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家臘肉,純天然無飼料餵養,煙熏臘肉

農家臘肉,純天然無飼料餵養,煙熏臘肉

臘肉,好吃又香的煙熏臘肉。

臘月一到,家家戶戶都曬起了臘肉香腸。那煙熏火燎的記憶,才是活色生香的過年味道。

01

農家過年殺豬後的火坑上的炕,滿滿的臘肉

臘肉,彷彿是人間煙火的詩意畫。在村莊農院,向陽的牆上掛著臘肉,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在市井民間,家家戶戶陽台上曬著的臘肉,一年又一年,多少日子就這樣一如既往的保存。

特色臘肉

特色臘肉

臘肉是湖北、四川、湖南、江西、雲南、貴州、甘肅隴西、陝西的特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比較有特色色的是湖南湘西臘肉、四川臘肉、湖北臘肉、黔味臘肉等,臘肉的材料一般是家家戶戶過年殺的自家餵養的豬,這些豬是農家一年以農作物餵養長大,其肉質清香,肉質上乘,好臘肉與普通工廠飼料餵養做成的臘肉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油」,好臘肉基本不用放油,還能炒出很多豬油來,超市或者批量產的臘肉,一般是無法炒出多少油的,我曾經在超市買過臘肉嘗過,遠遠無法與家鄉的相比,還有明顯的煙熏味,炒的時候還需要放油進去,吃到嘴裡就像炭一樣。

臘肉的做法

雖然各個地方製作臘肉的方法不太一樣,但大致的步驟總是不差的。我們家鄉一般是過年殺豬後,將豬肉分割成塊,放在大盆里撒上鹽,然後放入各天然植物香料,然後是煙熏。腌制好的鹹肉,人們會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或掛在自家燒柴火的灶頭頂上、烤火爐上,用煙火慢慢熏干。

那麼臘肉為什麼叫臘肉呢

作為湖南張家界人,從小熟知的一個傳說是源於「一次偷吃後引發的一次意外」

從前,有個叫「臘生」的廚子,有回他在幫廚的人家裡偷了一塊肉,怕被發現就把肉抹上鹽藏在煙囪里,卻一直沒有機會拿出來吃...直到過年時大家都忙,他才終於找到機會了。臘生把肉取下來洗了洗,放在蒸祭禮的籠屜里蒸熟,再切成小薄片一吃,不但肉沒有壞,而且還蠻好吃!正巧這時家裡來了客人,這肉陰差陽錯被端上了飯桌。客人吃後大讚,問這道菜的名字,臘生腦子一轉,取了「臘肉」這個名字。 ---哈哈,反正我是不信的。

臘肉並不是因為發明的人姓臘,也不是因為在臘月腌制就叫臘肉。北魏《齊民要術》里說正月、二月、九月、十月都是做臘肉的好時候,but---還是寒冬臘月製作的最好。

臘肉的臘古代讀音並不是讀[là],而是[xī]。

據《易經·噬嗑篇》載:「於陽而煬於火,曰臘肉。」

臘[xī]肉是先民原始保存食余狩獵之物方法,初為干肉,亦稱"脯"。在《周禮》、《周易》中已有「肉甫」和「腊味」的記載。當時,朝廷有專管臣民納貢肉脯的機構和官吏:"臘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臘人掌干肉……"

事實上, 古代的「臘(là)肉」和「臘(xī)肉」根本不是一回事。 今天我們說的「臘月」、「臘肉」,在古代的寫法「臘月」、「臘肉」, 但是在古代「臘」和「臘」根本不是一回事,臘讀xī,指干肉;臘讀là,本為祭祀的名稱,指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合祭諸神。

各位喜歡吃臘肉的朋友們,可關注我們的官方商城「

優旅特特商城」公眾號,購買喲,提供各式各樣的特產,我們只做收集不做生產,大量特產源自於農村家家戶戶,各位家鄉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歡迎多多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旅特 的精彩文章:

TAG:優旅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