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記那些被新技術淘汰的產品—— A 盤和 B 盤

記那些被新技術淘汰的產品—— A 盤和 B 盤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張圖,愣了一會才想起這是什麼。






這就是當年的移動存儲器 3.5 英寸軟盤,容量僅為 1.44 MB,這個容量大小要是擺在現在,連一首普通的 MP3 都放不下。按照軟盤被取代的時間來推算,大概只有早期的 90 後才會知道這是什麼,再年輕的朋友估計都沒見過。





世界上第一張軟盤是由

 IBM 

公司在

 1967 

年推出,直徑為

32 

英寸,

就大概公交車輪胎那麼大,你可以想像一下。

1971

 Alan Shugart 

推出了直徑為

 8 

英寸的軟盤,但儲存容量僅有

 81 KB 





1976 年,Alan Shugart 推出了直徑為 5.25 英寸的軟盤,剛推出時儲存容量也僅為 360 KB ,隨著技術的成熟,最大容量可達 1.2 MB ,軟盤也開始漸漸普及起來。對了,這個 Alan Shugart 就是希捷的創始人。





1980 年索尼推出了 3.5 英寸的軟盤和軟碟機,尺寸變小,容量也變大為 1.44 MB ,不過 3.5 英寸軟盤剛推出的時候,市面上的主流依然是 5.25 英寸軟盤。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很多人知道現在電腦的 C 盤是系統盤,那為什麼沒有 A 盤和 B 盤呢?說到這裡你可能猜到了,A 盤和 B 盤說的就是 3.5 英寸軟盤和 5.25 英寸軟盤,不同尺寸的軟盤還需配對的軟碟機才能進行讀寫,就跟光碟機會佔領一個盤符一樣。








軟盤的結構也比較簡單粗暴,由兩塊保護外殼夾著碟片組成,碟片上塗有一層磁性材料,它是記錄數據的介質,軟盤在使用之前需要先格式化,簡單來說就是劃分儲存區域,寫入各種標記信息和地址信息,確定磁軌數和扇區數,3.5 英寸的軟盤一共有 80 個磁軌,每個磁軌有 18 個扇區,每個扇區有 512 個位元組,這也可以算出軟盤的儲存容量有 2x80x18x512 位元組,約等於 1.44 MB 。當寫入數據的時候,磁頭中的電流會使磁介質磁化改變方向,被磁化的記為 1 ,沒被磁化的記為 0 ,原理跟現在硬碟的讀寫原理大差不差,畫一張比較易懂的圖給大家看看。






軟盤的低容量肯定不能滿足人們對移動儲存大容量內容的需求,所以等到可記錄更多信息的光碟問世的時候,軟盤很容易就被取代了。




可光碟也沒稱霸多久,U 盤的問世直接取代了光碟,成為現在常用的移動儲存介質。







縱觀這一發展歷程,新舊產品的更替都源自於數據讀寫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出現都是對舊產品的革命,這恰好也是科技的魅力所在。




WHY

LAB

 ,為你展示科技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EALER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TAG:ZEALER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