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養蛙背後的驚人數據,可預見的青年危機

養蛙背後的驚人數據,可預見的青年危機

前幾天還少女心滿滿,為了給那四個紙片男人打電話,每天攢體力、買鑽石……花錢不說,還要絞盡腦汁地糾結選哪個老公的朋友圈,才能讓他們對我的好感度提升一點點。

最近,《旅行青蛙》的橫空出世,迅速的取代了「四個紙片人」的遊戲,成為新的現象級手游,總裁的女朋友們在幾天的功夫里轉型成了慈母。

生活也從吃飯、睡覺、等總裁來電,變成了吃飯、睡覺、等蛙回家

「我兒子出去旅行好幾個小時了,為娘好擔心,它什麼時候回來?它還回來嗎……」

「嗚嗚嗚,兒子給我寄照片啦!流淚……」

「吾兒在家削了一下午木頭啦,它好宅!是不是隨我?」

「還是很在意我蛙出去兩天只帶回一個辣椒這件事……」

「蛙蛙走的第N小時……想它,想它,想它……」

這款沒有官方漢化版本的日語遊戲《旅行青蛙》,從2018年1月10日起開始稱霸中國App Store免費遊戲榜單。

遊戲中,你有一隻寵物青蛙,它一個蛙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沒事在家做做手工,看書,吃飯。

它最大的愛好就是旅行,偶爾遇到旅伴,交個朋友,偶爾給你寄照片或者帶回一點土特產。

但蛙接下來要幹什麼,卻不會告訴你,你也無權干涉它。

這一切都要看它的心情,作為老母親的你只能幫蛙收收四葉草,給收拾一下行李準備一下飯。通過它帶回的特產、傳回的照片來為它的見識驕傲,為它又交了什麼新朋友而開心。

而你就是,蛙在家,盼蛙出門,蛙不在,等蛙回家。

目前這款遊戲沒有中文版,但語言障礙並不能阻攔各位「老母親」養蛙的熱情,簡單的操作界面也使得養蛙變得容易上手。

和《戀與製作人》94.2%的受眾是女性一樣,《旅行青蛙》的受眾也多為女性,這個遊戲激發了玩家的母性本能,卻賦予玩家極其低廉的育兒責任和風險,在獲得培養寵物帶來的樂趣同時,不用承擔壓力,也很少收到失敗帶來的挫敗感。

養蛙背後的失落

雲戀愛雲養蛙遊戲的背後,是空巢青年的現象。

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的年輕人。

這個詞最早來源於2016年9月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網路調查:其中64.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託(57.9%)和居住條件差(57.8%)被認為是他們面臨的兩大困境。

55.1%的受訪者認為「空巢青年」既是一種居住狀態,也是一種心態。後續的報道認為,中國目前這類的年輕人大多20歲至39歲,竟有2000萬人之多。

面對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年輕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階級的逐漸固化,物價房價的飛漲,工作的重壓使得很多人覺得既然改變無望不如放棄抗爭。

調節情緒,說服自己適應現有的生活,沒房租房也好,沒對象單身也好,沒時間出去旅遊在家看看電視也好,不漲工資有個工作就挺好。

在大城市的我們獨在異鄉過著「一個人」的生活,沒時間戀愛,沒時間旅行,佛系生活無欲無求。

這款遊戲的核心在於滿足了很多人想養寵物、想養孩子又不能養的需求。玩這款遊戲的用戶,無論是結婚了還是沒有結婚,他們共同的特徵是沒有孩子,滿足了空巢青年們尋找低成本寄託的需求。

停不下來的無聊小遊戲

其實這種類似的操作界面極簡,甚至有點無聊的遊戲不僅能滿足空巢青年的精神追求,各類人群都能在這種遊戲里獲得滿足,也正因此,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一款類似的無聊遊戲爆紅。

之前,一款名叫《圍住神經貓》的手機遊戲在微信「朋友圈」爆紅,該遊戲是由南京一名美術員和程序員在一天半內完成的,僅僅三天,它就獲得了上億的點擊率。

另一款手機遊戲《Flappy Bird》曾經紅極一時,其開發者越南小伙Dong Nguyen永久性地下架了這款每天能為他帶來大約50000美元收入的遊戲,而下架它的原因正是它太讓人上癮了!更不要說那些經久不衰數量繁多的消除類遊戲了。

為什麼這些遊戲簡單到無聊,卻還讓人這麼上癮呢?

我們的大腦中會分泌多種能讓人體會到快樂感、安全感和成就感的物質。

這些物質統稱為「快樂激素」(Happines Hormone),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包括:能讓人產生快感的多巴胺、為人們帶來激情和活力的去甲腎上腺素、負責產生欣快感和鎮痛的內啡肽,還有協助我們戰勝困難、產生勇氣的催產素等。

正常情況下,大腦不會分泌快樂激素,但是當人取得某一項挑戰的成功的時候,大腦就會分泌一些這樣的激素來進行鼓勵。

這種激素分泌的量和挑戰難度成正相關,也就是說挑戰難度越大,成功後收穫的喜悅就越大。

無聊遊戲比製作精良的大型單機遊戲更容易讓人上癮的原因就是,大型遊戲成功所需要的時間成本和付出的努力太大了,超出了人們希望對一款遊戲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的預期。

兩個互不相識的患兒一起玩一款手機遊戲。/視覺中國

反觀無聊遊戲,雖然不會使快樂激素大量釋放,但玩家不用通過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歡樂——或許只是你的小蛙給你寄了一張明信片。

這些遊戲會讓人在每次嘗試之後都有進步,它滿足了人們希望提高技巧的深層願望,儘管這些技巧真的沒啥用。

另外,是否沉迷於無聊遊戲與玩家本身的特質也有關係。

在衝動性的相關研究中發現,衝動性指數較高的人,比較容易在互聯網、電子遊戲、煙草、賭博、暴飲暴食等方面上癮。

而衝動性指數較低的人,則比較容易控制自己的放縱行為,不太容易沉迷於其中。

究其原因有兩條,基因遺傳或者家庭教育

但是科學發現,家庭教育的影響遠大於先天遺傳,所以用「我就是這樣的人」來解釋遊戲成癮是不成立的。

科學家們還發現,很多人之所以痴迷於無聊遊戲,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過大,而無聊遊戲可以幫助大腦偷懶。

這種無聊遊戲操作簡單,還具有很強的重複性,可以讓我們的大腦能得到休息,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減壓的好方式。

英國倫敦肖爾迪奇,一名婦女正在看手機。/視覺中國

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流行的網路神曲原理也頗為相似,網路中有大量簡單而重複曲式的歌曲,聽著它容易讓人產生愉悅感,這就是《愛情買賣》、《江南style》、《忐忑》等歌曲風靡一時的原因。

研究人員在研究無聊遊戲讓人慾罷不能原因,通過神經影響技術來研究玩家的大腦,以幫助開發出可提升記憶力或其它能力、甚至可以治療失調症的遊戲,造福人類。

他們還在研究如何利用電子遊戲來使得人類的大腦更加強大,更加靈活,更加健康。

也許在未來,這些遊戲會變得更加有用處,不只讓人沉浸其中,還能給人類帶來幫助。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患者看病的時候,醫生會建議他玩兩周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一款電子遊戲呢!畢竟,養兒防老,養蛙治「病」呀。

參考文獻:

[2]夜葉. 我玩了幾天養蛙遊戲,發現它火的部分原因是它會「抖包袱」[Z]. 36氪. 2018-01-22

[3]從易. 那隻吃飯睡覺的青蛙 其實是孤獨的空巢青年[N]. 新京報. 2018-01-23

[4]王洋,朱廣思. 為什麼無聊遊戲會讓人上癮?[N]. 心理探索. 2016-05-31

[5]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z]. 國家統計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從圖騰崇拜到等蛙回家,這服安慰劑你準備吃幾天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