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說自己喜歡的幾本書

說說自己喜歡的幾本書

這篇文章最早是2012年底,我看到漆園子在華龍網讀書頻道推薦的「慢閱讀」的9篇讀本,有感而寫的。現在幾年過去了,這次我把這篇老文章增改了一些內容,重新發出來。不足之處請留言指正,才開始玩公眾號,有興趣的也可以轉發。

喜歡慢閱讀,喜歡紙質書的人愈發少了,而我是比較喜歡紙質書的人。記得小時候,由於父母都是教書匠,收入不高,那個年代教師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是遠低於工人的,就吃穿而言,我和哥哥兄弟二人,從小沒有奢侈過。外公是國民黨軍隊印度遠征軍部隊的軍官,參加過抗戰,在市中區臨江路有一棟大宅院,解放後宅院里住進來許多戶人家。父母大學畢業在雲南支邊,後來回重慶後,我們一家4口也擠在大院底樓的一間潮濕房間里,還記得刻著鳥雀的木窗棱上,糊著報紙,床下的泥土裡經常長出夏天吐的西瓜籽發的瓜苗。比較起大院里其他的孩子,不同之處就是家裡書多,都是大人從單點陣圖書館裡借回來的,我們還經常在放學後去解放碑新華書店蹭書看,我喜歡讀書的習慣也許就是那個時候養成的。

老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自華」是不敢奢求的,但是讀書至少可以增加見識,多些思辨,不至於人云亦云。在這個物慾和功利的年代,但願能有一些如我一樣的人,喜歡閱讀。

具體如下:

1.《紅樓夢》,13歲開始看,看到現在,都沒有看懂。優美的詩詞,精鍊的句子,迷宮一樣的結構,比達芬奇還要達芬奇式的隱喻和隱語,各種暗示和明示,比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都魔幻。紅樓夢是天下第一奇書。曹雪芹真是個高手,說他是寫小說的,真是看低了他,這人從美食到建築,從司儀到詩詞,無所不通,無所不精。曹之後,有無數的大師學者研究它,以至於成為了一門學科,叫《紅學》,記得80年代就有本期刊,叫《紅樓夢研究》,他解決了好多人的就業喲!誇大點說,也許,只有《聖經》《可蘭經》研究才可堪比。

2.《台灣詩人十二家》,流沙河,四川人。在那個顧城北島傅天琳,江河楊煉加舒婷滿天飛的年代,流沙河編著的這本書像郁憂台下的清江水一樣洗滌人心。精彩的不只是台灣詩人的詩,四川人詩人流沙河的詩評,有時候顯得更精彩。從那時起,才知道靜下心來閱讀,潛沉下去體會。

3.《寬容》,美國的房龍寫的。經典,通俗易懂。第一次懂得了平等及平等的愛的重要。這本書是西方普世價值觀的集大成者。地球村,全球化不是空頭話,想了解西方的思維,先該看看《寬容》。更不用說,裡面很多思辨,與儒家,道家,醫家,佛家均可以共通。

4.《逃避自由》,德國的弗洛姆著。從弗洛伊德,榮格到弗洛姆,精神分析法的應用源遠流長。也許很多人更喜歡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但我覺得《逃避自由》更能反應人格的雙重性:一方面人性渴望自由,一方面人類歷史的各個重要節點事件均表明,人性在逃避自由,並對強權和強人圖騰式的崇拜,從漢武帝到凱撒大帝希特勒到今天的中國。如果是你,面對這些,是選擇自由還是逃避自由?

5.《西遊記》,帶來無數的童年猜想和期盼。即使現在,我也經常邊開車邊聽下載的單田芳的西遊記評書。影響依然,比如發現:西遊和水滸其實是一種故事:都是先佔山為王---造反---派兵鎮壓---鎮壓失敗---再造反---許以爵位(或者佛位)---招安---被利用去降服別的造反的妖魔(或者起義軍),爵位重要還是兄弟重要?這樣的故事一直都在上演。

6.《時光九篇》,席慕容。要怎樣的軀體才能容納這顆清純若蓮又熱切如火的心!她的散文詩和三毛的札記,齊豫的歌都是相同的,空靈,晶瑩,又光彩奪目。從《七里香》到《無怨的青春》,而《時光九篇》到達了頂峰。其實這類作家很多,羅曼羅蘭,屠格列夫,倉央嘉措,朱自清,汪國真等都不錯,世間總有諸多的不如意,也有很多的美麗被無視和錯過,但席慕容,不容錯過。

7.《金庸全集》。不是一本這是一套書。男生幾乎沒有人不喜歡看,特別是後期的幾部。我最喜歡《笑傲江湖》和《鹿鼎記》,現在也經常看。我在今年5.1還寫了篇關於岳不群的讀後感,發在本博客里。金庸的武俠,是中國士大夫階層所崇道的俠義精神的集中體現,人,應該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不願為現實而改變的自己的屈原,包括文天祥,袁崇煥等,其實骨子裡都有這種俠義精神。金庸的武俠也是超越了武俠的武俠,算是現在流行的玄幻小說的鼻祖。情節曲折,人物豐滿,可讀性極強,適合工作累了之後換腦筋放鬆閱讀,百看不厭。

8.《漫步遐想錄》,法國,盧梭。本來想推薦另一個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德國的叔本華的書。但是想想,還是更喜歡這本,因為《遐想錄》比盧梭自己的《懺悔錄》和叔本華的書更易讀懂。現在都記得開篇的那段:「我在世上就這樣孑然一身了,既無兄弟,又無鄰人,既無朋友,也無可去的社會圈子,最愛與人交往,最有愛人之心的人竟在人們的一致同意下遭到排擠!他們以無所不用極其的仇恨去探索:怎樣才能最殘酷的折磨我這顆多愁善感的心。。。。,但是儘管這樣,我還是會愛他們的。。。」這本書是天生殘疾的盧梭窮困潦倒死前對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有時看似悲觀,實則有益。任何人都需要這樣的反思。

9.《宋詞的花朵——宋詞名篇賞析》,1985出版,艾治平。這本書,曾經被我一個同學一借不還,後來,居然被我在一個舊書攤找回來了。這是我最早看過的評宋詞的書,也是印象最深最好的一本了。北大中文系出身的艾老先生,一生寫了大量的古詩文曲的鑒賞文章。這本書中的賞析文章如「步雨後的紅蓮,翩翩」走來,字字珠璣,句句精美。可以讓人極深的記住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開放的宋詞花朵。這沒有嚴謹的治學心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辦不到的。哪像現在好多的書籍,白白糟蹋了紙張。

10.《數學,確定性的喪失》,美國的克萊因,這是本科普讀物。絕大多數人仍然認為數學是關於物質世界的不可動搖的知識體系,數學推理是準確無誤的。這本書駁斥了這種神話。就內容而言,我想它是乏味的。比較榮幸的是,我看得似懂非懂。有本更著名的,是史蒂芬·霍金與羅傑·彭羅斯辯論的文集《時空本性》,但是那本我讀了三遍,反而就更摸不到頭緒了。

11.《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成都,李承鵬。曾經有人說一百個齊白石都比不上一個魯迅,因為在那個兵荒馬亂,民眾麻木無知,精英分子只顧獨善其身的清末民初時期,可以沒有齊白石,但是一定不能少了吶喊的魯迅。魯迅從學醫轉身為從文,李承鵬從足球評論家轉身為作家後,他已經相當有名了。雖然王朔在《知道份子》里說當下的中國只有知道份子沒有知識份子,但是知道總比不知道好,有些常識,是該知道了。

12.《身邊的江湖》,湖北,野夫。「野夫路見不平處,胸中磨損萬古刀」,從警察到囚徒到書販到作家到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的編劇,到「蒼山夜雨」公眾號,易中天弟子土家野夫是當代的一個傳奇。比起柴靜,袁立,崔永元們,野夫更多了一些滄桑和老道。野夫的書中我最喜歡這本《身邊的江湖》,沒有沈從文的《邊城》,阿來的《塵埃落定》那樣長,它篇篇都是短文,但每一篇都能讓人掩卷而嘆。

13.《人類簡史》,以色列,赫拉利。能被翻譯成30種文字出版,能在500頁內寫出人類史,還精彩迭出,讓我不得不佩服他。比起編年史,司馬遷在《史記》里的傳記史是突破,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里的因果聯繫「大歷史觀」則是另一種突破。而1976年出生的赫拉利,思維獨特,觸感敏銳,是網路時代的突破,他的另一本《未來簡史》也值得一看。

14.《公天下—多中心治理與雙主體法權》,吳稼祥。北大畢業的吳稼祥人很有名,著作不少,唯有這本書他思考20年寫了3年,自說「此書,朝成夕死可以」。這是一本4000年中國政治史書,「為三十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學佳構」,主要提出多中心治理,制度化分權,相對生澀難懂。國內的很多學者寫書,缺少這樣的邏輯推理能力。

---------2018.1.22改寫於南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