領域,拉開了3D列印的帷幕。20世紀80年代以後,3D列印行業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各種3D列印技術也在多個行業應用並發展,如今已覆蓋了製造、醫療、學術、航空航天、軍事等多個領域。
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逐年增加,據Wohlers Associates對全球61家工業系統製造商、19家專用材料生產商、100家服務提供商以及一批消費級增材製造設備製造商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增材製造產業產值達到60.63億美元,同比增長17.4%。
伴隨著3D列印技術的快速成長和3D列印技術在各個行業領域的滲透,預計2017年全球3D列印行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產值有望達到80億美元左右。
圖表1:2010-2017年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趨勢圖(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全球3D列印行業市場結構
3D列印行業結構目前主要有個人級3D印表機與工業級3D印表機構成,首先二者面對的下游市場不盡相同,消費級3D列印主要面對消費型、娛樂型以及對產品 精度要求不高的產品,例如玩具模型、教學模型等;而工業級3D列印主要面對質量精度要求較高 的航空航天、醫療器械、汽車、模具開収等下游市場。二者在眾多斱面存在較大差別,工業級3D列印精度更高、列印速度更快,可列印尺寸範圍更廣,產品可靠性也更好。但也正由於這些,工業級3D列印的價栺更高,目前不能為普通消費者所接受。
基於3D列印的成長性而言,個人智造的興起,在個人消費領域,3D列印行業將會保持較高的增速,拉動個人級3D列印設備的需求,同時也會促進上游列印材料(主要是以光敏樹脂和塑料為主)的消費;在工業消費領域,由於3D列印金屬材料不斷發展,以及金屬本身在工業製造業的廣泛應用,預計以激光金屬燒結為主要成型技術的3D列印設備,將會在未來工業領域的應用中獲得較快發展,中短期內這一領域的應用仍會集中在產品設計和工具製造環節。
圖表2:全球3D列印結構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0年全球3D列印發展前景預測
使用3D列印可在沒有模具的情況下製作產品,這可以削減成本,縮短開發時間。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這可以帶來製造業的革命性變化,很多企業正在普及這一技術。2016年上半年, 5000美元以下低價3D印表機的需求強勢增加15%,帶動整個行業需求量增加14%。
在3D列印產業良好預期的基礎上,加之下游應用領域的的不斷拓寬和迅猛發展。預計到2020年全球3D印表機總量將超過670萬台,市場規模將達到212億美元,到2023年,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將達到350億美元,複合年利率增長達28%。未來,全球的3D列印市場規模將呈現爆發性增長,需求空間將巨大延伸。
圖表3:2017-2023年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3D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TAG:中咨產學研創新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