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接觸優秀的人?這是我聽到過最理性的答案
01
許多文章,都在告訴我們要多接觸優秀的人;跳出自己的舒適區,開拓新的可能性。
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也向我們展示劇中人物的逆襲人生,鼓勵現代人應該不受年齡限制,勇敢地做自己。
當我們沉迷於各種綜藝節目,滿心陶醉在明星組CP的粉紅泡沫時,卻忽視了優秀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他們維護關係時的智慧。
美國企業家,勵志演講家,吉米·羅恩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能達到的水平,是和你在一起時間最多的5個人的平均水平。
還記得前不久,有一張照片火遍了整個朋友圈,其中聚集了中國互聯網最有權勢的大佬。
其中包括騰訊的馬化騰、小米的雷軍、京東的劉強東、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等等,互聯網的主力軍幾乎要聚到了一起。
如此一群有影響力的大咖,雲集在一起無疑是羨煞旁人,恨不得自己是這其中的一員。
眾所周知,他們不僅有財富,更有才華。
儘管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探索著不一樣的領域,但這卻並不妨礙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反而是差異化增進了彼此的互幫互助。
為什麼這張照片能火呢?
因為他們已經活成了每一個人想要的樣子,一個活生生的理想照進現實的例子。
在這個便捷消費,快速獲利的時代,大家都擁有更多的資源,人脈,知識與技能,可是很少人能堅持走完一段又一段,孤獨,焦慮,彷徨的奮鬥路程。
要知道,打王者榮耀和設計王者榮耀的人,能力差之千里。
儘管我們目前無法達到更高的水平,但下面的建議會時刻敲醒你的警鐘,不讓自己陷入低效的人際交往中。
02
謹慎選擇同伴,這決定著你的水平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更容易與價值觀一致,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形成親密,穩定的朋友關係。
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我們通常會觀察其行為,舉動以及說過的話;往往這個時候,我們更善於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通過別人的表現,去評判一個人的性格,內在品質,以及為人處世之道。
事實真的如我們所想的一致嗎?
答案是否定的。
社會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對事物的判斷,很容易受到環境背景,情境的影響,但卻經常忽視情境,而直接跳到對人的本性揣測。
有一項著名的「旁觀者效應」的研究,揭示了人們在不同場景下,做出的不同反應,其研究結果如下在:
假若房間里一位病患昏倒,人們會給這個病患提供幫助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周圍人的數量。
如果人們認為自己是唯一的目擊者時,他們通常會伸出援手;現場還存在另一個目擊者時,給予幫助的可能性會極大地減少;當這種情況發生在公共場合時,幾乎不會有人提供幫助了。
這就揭示了許多我們認為人性喪失,道德缺失的現象,比如公交車不讓座,不扶老人等。
那麼回到對同伴的選擇上,我們其實很難去甄別一個人是否一直和你合拍,是否總能支持你。
我們的認知在變,標準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不斷拋棄偏見,在各種情境中與他人接觸,消除成見。
具有隨時清零,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看到人性中不一樣的一面。正如美國前期總統林肯所說:「我不喜歡那個人,我必須更好地了解他。」
03
不要為潑灑的牛奶,浪費新的眼淚
我們很容易遺憾,容易抱怨,尤其是在和別人比較時,上升的攀比之心更是讓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昨天,看到奇葩說辯手馬薇薇在新青年上一次演講,題目是【二十歲的你不要想像三十歲的生活】
在演講中,馬薇薇提到了自己的從小學到大學,再到最後的人生使命的選擇歷程。
在她五、六歲時,夢想著成為一個公共汽車售票員,當時貧困的時代,這是一個安逸穩定的工作,不幸的是,等到長大後公共汽車成了無人售票模式。
她沒有傷心欲絕,而是迅速改變策略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如果換做是其他人,可能還沉浸在夢想破裂的悲傷情緒里。但她卻改變戰場,考慮到了未來。
這就是經濟學裡,著名的」沉沒成本「,指的是做決策時,只考慮未來的收益和成本。
身邊的朋友失戀,覺得不再相信愛情,不想再付出真心了。其實,這就是典型地為過去的失誤而買單的行為。
離開任何一個人,我們都可以過得很好,甚至是更好。
改變觀念,不斷地接納新事物,就更容易在悲觀的現實里,發現樂觀的一面,學會及時止損,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
04
優秀的人,敢於做選擇
斜杠青年,自由職業,月入過萬是現在人羨慕,追求的目標。
想要實現它們,我們則需要跳出舒適圈,去探尋新的疆界,帶著滿心的歡喜和憧憬,夢想著美好的生活觸手可得。
以上都是堅持下來,長期努力的結果。
但是在開始突破自己的前期,確是異常的孤獨和焦慮,然而只有少數的20%的優秀人,能夠重出重圍,堅持到底。
面對穩定體制工作還是不確定創業;學技能還是打王者榮耀;閱讀還是看肥皂劇;付費學習還是付費娛樂時,堅定地選擇了前者。
他們懂得舍取,更懂得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同時也是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因為進行一項行動,而而去了另一項次優行動帶來的收益。
80%的人認為,在學習和娛樂上,他們選擇後者是因為他們想要獲得,當下及時的反饋樂趣,而不想投資自己在不確定的學習當中。
不願意跳出舒適圈,是因為不想放棄已經擁有的資源,當然也包括朋友。
朋友之間的疏遠,往往不是來自雙方的爭吵,而是雙方理解事情,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了。
可我們依然是朋友,也互相支持彼此,但是需要各自分開旅行。
想要成為優秀的少數人,就必須不斷地選擇,選擇對你而言重要的,在未來能夠為你加分,讓你出彩的選項。
05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不難,難的是把它堅持下去,成為一項技能。
干著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並不牛逼,牛逼的是把它變成你享受的工作。
年齡的增長很容易,但是智慧的增加卻不簡單。
人都是被自己打敗的,首先是被情緒,然後是便是害怕,最後慢慢變成了無知。
在想要接觸優秀的人之前,先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


TAG:漫漫向北 |