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命運——聰明多被聰明誤

命運——聰明多被聰明誤

聰明是一件好事,因為聰明的人明白如何解決問題,少犯錯誤,但是「聰明」也不儘是好事,尤其是自認聰明、聰明過頭,將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誰都希望自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絕大多數人也都希望能夠在眾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得到人們的認可。可是事實上,世上真正意義上的聰明人幾乎是沒有的,而本不聰明卻要自作聰明的人,卻是隨處可見,比比皆是。一則笑話說:有個人,天天閑得無聊,抓了幾粒稻子吃起來,覺得又扎嘴、又苦澀。他想:如果把稻子去掉皮殼,再煮熟就是非常好吃的米飯;如把煮熟的米種到地里,將來收穫時不更好吃了嗎?於是,他煮了一鍋米飯,撒到地里。結果可想而知,這便是自作聰明的結果。

三國時期,楊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楊修卻處處耍小聰明。那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園。快竣工了,監造花園的官員請曹操來驗收察看。曹操參觀花園之後,是好是壞是褒是貶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拿起筆來,在花園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揚長而去。一見這情形大家猶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麼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楊修卻笑著說道:「門內添『活』字,是個」闊「字,丞相是嫌園門太闊了」。官員見楊修說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牆圍,改造停當後,又請曹操來觀看。曹操一見重建後的園門,不禁大喜,問道:「誰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楊修主薄」。又是你楊修,他表面上稱讚了楊修的聰明,其實內心已開始忌諱楊修了。又有一回,塞北送來一盒酥教敬曹操,曹操沒有吃,只是在禮盒上親筆寫了三個字:「一盒酥」,放在案頭上,自己徑直出去了。屋裡其他人有的沒有理會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拿妄動。這時正好楊修進來看見了,便堂而皇之的走向案頭,打開禮盒。把酥餅一人一口地分著吃了。曹操進來見大家正在吃他案頭的酥餅,臉色慢色,問:「為何吃掉了酥餅?」楊修上前答道:「我們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話怎講?」曹操反問道。楊修從容地應道:「丞相在酥盒上寫著『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賞給大家吃的,難道我們敢違背丞相的命令嗎?」曹操見又是這個楊修識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樂哈哈地說:「講得好,吃得對,吃得對!」其實內心已對楊修徒生厭惡之情了。可楊修還以為曹操真的欣賞他,所以不但沒有絲毫地收斂,反而把心智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並不分場合地要弄自己的小聰明,從而也不斷地給自己埋下禍根。

曹操為人奸狡,且疑心很重,總害怕別人暗中謀害自己,他曾經吩咐左右:「我在夢中好殺人。只要我睡著了,你們千萬不要走近我。」一次,曹操白天在軍帳中小憩,不慎將被子蹬到地上了,一個值勤的侍衛趕緊過來撿起被子給曹操蓋上。不想此時曹操從床上一躍而起,拔出寶劍一揮,劍落處,近侍的人頭已搬了家,而曹操又上床睡覺了,在場的人誰也不敢言語。過了半響,曹操醒來,見一近侍躺在血泊中,裝著大驚失色的樣子,問:「什麼人殺了我的近侍廣大家以實情相告,曹操悔恨夢中殺人,痛哭流涕,並使命厚葬這位侍衛。大家也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夢中誤殺,今見獲侍衛後葬之榮,不但不責怪曹操,還稱讚曹操體恤下屬的精神。楊修卻知道曹操決非夢中誤殺,而是有意而為,即證實他」夢中好殺人「誑言。楊修倘若只是悟出了曹操的用心,不表露出來,這倒是真的聰明,可他忍不住,生怕別人看不出自己的聰明,便在為那位近侍舉行葬禮時,指著近侍的棺材說:「不是丞相在夢中,而是你在夢中啊!」曹操聽到這句話,不再是簡單地厭惡楊修,而是想尋機除掉他了。

楊修的最後一次聰明的表露那是曹操自封為魏王之後,自引兵與蜀軍作戰,戰事失利,進退不能之時。數次進攻蜀軍總不能奏效,長期拖下去,不僅耗費錢糧且會疲憊士氣,真的撤兵無功而歸天會遭人笑話。是進是退,當時曹操心中猶豫不決。此時廚子呈進雞湯,曹操看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覺得眼下的戰事,有如碗中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他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干,各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悖。夏侯悖大驚失色,立即請楊修到帳中問他:「您為什麼叫人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你怎麼知道?」夏侯悖又問:楊修笑道:「雞肋者,吃著沒有肉,丟了又覺得它味道不錯。魏王的意思是現在進不能勝,退又害怕人笑話,在此沒有好處,不如早歸,明天魏王一定會下令班師迴轉的。所以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悼說:「您可算是魏王肚裡的蛔蟲,知道魏王的心思啊!」他不但沒有責怪楊修,反而也命令軍士收拾行裝。於是寨中各位將領,無不準備歸計。當夜遭操心亂,不能人睡,就手按寶劍,繞著軍寨獨自行走。只見夏侯悼寨內軍士,各自準備行裝。曹操大驚,我沒有下達撤軍命令,誰竟敢如此大膽,作撤軍的準備?他急忙回帳召差別夏侯惇,夏侯惇說:「主簿楊修已經知道大王想歸回的意思。」曹操叫來楊修問他怎麼知道,楊修就以雞肋的含意對答。曹操一聽大怒,說:「您怎敢造言亂我軍心!」不由分說,叫來刀斧手推出去斬了,把首級懸在轅門外。曹操終於尋得機會,除掉了楊修,楊修也終於結束了他聰明的一生。

對於曹操斬楊修,一般人們會認為是曹操心眼小,藉機殺人。其實關鍵是楊修聰明過頭。

不知道楊修在臨死時,知不知道自己被處死的真正原因,也許他認為自己很聰明,殊不知,他就輸在這個聰明上了。

世上有真聰明與假聰明之分。可惜的是有些人屬於假聰明,卻並不自知,其結果可想而知。楊修就是這樣,經常不看場合,無視別人的好惡,只管賣弄自己的小聰明。結果自然越來越遭人討厭和憎恨,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雖然曹操事後不久果真退了兵,但平心而論,楊修之死也確實罪有應得。試想兩軍對壘,是何等重大之事,怎麼能根據一個口令,就賣弄自己的小聰明,隨便行動呢?即使真的撤軍,也要用正面的語言和行為來表達,不然會軍心大亂。而軍心是軍隊的命根。這是最起碼的軍事常識,但楊修違背了,豈不是自尋死路?

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不難看到類似的情形。每個人都想表現得很聰明,但如果一個人老耍小聰明就成了一種愚蠢。建議你在面對人生際遇時,切勿自作聰明,而要學學糊塗。

為什麼做人要提倡「別賣弄自己的聰明」呢?這是因為「聰明」是相對的,是對某一具體的方面、具體的人而言的。你在這個人面前很聰明,而在另一個人面前,很可能就不怎麼樣。所以,聰明還是不「聰明」並不是什麼做人的資本,反而是沒有「心機」的表現,根本不值得賣弄。

充分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能力,面對問題冷靜判斷,量力而行,這才是聰明人應該做的。如果你真的想表現得比其他人更聰明一些,那麼你就應該對自己有一個自知之明,沒有必要總是要向他人強調自己的聰明,更沒有必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以及不可利用的機會向眾人表現你的聰明。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檔案最全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婆,廚房小怎麼了,家居置物架這麼裝,收得多不佔地

TAG:檔案最全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