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麥家為「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打call:這件事太值得做了!做好了,將是功德千秋的事情

麥家為「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打call:這件事太值得做了!做好了,將是功德千秋的事情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四川文化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能夠代表其形象和氣質的文化地標星羅棋布、交相輝映。為「喚起城市記憶,傳承歷史文脈」,提升城市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1月19日起,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推出「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大型系列採訪活動,深入挖掘巴蜀優秀地域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助力文化強省建設。讓各類文化地標走出書齋、面向社會,讓巴蜀文化走出四川、走向世界。同時邀請廣大讀者為各自心中稱得上「天府十大文化地標」的心水地方打call。消息發出後,反響熱烈。熟稔巴蜀文化的多位資深作家、詩人也紛紛分享他們對此次活動的理解,或者高屋建瓴給活動整體給予建議,或者細細梳理提出自己對地標的選擇,比如散文家蔣藍一口氣推薦了十個文化地標,比如詩人梁平強調,活動「要注重在文化地標中間找到當代性。要尋找、梳理那些能讓百姓在生活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氛圍的所在。」此外,還有很多讀者紛紛來電,推薦他們心中的文化地標。

曾在四川生活、工作多年的著名作家麥家,對巴蜀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和了解。對於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推出「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大型系列採訪活動,麥家首先給與大大的點贊,並表示自己是帶著親人的感情來點贊,「這件事太值得做了!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是在為我們尋找集體的文化記憶,也是在尋找我們的感情。我由衷祝願這個活動能夠成功!能夠給我們打撈梳理出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文化記憶。過去的路有多遠,未來就有多遠。成都、四川這塊土地,歷史深厚,文脈根深。成都還是幾千年以來沒有更改過地名的一座古城。如今我們國家經濟條件提高了,物質豐裕了,有能力也應該做一些弘揚文化的事情。比如將四川這片土地的歷史風貌、文化記憶,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有助於有關方面,該恢復的恢復,該修葺的修葺,該重建的重建,讓廣大百姓有更多親近歷史厚度、廣度、深度的機會。做好了,將是功德千秋的事情。」

麥家是浙江人,但他曾經在成都生活了15年。他本人也多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自己對成都的情感,「對我而言成都是「第二故鄉」,也是我的「福地」,在這裡我創作出了《解密》《暗算》等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作品。對於一個作家而言,成都是一個精神故鄉,給了我無盡的創作源泉。這15年不論從感情上,還是時間上,都是我人生中邁不過去的一個閃光點。之前我就有計劃爭取寫一部與四川有關的小說,如果寫不出小說,爭取寫一個紀實作品。」如今的成都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齊頭並進,麥家表示自己感到由衷的高興,「我認為一個深藏文化底蘊的城市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對此次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活動,麥家同時也給出他的建議,「在我的理解里,一個城市,一個省份的文化地標應該是整體的,彼此有邏輯關係的,而不是單打獨鬥,某一個文化地標一枝獨秀。畢竟獨木不成林。比如四川省會成都作為一座古老的城市,是一座從未更改過地名的城市。蜀文化深厚非凡。在這次活動過程中,一定要有整體眼光,要注意避免可以強調某一個或者某一些文化地標。不能以點代面。不要以一廢十。因為文化是有脈絡的。文化地標也應該是成群落的。」在四川成都生活多年,麥家對四川多處經典的文化場域都很熟悉,「不管是三星堆、武侯祠、還是金沙,肯定都是具有文化地標意義的所在。還有很多其他具有進入十大文化地標名單的地方,至於最後哪些進入十大,則可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我個人建議應該把選擇權利充分留給廣大百姓,讓群眾充分參與進來。」

近幾年,繼在國內獲得主流文壇和廣大讀者喜愛之後,麥家的作品被國際文學界青睞,多部作品被隆重翻譯引介到國外多種文字,麥家也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對外傳播「走出去」的排頭兵。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衛報》等美英多家主流媒體,對麥家的創作成就及其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密集報道。其中《解密》英文版由美國著名的法勞·斯特勞斯·吉羅出版公司與英國的企鵝蘭登兩大出版集團聯手出版,並在所有英語國家同步上市,初版同時被納入英國著名的企鵝經典文庫。

作為當代文壇一位實力派作家,麥家多次成為華西都市報重點報道的對象。麥家也多次積極支持華西都市報主辦的多項文化活動。2018年,與華西都市報情誼綿長的麥家,也發來他的誠摯祝賀,「作為國內第一家都市類報紙,華西都市報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如今媒體世界大戰硝煙瀰漫,屍陳遍野,但華西都市報依然雄立一方。時間很殘酷,它很寬大溫存地保留了我的記憶,贊一個!祝華西都市報越辦越好!」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上官國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省政協委員陳東永:不用單一的價值尺度衡量學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