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吃得很營養,殊不知營養早就溜走了!
GIF
為你揭示答案綠色蔬菜、新鮮果汁、香噴噴的肉食、精細的大米飯……你的每一餐看起來營養又豐富。
GIF
雖然每餐都選擇營養豐富的食材,但你的身體還是處於缺乏營養的狀態。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營養究竟去了哪呢?
GIF
是哪些環節讓食物中的營養流失了呢?怎麼做才能減少營養流失?接下來,要為你揭示答案。飯碗里的營養是如何流失的?
1.食物儲存過久
為了方便,我們經常會一次性採購很多蔬菜肉類,然後放在冰箱里儲存備用。然而食材放得越久,營養就流失得越多,特別是蔬果類,從採摘的那一刻起,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就開始逐漸減少。
2. 淘米次數過多
在淘米時,很多人喜歡淘個好幾遍,生怕不衛生。這種做法雖然講究,但卻是錯誤的,它會讓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大大降低,同時很多水溶性的維生素也會溶解在水中。其實用水將米輕輕淘洗兩遍即可,不用反覆地搓洗。
3.洗菜時浸泡太久
為了洗掉蔬菜上的農藥殘留,一些人喜歡把菜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但浸泡對清除農藥殘留並不有效,農藥殘留中的有害物質並不是水溶性的。此外,長時間的浸泡不僅會使蔬菜的葉片破損,導致營養的損失,還可能增加亞硝酸鹽的含量。
4.油炸、爆炒等烹飪方式
民以食為天,吃對中國人來說是頭等大事,為此我們經常會用高溫油炸、爆炒等烹飪方式來提升食物口感。但這些烹飪方式極易造成食物中的營養流失或變質。因為食物中的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對溫度很敏感,高溫油炸、爆炒會破壞掉它們。
5.食用油反覆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為了節省,炸過食物的油又用來炒菜,這樣做不僅會破壞食物中原有的營養,還會對你的身體產生傷害。這些油長時間接觸空氣、連續地被加熱,很容易變質,從而產生多種有毒物質。
6.把鮮果榨汁喝
把水果榨汁飲用會更營養嗎?答案是否定的。水果榨汁會使其中的營養流失嚴重。以黃瓜為例,榨汁後的維生素C的破壞率高達80%。這是因為榨汁後,果肉都會被過濾掉,這會使維生素C大大減少,還會損失大量的纖維素。
7.煮粥時放鹼
煮粥時放鹼能讓口感更加黏稠,這對於胃病患者有一定的好處,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則完全沒必要。在熬粥時加鹼會把穀物中的大部分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損失掉;其次,豆類中含有的多酚類物質,遇上鹼便會改變結構,從而失去營養。
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營養呢?
1.選料精細、搭配合理
在選擇食材時,盡量選擇新鮮的,少選擇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脂肪、鹽、添加糖的含量較高,經常食用,不利於身體健康。
在一日三餐中,要保證營養均衡,做到各餐之間合理搭配,最好兼顧到5類食物,即穀類、肉類、奶類、豆類及蔬果類,這樣才能保證一份高質量的飲食。
2.正確處理食材
擇菜時不要把外層葉片全部丟掉或削皮過厚,因為蔬菜外部葉片的營養價值高於中心的葉片,皮的外層部分營養素濃度大於中心部分;在洗菜和切菜環節,要先清洗再切。如果先切後洗,很多水溶性維生素就會在清洗的過程中流失。
3.合理烹飪
蔬菜烹調的較好方式是涼拌、急火快炒和快速蒸煮。維生素C含量高、適合生吃的蔬菜可涼拌生吃;胡蘿蔔素含量較高的綠葉蔬菜可以採用急火快炒的方法,因為油脂可以促進胡蘿蔔素的吸收。
在肉類的烹飪上,最好不要油炸,如果無法避免,可以在烹調前進行上漿掛糊,這樣在煎炸的過程中會儘可能多的保留住營養素。雖然燉煮會讓肉類損失很多營養素,但其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會溶於湯汁內,如隨湯一起食用,營養的損失便會大大減少。
4.縮短烹飪和進食的時間
縮短烹飪時間可以減少營養素在烹調過程中的氧化流失;烹飪好的菜盡量做到現做現吃,如果放置的時間過久,氧化作用會造成食物中的營養素持續流失。如果重新加熱,營養素損失會更大。縮短烹飪和進食的時間,不僅能讓食物的色香味俱全,還能保證營養衛生。
總之,要想不浪費食材,吃得營養又健康,你需要小心致使營養流失的因素,在烹飪前、烹飪中時刻留意。如此,便能讓營養順利到達你的身體。還有很多人以為食用鹽是引發高血壓的元兇,其實真正的元兇是食用鹽中的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鈉的攝入量是5克。
鈉從哪裡來?
除了食鹽外,我們吃的腌菜、肉製品、休閑食品、豆製品、蔬菜、水果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鈉」。所以即使我們每天攝入」鈉」量等於食用鹽中的「鈉」量,我們還會從其它的食物中攝入鈉。
我們每天吃的鹽含鈉量5克,但實際上,我們攝入」鈉」的含量還是超過了5克。所以現在高血壓的患病率遲遲沒有降下來。
鈉含量高的食物清單除了食鹽之外,納含量高的食物有:
腌制食品:都是用鹽來製作,鈉含量極高。
番茄干:100g的西紅柿乾的含鈉量高達2095mg。
零食:100g的椒鹽餅乾含有1715mg的鈉。
乳酪:100g乳酪的含鈉量約1700mg。
海蟹:一隻阿拉斯加的帝王蟹腿,含有1436mg鈉。
發酵粉、小蘇打:一湯勺小蘇打,含1368mg鈉;一茶匙發酵粉,含有530mg鈉。
湯料包:一份5g的湯料,其中的含鈉量約為1200mg。
香腸、熏肉、鹹肉:20克牛肉乾含鈉量為443mg。
沙拉醬、醬油:一勺醬油的含鈉量是335mg。
酵母:約6g酵母的鈉含量,就可以輕鬆達到216mg。
有效降血壓的4種食物[絞股藍]
「北有長白參,南有絞股藍」。絞股藍被稱為高血壓的「剋星」。同時,絞股藍沒有副作用,可以長期堅持喝。
[山楂]山楂能增強心肌的收縮力,增加血液的輸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能有效預防心絞痛。
[玉米須]玉米須晾乾後製成茶飲,不但可以利尿、止血、止瀉的功效,還有很好的降低血壓的功效。
[苦蕎]苦蕎營養非常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2的含量是玉米和大米的2~10倍。
對於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除了按時服用藥物治療外,都應該配合以下的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對改善高血壓治療作用很大。
1減體重:對於肥胖高血壓患者,體重每減5公斤,血壓可下降10~20毫米汞柱。
2多運動:如果運動散步半小時以上,血壓可降10個毫米汞柱。
GIF
3少吃鹽:每天少吃鹽在6克以下,血壓可降5~6毫米汞柱;
4好心情:保持良好心情,不著急不上火,血壓可降5~10個毫米汞柱。
除了以上這幾點,還有幾句話對降壓非常有幫助!降壓,請記住心血管專家的5句話:
膽固醇增加一單位,心血管疾病死亡概率增加1/3
如果吃了太多高膽固醇的東西,會帶來肥胖和體內飽和脂肪酸含量的升高,造成血壓升高。
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肥肉、魚子、蛋黃、墨魚等。
亞太地區有關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調查顯示,亞洲人體內的膽固醇每增加一單位(1mmol/L),心血管疾病死亡概率就增加35%。
管不住自己嘴巴,就管不住自己血壓
和很多疾病一樣,高血壓也是要忌口的。如果管不住自己嘴巴,就很難控制血壓,比如以下4種食物,高血壓病人就要少吃!
刺激食物:辣椒、咖喱、芥末等辛辣調味料,蔥、芥菜等辛香蔬菜以及酒類、咖啡、濃茶、碳酸飲料等。
過鹹食物:鹹菜、鹹魚、臘腸等,腌制食品含鹽度較高,很容易導致血壓升高!
高熱量食物:特別是糖類,容易引起血脂升高。
飽和脂肪酸含量極高的肉類:比如牛、豬、羊肉,五花肉,肥肉,香腸,臘腸,熏肉等。
吸一支煙,血壓持續升高15?30分鐘
吸1支香煙後,我們的心率平均每分鐘會增加5~20次,收縮壓上升10~25mmHg。而吸2支煙,10分鐘後,由於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會使心跳更快,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會升高。
很多人的高血壓,都是熬夜熬出來的
如果晚上睡眠不好,夜間的血壓會因為交感神經不能得到較好的休息,甚至因為失眠引發焦慮,進而造成血壓上升,容易形成不正常的血壓變化規律。而且這種傷害,可不是第二天白天補覺就能補回來的。
心理壓力增大,血管壓力也會驟增
工作壓力比較大、精神比較緊張的情況下,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能引起血管收縮,血管收縮就造成排血時阻力加大,而阻力加大,就會引起血壓升高。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