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體戶自白:逃離上海,回老家做生意

一個體戶自白:逃離上海,回老家做生意

我是一個在上海打拚十年的個體戶,個體戶的概念,大家很清楚,無非就是一個開店鋪的或者是小手工作坊的生產小廠。我是做五金建材的,賣五金建材開始做的時候還是不錯的,那時候電子商務還不夠發達,現在電子商務不太發達,馬雲說,電子商務不斷發展,房租會便宜,實際上現在上海店鋪的房租是年年攀升,每年的年末是房東漲房租的好時候,房東一漲房客呼呼就走了,又來了一批租房的,來的這些又要接受高房租。

在上海,赤裸裸的是把錢都交給房東了,加上北京上海這些城市開始也進行產業調整,也就是說一些低端的,利潤低的,低附加值的產業會離開北京上海些城市,至於說這些產業去哪裡,除了一部分關停的,我個人覺得去三線城市是最好的選擇。

北京上海這些城市一般發展高精尖的產業,例如人工智慧,互聯網等等,一般的個體戶在這些城市很沒有市場,由於自己做的東西都是銷售商品,這個利潤是非常低的,加上電子商務的價格競爭,自己很難支撐這個門面,賺了錢不如交房東的多,這種情況下面臨的新抉擇。我很清楚個體戶是一個什麼概念,個體戶是很難做成大公司的。由於個體戶的老闆思維的局限性,學歷的局限,使得個體戶在擴張的過程當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雖然有些個體戶改成了公司,其實是換湯不換藥,還是原來的規模,還是原來的管理模式,還是原來的利潤。

凡是做個體戶的人,大部分是學歷層次不高,或者是農民工或者是其他的生意人,做的這東西大部分是沒有技術含量,也就說他們做的項目都是你能做,我能做,他也能做,大家都能做這東西,其實就不掙錢了。

回歸小城市,回歸三線城市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成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個體戶做的做東西,一般是大城市不需要的,大城市需要的是高大上的,哪怕是餐飲業,個體戶做著餐飲,在大城市已經難以立足,大城市需要的飯店餐飲業一般是有品位兒的品牌的餐飲店,一些個體戶做的餐飲店,充其量就是一個小飯館。

隨著北京上海低端人士的逐漸減少,低端消費也逐漸減少,這種情況下,低端的店鋪低端的個體工商戶就慢慢的被淘汰出局。整個中國就是這樣的,我沒有文化,但是我很清楚。一線城市做高端,二線城市做終端,三線城市以及縣城做低端,雖然分配不是那麼絕對,但基本格局是這樣。不僅個體戶,同樣的低端打工者也很難在一線城市立足。當然也不是說不需要,只是需要的越來越少,。

好多的低端的勞動力來到北京和上海,他們從城市這個地到那個地,挪來挪去的,錢都花光了,也掙不到錢,因為像這種大城市已經不太需要這種低端勞動力。

我們這種個體戶還不同於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雖然開始的時候不賺錢,但是他們有學歷,隨著時間的不斷增長,他們會在某一時間迅速的成長壯大,或者成為大公司的管理層,獲得成為一個創業型公司的老闆,這些都是我們個體戶所不能做到的。我調查了很多上海的一些個體戶的店鋪,裡面是冷冷清清,無論是開服裝店的還是賣手機的,感覺像是掉入冰窟一樣。這種局面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過去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創新,促使個體戶,也面臨的思維的轉化,地域的轉換,特別是要從一線到三線城市去,很多人覺著三線城市靠關係,其實做個小生意真沒必要靠關係去生存。又不是什麼大生意,大公司做生意需要認識一些官員,小本生意,其實差不多就行了,所以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離開上海,回到安徽老家,做一些小項目。年齡大了,在外面的話太辛苦,所以回歸是最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繁星傳達 的精彩文章:

一個在上海闖蕩的人作出了重大的決定:明年在老家發展

TAG:繁星傳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