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烏克蘭廠幫中國造航空發動機69年,現為最新戰機換引擎

烏克蘭廠幫中國造航空發動機69年,現為最新戰機換引擎

虹攝庫爾斯克

最近,關於中烏航空動力合作的事又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此前有傳聞引用所謂的《巴黎時報》報道,稱烏克蘭要求馬達西奇公司停止發動機和大型飛機設計的出售,甚至凍結一些項目上的外國股權,一時間引起了各方猜疑。其實仔細查一下就能夠發現,根本就沒有《巴黎時報》這份報紙。這個謠言早在去年9月北京航展前就露面了,弔詭的是,一天後馬達西奇公司就與中國合作方天驕航空在北京航展上同台亮相,並簽署了多款產品合作協議。這些實際舉動讓傳聞不攻自破。

圖片:中國空軍的教練-10高級教練機,中烏合作將使該機飛得更高更遠!

那麼對於軍迷來說,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能力到底能不能為我所用,對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圈裡的爭論不休需要時間見分曉,但不如冷靜回顧一下,烏克蘭對於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產生的影響,和過去我們在這個領域中發生關係。其實,馬達西奇公司不但是新中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的幕後支持者,也是最新型教練-10型高級教練機的發動機提供商,將原有的亞音速引擎,換上了最新的帶有加力燃燒室的超音速引擎。其與中國航空工業的密切聯繫60多年來始終未斷過。

圖片:蘇聯幫助中國建設航空工業,毛主席視察中國航空工業。

眾所周知,新中國的航空事業是在一窮二白的狀態下,由蘇聯老大哥大力支持而建立起來的。在中蘇航空合作中,位於現在烏克蘭的馬達西奇航空發動機廠為中國航空發動機的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9年10月,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中國空軍要求,一列從蘇聯開來的軍列將第一批20架雅克-18初級教練機運到了滿洲里,隨車而來的還有一些作為備件的M-11FR型5缸氣冷式活塞發動機。

正是這種看上去其貌不揚的螺旋槳發動機,卻成為了新中國首台國產發動機的雛形。

圖片:滿洲里火車站,雅克-18教練機和M-11FR發動機就是在這裡卸車的。

M-11發動機設計於上世紀20年代中期,是蘇聯第一種自行設計的實用氣冷航空發動機,普遍裝備在教練機、雪地車上,在二戰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6年,帶加力的新型M-11FR發動機研製成功,成為了雅克-18初級教練機的引擎。這種發動機簡單皮實,生產單位也非常多,其中就有位於現在烏克蘭扎波羅熱市的馬達西奇航空發動機廠。

圖片:馬達西奇公司展廳中的M-11FR發動機。

1954年7月29日,中國湖南株洲331發動機製造廠在馬達西奇廠援助下,仿製成功了M-11FR活塞發動機,裝備在了中國第一種初級教練機初教-5上,中國飛機終於有了中國心。

圖片:中國空軍的初教-5教練機,M-11FR的五缸布局非常醒目。

隨後,在馬達西奇廠以及與其配套的蘇聯著名的伊夫琴科航空發動機設計局幫助下,中國又在「伊夫琴科」AI-14R發動機基礎上,仿製成功了活塞-6型星型氣冷9缸發動機,為中國人第一架自己設計、製造的螺旋槳教練機初教-6的研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種發動機後來還被用於運-11輕型雙發運輸機、「海燕」農用飛機,以及701型、延安2型輕型直升機上。

圖片:出售給美國航空愛好者的中國初教-6教練機,使用的是伊夫琴科AI-14R發動機

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運-8中型運輸機時,中國仍然選用了馬達西奇廠的AI-20發動機作為仿製原型,研製成功了渦槳-6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4台馬力強勁的渦槳-6使運-8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國產運輸機。

此外,在研製水轟-5水上飛機和運-7運輸機時,也同樣選用了馬達西奇廠的AI-24發動機,仿製型號被稱為渦槳-5。

圖片:運-8的渦槳-6發動機來自於馬達西奇廠的AI-20發動機。

圖片:運-7的渦槳-5是馬達西奇廠AI-24發動機的仿製型號。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研製著名的K-8「喀喇崑崙」基礎教練機時,由於巴方有較為寬鬆的外部環境,能夠選用美國的TFE731-2A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而中國必須使用國產發動機。

當時中國並沒有這個級別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也是馬達西奇廠的AI-25TL發動機給這個項目帶來了生機,在其基礎上中國仿製成功了渦扇-11發動機,直到2001年10月定型後才使得K-8的自用版教練-8教練機有了較為可靠的動力來源。

圖片:國產教練-8教練機使用的渦扇-11發動機原型來自馬達西奇廠的AI-25TL發動機。

正是有了上述的合作,當中國最新型教練機L-15/教練-10雙發超音速教練機研製時,就首選了馬達西奇公司最新型的AI-222-25系列渦輪風扇發動機,包括不帶加力的AI-222K-25和帶加力的AI-222K-25F,特別是加力型號飛行馬赫數可達到1.5,確保了教練-10教練機實現超音速航空教學,也使其擁有了更大的載荷,便於執行低烈度的對地、對空作戰任務。

目前,該機已經出口國外,被購買國作為多用途輕型攻擊機使用。

圖片:教練-10高級教練機使用的馬達西奇廠AI-222K-25F發動機,實現了超音速飛行。

從1949年馬達西奇廠的M-11FR發動機抵達滿洲里到現在,算下來已經69年了!

新中國成立後,在運輸機、教練機等領域使用的國產航空發動機基本上都是出自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技術支持。作為蘇聯時代就已經久負盛名的航空發動機研發企業,馬達西奇廠與伊夫琴科設計局緊密協作,將一台台航空發動機送到了飛機製造廠的手中,也將技術傳授給了中國。

圖片:馬達西奇廠還為安-225這樣的空中怪獸提供航空發動機。

網友們常說:只要發動機動力強,板磚也能飛上天!

蘇聯高度重視航空發動機研製,建立了完整的航空發動機研製和生產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航空發動機設計流派,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強國。

蘇聯航空發動機服務於整體航空工業,體現出了以國防建設和空軍作戰為牽引的特點,以軍為主、軍民結合,在大中小微全面發展。

雖然蘇制航空發動機和其所裝配的戰機在西方人眼中是笨重粗陋的代名詞,但不可否認的是,蘇制發動機的定位是戰爭!戰爭中最關鍵的是發動機的技戰術指標和大規模量產的能力,而至於壽命、精細度等都可以排在其後。

圖片:巨大的圖-128「提琴手」重型截擊機群,使用的是動力充沛的AL-21F-3噴氣發動機。

蘇聯航空發動機往往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圍繞主要技戰指標,結合自己的技術優勢,通過綜合設計形成型號特色,滿足使用要求。同時,蘇聯發動機還很注重產品的系列化,在一款優秀的核心機基礎上,能夠派生出用於不同機型和用途的系列化產品。

對於蘇聯航空發動機,網友普遍有一個誤區,認為蘇聯基於大規模戰爭經驗,在戰時作戰飛機只有不到100小時的壽命,所以航空發動機沒有必要長壽命和翻修期。作為反面例子的主要是米格-25和蘇-27的發動機。

圖片:米格-25PD戰鬥機的R15BD-300發動機加力極限允許時間和正常壽命都大幅提升。

其實軍迷們一直詬病的米格-25戰鬥機上面的「聯盟」R15B-300發動機,其加力狀態連續工作時間只有40分鐘,但卻使米格-25戰鬥機獲得了3倍馬赫的截擊速度,在大規模戰爭中這40分鐘就可能就阻擋住了攜帶核彈的美國戰略轟炸機的入侵,兩相對比當然是技戰術指標更加重要。

而後續進一步改進中,新型的R15BD-300發動機加力極限允許時間已經提升到了1小時,正常壽命也達到1000小時,滿足了米格-25PD、米格-25RB等戰機的使用。

圖片:AL-31FP發動機的首翻期壽命也是1000小時。

再比如蘇-27戰鬥機使用的「留里卡」AL-31F發動機,之所以說這種先進的發動機最初壽命只有100小時左右,是指在原型機設計階段,發動機由於設計問題導致在工作了60~70小時候就損壞了,這種指標根本不可能通過國家試驗,後來勉強提高到了100小時。

但當1985年AL-31F發動機通過國家試驗後,這些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發動機壽命也穩步提升。以安裝有矢量噴管的AL-31FP發動機為例,其首翻期壽命已經達到1000小時,而噴管的壽命也從過去的250小時提升到了500小時。

圖片:馬達西奇公司與中國天驕公司的聯合展台。

所以說,蘇系發動機的性能和產品在目前來看依然是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繼承了蘇聯航空發動機產業的絕大部分遺產。特別是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在教練機、直升機、大型運輸機發動機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不但能夠幫助中國新型戰機的研製,還能夠為我軍大量俄式飛機提供充足的發動機供應。

圖片:中國陸航大量裝備的米-17/171直升機採用馬達西奇TV3-117渦軸發動機。

比如我軍陸航大量裝備的米-17/171,海航和通用航空裝備的卡-28、卡-31、卡-32等直升機,都使用馬達西奇公司的TV3-117渦軸發動機。

該系列發動機是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大、裝備範圍最廣、可靠性最好的渦軸發動機,產量已經超過3萬台,總運行時間超過1600萬小時,90%以上的俄制直升機(卡系列和米系列)配裝TV3-117系列發動機。

2013年,裝配TV3-117VMA-SBM1V-4E發動機的米-8MSB型直升機在克里米亞半島創造了E-1級直升機在飛行高度方面的世界紀錄,飛行高度達到了9150米。引進生產這種發動機不但能夠滿足我軍大量俄制直升機的發動機供應,還能夠提升我國自身直升機發動機的研發水平,為我軍新一代直升機提供可靠而充沛的動力。

圖片:中國海軍卡-28反潛直升機同樣採用馬達西奇公司的發動機。

馬達西奇公司在蘇聯解體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混亂和調整,但並沒有睡在蘇聯時代的功勞本上坐吃山空,形勢穩定下來後,就陸續研製了一系列新型航空發動機供應市場。

目前,中國與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之間正在穩步開展航空發動機的引進和生產,該公司大量技術成熟且經受實踐考驗的量產型號對於服務我國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許多產品和技術也能夠解決我國航空動力上的很多空白和問題,而其歷史悠久和規範有序的管理經驗對提升我國航空發動機企業的內部運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圖片:中烏髮動機項目合作簽約儀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攝庫爾斯克 的精彩文章:

德國豹2主戰坦克難以抵禦俄式導彈,但巧妙設計卻使乘員逃過一劫

TAG:虹攝庫爾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