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革增添活力 監管服務發展

改革增添活力 監管服務發展

開展「月月3·15」宣傳活動。

消費維權普法。

開展市場檢查。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自治區工商局帶領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深化改革、強化監管,維護消費權益、護航經濟發展,為「中國夢」的「內蒙古篇章」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商事改革譜寫新篇章

市場監管形成新機制

2013年以來,自治區工商局以實施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先後報請自治區政府印發了《關於改革註冊資本登記制度促進市場主體發展的意見》等20項政策規定,確立了符合現代市場體系要求的商事制度總體框架。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主線,先後實施了註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先證後照改先照後證、年檢驗照改年報公示、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市場主體簡易註銷、「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多證合一」、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電子營業執照、登記信息「雙告知」、涉企信息「雙公示」、抽查檢查「雙隨機」、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等一系列根本性改革舉措,登記程序一簡再簡、門檻一降再降、效率一提再提,大幅降低了市場主體准入與退出的制度性成本,釋放了巨大改革效應。適應國際商事制度普遍趨勢的制度體系逐步形成,極大地促進了市場主體繁榮發展。

商事制度改革釋放了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在改革發展全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催生大量市場主體,夯實了經濟發展微觀基礎。近5年新增市場主體68.9萬戶,改革新政實施以來,新設小微企業平均活躍度78.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2017年日均登記市場主體1008戶,比改革前提高417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74戶,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區市場主體達到186萬戶,成為經濟增長、創業創新、積累財富的重要力量。二是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蓄積了經濟轉型內生動力。新設市場主體中服務業佔八成,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為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能。三是極大地促進了創業就業。全區個體私營經濟領域從業人員588.63萬人,市場主體持續快速增長,成為經濟新常態下就業不降反增的內在動因。四是市場營商環境不斷改善,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讚譽。據委託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等第三方調查表明,我區企業對工商註冊滿意度為85.4%,是獲得感最強、滿意度最高的改革之一,社會效益明顯,成為「放管服」改革一大亮點。

市場監管新機制基本形成,市場監管重心逐步轉向事中事後監管。堅持「寬進」與「嚴管」、日常監管與信用監管相結合,在監管理念、方式和機制上實現重大轉變,構建起以信息歸集為基礎,以信息公示為手段,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格局,有力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

一是信用監管機制全面實施。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內蒙古)及協同監管平台,收錄市場主體信息1.2億條,日均訪問量20萬次、查詢量2.2億次,成為全區信息量、訪問量和查詢量最高的涉企系統。改年檢驗照為年報公示,始終保持較高的年報率,2016年度企業年報率達92.28%。涉企信息歸集共享機制有效建立,全區企業累計公示即時信息14.86萬條。建立涉企信息歸集共享機制,有1789個其他各級政府部門歸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股權凍結等信息63.88萬條。推行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有10.33萬戶各類市場主體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標註為經營異常狀態。積極推進聯合懲戒,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依法限制1.5萬名「老賴」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等高管職務,相關部門根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信息對榮譽授予、代表推選、銀行開戶、政府採購等進行限制,對違法失信形成有力震懾,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二是隨機監管方式逐步推行。取消市場巡查機制,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新型監管。全系統普遍制定「一單、兩庫、一細則」,2017年系統內隨機抽查企業1.51萬戶,占實有企業4.87%。積極推動跨部門「雙隨機」抽查,有241個其他基層政府部門依託協同監管平台開展隨機抽查。三是重點領域監管成效顯著。圍繞普遍和突出問題加大執法力度,連續開展市場監管專項行動,敢於碰硬和亮劍,立案查處各類經濟違法違章案件,提高了執法震懾力和權威性,有力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和群眾切身利益。反壟斷執法實現新突破,經授權查處民生領域案件。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持續加強,立案查處限制競爭行為,促進了公平競爭。協同有關部門建立競爭審查機制,發揮了競爭政策作用。加強直銷行業監管,督促落實退換貨等制度。加大打擊傳銷力度,有效防範傳銷在我區蔓延。網路市場監管深入推進,建立網路市場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建成具有司法鑒定資質的電子數據取證實驗室,啟動全國第9個網路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創建工作。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2017年網上檢查網站網店4.1萬個次、實地核查網站經營者1610戶,查處了一批違法行為。商標專用權保護得到加強,以馳名、涉外、地理標誌和農畜產品商標為重點,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行為,查處了商標侵權案件,自治區工商局被推薦為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先進集體。廣告監管得到強化,重視導向監管,加強傳統媒體監測監管,將區內較大網站列入互聯網廣告監測監管範圍。整治嚴重虛假違法廣告,監測廣告278.09萬條次,查辦了一批違法廣告案件。持續整治農資市場,每年抽檢農資5800餘批次,立案查處案件2524件,服務「三農」成效明顯。加強經濟合同監管,評選公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誠信示範市場,整治重點行業合同格式條款和霸王條款。大力整治無照經營,立案查處案件3萬件,防範了市場風險。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出台促進旅遊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並召開現場推進會。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成品油、二手車、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監管。積極推動社會共治,提高了行業自治、主體自律和誠信經營水平。

消費維權構建新格局

服務發展取得新進步

消費維權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效構建了消費維權社會共治格局。認真落實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加大消費維權力度,努力化解消費矛盾糾紛,不斷改善消費環境。

一是消費領域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抽檢8505批次,促使企業改進產品和消除安全隱患。積極推行商品質量監督抽樣檢驗程序新標準,試點推行流通領域商品質量信息化監管。推進重點領域消費維權,開展紅盾質量維權行動,加大「3.15」「雙十一」等曝光問題查處力度。查辦消費侵權案件5364件,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二是消費維權體系得到完善。加強12315體系建設,充分應用12315互聯網投訴舉報平台,推進12315「五進」和「一會兩站」建設,暢通了消費維權訴求渠道。5年來,累計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13.93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39億元。三是消費維權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消費維權部門協作。推行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責任和賠償先付制度,督促企業落實消費維權主體責任。廣泛開展消費維權宣傳教育、比較試驗和體驗調查,及時發布消費警示,引導科學理性消費,發揮了消協組織公益職能。精心組織「3·15」系列活動,舉辦「月月3·15」活動216場次。

圍繞改革和發展大趨勢,自治區工商局立足部門職責,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切實營造了「親」「清」高效的營商環境。

一是商標品牌戰略和廣告戰略深入實施。制定了《內蒙古工商局「十三五」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發展規劃》,自治區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指導意見》,推動了品牌經濟發展。爭取國家工商總局在我區設立3個商標註冊受理窗口、1個商標質押受理點。加強商標註冊的調研、協調和指導,我區有效註冊商標11.49萬件,比2012年底增長1.24倍,發揮了品牌引領作用;地理標誌商標86件(另有15件初審公告),比2012年底增長3.3倍,支持了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有2戶企業分別獲得中國商標金獎、創新獎和運用獎。積極實施廣告戰略,自治區政府出台促進廣告業發展的意見,加強廣告產業發展指導,爭取國家工商總局在我區設立1個國家廣告產業試點園區。二是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成效顯著。建成國家小微企業名錄系統內蒙古子站,累計訪問量11.55萬人次。呼和浩特市爭創為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協同開展自治區級示範工作,促進小微企業進得來活得好。抓好股權出質登記,拓展動產抵押登記範圍並全國推廣,幫助緩解了市場主體「融資難」問題。開展商事制度改革政策宣傳進校園等活動,銀企對接、組織考察、教育培訓、用工就業等服務見到實效。成功召開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先進個體工商戶和先進私營企業表彰大會,營造了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三是個私黨建及非公團建得到加強。全區普遍組建個私黨建辦和非公團工委,紮實推進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市場領域黨組織建設和工作覆蓋面,打造324個示範點,深入開展「三亮」、主題黨日等活動,促進了非公經濟發展,黨團組織影響力持續擴大。

黨建水平得到新提升

基礎建設得到新強化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從嚴治黨要求,全面提高了履職盡責的基礎能力。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切實加強黨建各項工作,為改革和監管任務落實提供了保障。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強化意識形態工作,不斷提高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水平。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精神及自治區配套辦法要求,認真執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黨規黨紀,自覺接受巡視並紮實完成整改任務,主動開展內部巡察,持續正風肅紀,強化執紀問責,廉潔自律意識明顯提高,帶動了黨風政風行風持續好轉。二是法治建設水平穩步提升。自治區政府出台《「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確保改革和監管工作有序推進。自治區工商局實施內部綜合執法,指導基層開展綜合執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梳理公布權責清單,完善並落實《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適用規則和執行標準》、執法全程記錄、法律顧問、公職律師等制度,健全行政複議和應訴機制,加強案件聽證核審,推進法治建設評價,持續開展執法監督,切實規範執法行為,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基層基礎建設得到強化。近年來,面向全系統舉辦各類培訓班,組織網路培訓幹部1.1萬人次。以稽查考評為主要手段,加強對基層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推動了重點任務的落實。四是信息化建設水平大幅提高。積極適應大數據、「互聯網+」的需要,統籌建設了市場准入、信息公示、協同監管、數據中心等信息化系統和平台,形成了全區統一的信息化格局,支撐了各項工作高效運行和商事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2018,教育改革的十個關鍵詞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