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資深人士:比特幣價格將跌去90%
據外媒報道,華爾街資深人士皮特·布克瓦爾(Peter Boockvar)預計,加密貨幣市場將遭遇嚴重衝擊。他不確定這會是突然的崩盤,還是緩慢的陰跌,但他認為這將是大趨勢所在。作為Bleakley諮詢集團首席投資官,布克瓦爾相信,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巨大的泡沫之中。他表示:「當某些東西表現出拋物線走勢時,最終一定會回到起點。」
他認為,比特幣價格很可能在當前基礎上跌去90%。他將其稱作「典型的泡沫」。「如果明年的價格跌至1000到3000美元,那麼我一點都不意外。」
這個價格與約1年前比特幣的價格類似。上周五下午,比特幣價格略高於1.1萬美元。
布克瓦爾認為,隨著全球利率上調,崩盤將會接踵而至。他指責,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各國央行因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引發了加密貨幣熱潮。這樣的政策原本是為了緩解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
布克瓦爾表示:「你必須關心,如果從來沒有過量化寬鬆,加密貨幣熱潮是否還會出現?」他認為,一旦加密貨幣市場出現裂縫,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的態度就會發生轉變。他認為,股票市場將成為附帶的受害者。但這是由於投資者情緒,而不是經濟出現了問題。(來源:騰訊科技)
這個時代的騙子特別多,特別是加密貨幣成為傳銷套路後,讀懂區塊鏈顯得特別重要,否則你屯再多幣也會被虧光。
在過去的10年,鮮有區塊鏈和比特幣這樣的攪局者:一方面,擁有全世界都嘆服的顛覆能力,另一方面,又對基於其應用之上的事物產生極端分化態度。
2008年11月1日,一個迄今業界都鮮有人真正了解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拋出一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並自己給出了解決方案——不到3個月的時間,2009年1月3日,中本聰用個人電腦挖出了50個比特幣,用於解決問題的區塊鏈技術也隨之問世。區塊鏈技術是金融科技( Fintech)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創新。作為去中心化記賬(DLT)平台的核心技術,區塊鏈被認為在資產管理、金融、徵信、物聯網、經濟貿易結算等眾多領域都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比特幣引進始末
2010年4月25日,比特幣首次公開交易市場價是0.03美元。2011年1月,比特幣交易價格首次突破1美元,達到1.06美元。隨後,《福布斯》雜誌上刊登關於這個新的「神秘貨幣」的報道,比特幣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催化,再度爆發性上漲。從2011年4月初到5月末,比特幣從86美分上升到8.89美元。6月1日,Gawker(美國互聯網八卦網站,已於2016年關閉)發表文章稱比特幣很受網上的毒品交易者歡迎(「絲綢之路」網站),並且在一周之內翻了不止三倍,猛增到27美元。所有在流通的比特幣的市場總價已經達到了1.3億美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國內信息發現,直到2011年7月,《南方周末》一篇《比特幣,史上最危險的貨幣?》報道中顯示,國內最早使用比特幣的人應該是江西某高校外籍教師,時間約在2010年10月。不過,幣圈垂直自媒體報道的信息顯示,創辦「Haobtc.com」的吳鋼應該是中國最早的比特幣礦工,時間大概在2009年末。彼時,後來被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尚未看到中本聰的論文。
2011年,國內對比特幣行業信息有詳細介紹的另一篇公開文章,來自果殼網翻譯美國《連線》雜誌的《比特幣興衰史》。文章描述了2011年比特幣在美國的異化過程: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預示著一種不祥。現實中的錢幣出現了危機,這樣戲劇性的價格飆升使人們將比特幣視作可以投機的商品。與此同時,媒體的關注正是當初中本聰所擔憂的過火。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召開新聞發布會,呼籲緝毒局和司法部門關閉這條「絲綢之路」,他把這稱為「我所見過的最無恥的網上毒品販賣通道」,並且認為比特幣是「在線模式的洗錢機」。
這一度是創始人中本聰最擔心的問題。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12月5日,在比特幣使用者開始提倡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款後,通常是簡練而且公事公辦的中本聰表現出不尋常的激動,他在比特幣論壇里發了一個帖子,寫道:「不,不要讓它進來,項目需要逐漸的成長,最終得以鞏固。我呼籲維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在整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初級階段的小產物。你們不能一味地想要更多的零花錢,這種慾望可能會毀掉眼下我們的成果。」
記者注意到,當時比特幣已經吸引國人的參與,挖礦兌換成貨幣,是當時最主要的參與形式。此時,比特幣群中,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是如何配置電腦挖礦,何時能夠回本。
「業界當時認為,在類似中國這樣的市場,如果沒有可供比特幣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出現,隨著挖礦難度的上調,人們失去對比特幣的興趣,只是時間的問題。」幣圈內人士回憶當時的形式時稱。
區塊鏈和比特幣的區別
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比特幣是區塊鏈,但是區塊鏈並不是比特幣。
別老是把兩者攪渾在一起,顯得很不專業的樣子。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而比特幣是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資料庫。
也是由一串密碼學相關聯數據組成的賬本。
它被《經濟學人》稱為「信任的機器」。
這裡涉及到一個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去中心化」
有一個網友舉過個例子,這例子並不準確,但還是不錯的:
單身狗們要找女朋友,中本聰說我有好多好多個女兒,個個膚白貌美,一傾人國再傾人城,但我要看看你們速算能力,給你們出個密碼題,解出一個就給一個姑娘微信。這多大的好事啊,單身狗們開始瘋狂展示自己的大腦算力,啥都不幹了只去解題。只要其中一人解出一道題,就立馬昭告天下,示威全部單身狗,這花姑娘是我的啦,你們放棄吧。岳父建立的規則誰也不敢違背,其他單身狗們即使不服也沒有辦法,惆悵懊惱也不是個事兒啊,還是快馬加鞭去解下一道題目吧。不僅僅能搶到美人,每確認一道算術題還能得到12.5個貨幣單位的彩禮,聽說這貨幣才是未來的黃金,簡直人生贏家。
這就是比特幣的「共識機制」,它讓參與者獲得利益!
區塊鏈的三個基本特徵:
1、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2、區塊鏈採用密碼學保證已有數據不能被篡改。
3、區塊鏈採用共識演算法來對於新增數據達成共識。
大部分區塊鏈項目沒有價值,更多的ICO項目沒有區塊鏈應用場景。
一個賣豬肉的,上區塊鏈項目幹什麼呢?不是為了圈錢,難道是為了夢想?
如果真的關注區塊鏈,那就關心技術發展,或者沉下心來弄一個有價值的項目。
是的,享受過一夜暴富,再也忘不掉捷徑,現在幣圈與山西煤老闆有何區別?
如果你關心的只是ICO價格,那你已經走上販毒的道路了。
情懷?賭徒?
近日,北大教授劉曉蕾在接受網易專訪時稱,貨幣有三個屬性: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和價值儲藏。價值儲藏,以及計賬單位都要求相對穩定的估值。而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價格波動率非常大,一天內價值漲跌20%並不是稀罕事。所以,加密貨幣目前還不具備貨幣的屬性。
劉曉蕾認為,雖然比特幣的發行上限是2100萬枚,但是各種加密貨幣的供給是無限的。甚至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ICO的方式推出一種新的加密貨幣。既然加密貨幣的供給是無限的,即使匿名交易的需求確實由加密貨幣來滿足,也未必一定由比特幣來實現。這就需要更多的假定,比如交易者們由於某種原因達成了共識,就選擇一種加密貨幣進行交易。這意味著,只要交易者不達成共識,理論上可以有無限種數字貨幣發行存在。
瑞士信貸在近日發送給客戶的一份關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報告中表示,全球97%的比特幣被4%的比特幣地址所持有。該行表示:「財富集中在一小群地址上——不論他們是個人還是交易所,意味著遊戲中的少數關鍵玩家可以對整個比特幣市場產生巨大影響。」那麼,玩家為何還要炒作比特幣呢?
比特幣吧的一位發帖者的態度或可作為註解:價值是你自己賦予的,你說它有價值它就有價值!


※央行叫停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提供服務,比特幣徹底轉入地下交易!
TAG:外匯時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