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不要做跑圈裡的烏合之眾

不要做跑圈裡的烏合之眾

這是老虎堅持100天寫作計劃的第 26 天

(一)

無錫馬拉松和武漢馬拉松這兩天成了跑圈裡的熱點,兩家都因為中籤率低,卻可以通過購買套餐獲取參賽名額的形式遭到「眾多」跑友的吐槽。

這個事情,我們要看到的本質是:

一、馬拉松是商業行為而不是公益活動,主辦方做任何跟商業有關的行為都在情理之中。至於說展示出的是商業之美還是商業之丑,那是操作手法的問題,不分對錯,只看高下。

二、不中籤的人越多,遺憾、不滿、抱怨的人群基數就越大,但不能僅憑藉聲音大小來評判是非,更不能因為是非而添油加醋,那樣和烏合之眾沒什麼區別。

這兩點達成共識,我們再進入嚴肅的討論。

中國的馬拉松賽事年年遞增,金牌賽事也是趨之若鶩,當一個賽事變得火爆,有越來越多的人報名參加時,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規則和公平的制度就顯得至關重要。或者說,當不中籤的人數占絕對優勢,如何有效的安撫、消解幾萬人失落的情緒,是金牌馬拉松賽事必須的重視的問題。

(二)

這一點上,波士頓馬拉松可以說為行業做出了典範,他的成功表面上看源於獨樹一幟的規則制度,其實是透視了深不可測的人性本質。

這個世界上,有一條真理顛撲不破:資源稀缺,分配不公。

這時候就需要制定出一套大眾認可的「等待機制」,波士頓馬拉松的等待機制就是BQ,在你的年齡段內達到規定的全馬成績,就能直通波馬,這個成績對於萬千跑者來說,太難,但並不是遙不可及,真正想參與的跑友,經過幾年的刻苦的訓練都可以達到。

接受了這種等待機制,對賽事本身就不會有過多的貪嗔,就算還有不滿情緒,那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不滿。

除BQ外,波士頓馬拉松還專門為那些成績不好,心裡還非常想跑的人提供了公益名額,能力不夠,錢來湊。

誰能懟?誰敢懟?誰懟誰就是既窮又沒愛心。

許多時候,人並不怕等待,人就怕不公平。

從各個一線城市的車牌制度就可見一斑。

上海2002年就試行車牌競價制,資源是有限的,誰有錢誰上。在經濟文明社會,這本來是一條特別直接高效的方式,但是不要忽略另一件事,這個世界還是窮人多,競價一個規則就等於把窮人判了無期,沒有出頭之日還能了得,所以這些年經常呼籲取消競價制的聲音不絕於耳。

北京也許看到了此項規則帶來的消極情緒,從2011年開始,直接開啟了看起來更為「公平」的搖號規則,這樣大家都沒怨氣了,不管你有多少錢,在這個平台上,大家都要拼運氣。這種等待機制也確實夠牛的,這個中車牌相當於中彩票的制度,雖然不高效,但大多數人滿意就行。

那有沒有既能保證相對公平又高效的做法呢?深圳的做法目前看起來就不錯,採用了「搖號」+「競價」的方式,這樣,既能讓大多數人看到希望,又給急用的人提供便利,市場經濟,本該如此。

那說回馬拉松,錫馬此次受質疑的地方就在於,沒有透明化。

如果像車牌那樣,本期總共多少名額,全馬多少、半馬多少、迷你馬多少、贊助商名額多少、公益名額多少、自有套餐名額多少,報一個少一個,大家能看到這種公平的機制,也就不會無端猜測了。

當然,這是一種經驗,我這裡也是馬後炮,我相信任何賽事機構在遇到這種情況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錫馬因為一直走在了中國馬拉松創新的前列,面對的是地雷陣,失誤教訓實在是在所難免。

對待這個為中國跑者們創造了諸多驚喜的賽事,我們要有耐心,應該相信,沒有誰會比錫馬組委會更愛惜自己的羽毛,誰都不會把自己的孩子推進火坑。

(三)

古斯塔夫·勒龐所說:「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群眾喜歡為一件事情聲張,50%的原因是他們過得很閑;40%的原因是出於心裡效應,大家都在關注一件事,我不關注,心裡上彷彿就容易陷入孤獨尷尬的境地。只有10%才是源於憤怒。」

身處跑圈三五年,這樣的事不勝枚舉,那個罵在霧霾中跑北馬是SB的,沒有報上名的人熱列歡呼;那個說跑得越多死亡率越高的,從來沒跑過步的人振臂歡呼。就像《烏合之眾》里總結的那樣:「那些不被磁場吸附於同一列隊的,就會被視為異己、敵人。這是普羅大眾的基本屬性。」

理智的、有擔當的跑友,在任何一次大規模的社會事件面前,不要人云亦云,左搖右擺,更不要借勢發泄自己的怒火,牆倒眾人推,是不智的、無主見的狹隘行為,有時候砸傷的可能是自己。時刻保持住清醒的頭腦,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不要被捲入黑暗無腦的旋渦。

不要做跑圈裡的烏合之眾。

我是老虎,兩個孩子的爸爸,自由職業者。堅持100天跑步,堅持100天連續寫作,堅持健身一年,自律讓一切自由。我一直在行動,願和你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者說 的精彩文章:

TAG:跑步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