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茶:不言,不罔,以與世俗處

如茶:不言,不罔,以與世俗處

/JAN/22/

文|梨落

圖|網路

今天

也是明天

睿奇天驕與你們一起助力

中國傳統文化

今天,落落君和大家聊聊中國的傳統精粹——茶,還有我們的」茶「人生。

喜歡茶,每個人或有自己具體的緣由,或是因為它的清淡,它的甘甜,它的苦澀,它的柔和,它的回味......

在愛茶人的心中,它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茶「,而是人生百態,譜寫著每個人不同的狀態。

中國現代漫畫家、散文家——豐子愷,人生如茶。他的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這不僅是對人生的一種豁達,也是對人生的一種解讀。

他曾經在自己的作品中寫道: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品茶,」品「字最重。或許,我們只有經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內心的繁華。不曾擁有,便不會嘗到失去的苦;不曾失去,便不會明白擁有的珍貴。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如:明代楊慎在《和章水部沙坪茶歌》所言"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獨品茶兼品士。" 又如:柳亞子 《寄毛主席延安》詩:"雲天倘許同憂國, 粵海難忘共品茶。"

莊子曾講過:朝三暮四。說,有個人養了些猴子,他跟猴子們說」早上給三個栗子,晚上給四個栗子「,猴子們都很生氣,不同意。後來,他又說」早上給四個栗子,晚上給三個「猴子們就很高興了。

莊子這個寓言表面說的是猴子,其實是在說人性。因此,有一句話說:智者沒有看不慣的事。當你看不慣的事物變少,你的智慧就在增加。

茶亦如此,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緣合則聚,緣滅則散,不執於苦,不執於樂,不悲過去,不貪未來。

用心去沏一壺好茶,就像用心去結交一位好友。

茶,源於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風洗禮,從而有此山魂水魄的靈性。茶的記憶穿插著中國上下五千年,不只是一種中國人的民族情懷,也是中國人的」茶「前飯後的必備。

每遇到一杯好茶,就如同遇到一個對眼的人,必須機緣巧合,然後在心中祈禱,不早不晚,一切都剛剛好。

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態變遷。與人相處,如同泡茶,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水深不語,人穩不言。中國茶文化,傳承千年,或濃或淡,精神不變。

我們在」做人「過程中,努力過就好,盡了心就行,過程的體會,才是最終的感悟。

(茶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小茶杯海底歷險記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