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葛華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支付產業新格局

葛華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支付產業新格局

內容摘要: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不僅總量增長快速,發展質量也不斷提升。

-展望未來,中國將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走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模式。

-中國銀聯將繼續走國際化和創新發展的道路,逐步向科技公司轉型,努力實現 「全球網路、國際品牌」的發展戰略。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來到達沃斯,也很榮幸有機會就「中國再開放」這個主題與各位作一個交流。

1

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人民思想逐步解放、國家政策漸序放寬、社會生產力迅速釋放、人的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調動,中國的經濟得以高速發展,增長速度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的記錄。過去40年間,中國經濟不僅總量增長快速,發展質量也不斷提升。自1978年至2016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近200倍經濟總量在全球佔比從1.8%上升到14.8%,從全球第13位躍居成為第2大經濟體。人均GDP從不到400美元上升至近1萬美元,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從28.4%上升到58.2%。2017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60%,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從城市化水平及人口受教育程度看,40年間,中國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從17.9%上升到57.4%,普通本專科招生數從40.2萬人上升至748.6萬人

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中國金融業也迸發出巨大活力,市場主體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眾所周知,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此後,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外資銀行、保險及證券機構在華經營業務實現快速發展,成為中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並在境內外上市,市場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公布的2017年全球銀行綜合實力排名,中國工商銀行位居第一,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均位居前列。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帶動、促進了中國支付產業不斷發展。我國支付產業的發展史也是支付產業改革開放的歷史,改革和開放互為促進、相得益彰。通過改革創新、深化開放,我國支付產業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首先是銀行卡快速普及。截至2017年末,全國累計發行銀聯卡超過65,是2002年初18.1倍;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聯網商戶2600萬、POS終端3099.8萬台、ATM終端94.8萬,分別是2002年初的56倍、111倍、8.3倍;銀行卡滲透率49%,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其次創新支付全球領先。中國快速實現了磁條卡向更安全的IC晶元卡的遷移,在銀行卡普及基礎上,中國手機支付發展較快,領跑全球。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多元化、多層次、開放式的支付市場格局。

2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展望未來,中國將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走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模式。我理解未來的「中國再開放」會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從「單向輸入」向「雙向交流」轉變。

過去,中國更多的是通過引進外資,借鑒吸收先進技術、經營理念、管理經驗,實現本土企業發展壯大。今後,在繼續吸引國外投資和技術的同時,中國會有更多實力雄厚的企業走出去,輸出技術和服務,乃至輸出理念和思想,拓展創新資源和營銷網路,在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互利共贏。

二是從「從無到有」向「從低到高」轉變。

過去40年,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和融入全球市場,從一窮二白到解決溫飽,讓8億人口脫貧,很不容易。現在,中國經濟發展方式逐步從勞動、資源密集型向技術、資本密集型轉變,在全球分工的鏈條上介入更有價值的環節,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三是從「由點及面」向「從表到里」轉變。

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在從加入WTO、市場開放上升到體制機制改革的層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給予市場主體更多的自主權。黨的十九大也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未來,經濟體制改革將以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中國再開放」的重點而言,我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中國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標誌性項目和系統性工程建設,加強標準、體系等經濟軟聯通;中國企業將通過直接投資、收購併購、參股運營等多種方式,深入推動「一帶一路」產業合作,實現區域經濟共同繁榮。

二是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經濟開放新高地。

中國將加快建成自由貿易港:貨物通關更便利,企業設立更自由,負面清單進一步瘦身;資金進出更暢通,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離岸交易、離岸金融、離岸稅制實現全面結合。通過自由貿易港建設,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打造經濟開放新高地,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同時為亞太自貿區注入新動力。

三是科技與創新將成為對外開放的新動力。

中國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深入推進北京、上海等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一方面,打造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匯聚培育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和一流研究團隊,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實施更開放的國內外人才引進政策,支持跨國公司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地設立研發中心,支持中國科研機構走向海外,廣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科技與創新將在新一輪的對外開放中展現活力。

3

中國銀聯將聯合產業各方構建支付產業開放新格局

在國家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新形勢下,中國銀聯將繼續走國際化和創新發展的道路,逐步向科技公司轉型,努力實現「全球網路、國際品牌」的發展戰略。

一是提供安全便捷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銀聯卡全球受理網路已延伸到168個國家和地區,覆蓋超過2300萬家境外線下商戶;受理銀聯卡的境外線上商戶已超過1000萬家;銀聯手機閃付已可在境外超過60萬台POS終端使用,覆蓋港澳、東南亞、俄羅斯等15個國家和地區。銀聯構建的支付產品體系極大便利了中國出境遊客購物消費、留學生繳納學費及日常生活,有力服務了走出去的中國人。下一步要繼續擴大受理範圍,圍繞中國遊客出境游變化特點和實際需求,持續拓展業務,儘快實現「中國人走到哪裡銀聯卡服務到哪裡」的基礎目標。

二是加快國際業務本地化發展。

截至2017年末,境外48個國家和地區已發行銀聯卡超過8700萬張,境外發行銀聯卡的交易量佔到銀聯國際業務交易量近半。以巴基斯坦為例,「銀聯」已發展成為該國發卡數量第二的國際卡品牌,且這些卡片90%的交易都發生在巴基斯坦,銀聯卡已成為本地居民日常消費的重要支付工具。下一步,銀聯要加快境外發卡進度,將國內的創新產品在境外市場落地,使境外發行的銀聯卡進一步發揮作用。

三是推動技術標準當地化應用。

轉接標準方面,銀聯通過援建和商業合作等方式,以自主技術標準建成了寮國、泰國的銀行卡轉接網路。發卡標準方面,銀聯晶元卡標準已成為亞洲支付聯盟統一的跨境晶元卡標準,助力這些國家和地區銀行卡產業實現與國際標準的接軌。移動支付標準方面,銀聯以自身標準為藍本,牽頭編製並發布EMVCo二維碼支付標準,同時推動銀聯二維碼標準成為泰國中央銀行推薦標準,促進泰國中小商戶的電子支付發展。從產品走出去到技術與標準走出去,是開放的進一步升級。今後,銀聯會根據有關國家的實際需要,在技術與標準上加強合作與推廣。

目前,在「一帶一路」涉及的79個國家和地區中,約6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可以使用銀聯卡。未來,中國銀聯將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業務拓展力度,在支付設施聯通的基礎上,為當地居民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電子支付服務,進而促進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落地。

備註:本文根據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在2018財新達沃斯早餐會上的英文發言翻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 的精彩文章:

華春瑩:市場不是靠強力搶來的,而是靠流汗開拓出來的

TAG: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